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在電磁波譜中,根據波長的不同,可大致分為“可見光”、“不可見光”。“可見光”指的是我們肉眼可直接感知的的電磁波,其波長在400~760nm之間,“不可見光”指的是可見光以外的電波,我們肉眼沒法直接觀測到,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等。從區分來看,意味著在這個世界,其實還有很多我們沒法直接看得到的景象。

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曾經限於眼睛觀測範圍的限制,我們人類的視野是很有限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發明了光學望遠鏡,讓我們可以看得到更加遙遠的世界,包括宇宙深處的景象。但是由於光學望遠鏡相當於我們的眼睛,是一種可以用於收集可見光的望遠鏡,意味著光學望遠鏡沒法觀測到不可見光的景象。

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在1931年,無線電工程師卡爾·央斯基在美國的貝爾實驗室裡發現了一種來自銀河系的無線電干擾,隨後美國人G·雷伯在1937年成功研製了一臺拋物面型射電望遠鏡,其拋物面天線直徑達到9.45米。不僅接收到來自太陽及其他天體發出的各種無線電波,在1939年還接收到來自銀河系這些的信號。射電望遠鏡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宇宙“不可見”的一面。

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為了看到更多細節,也意味著這些射電望遠鏡的靈敏度、分辨率都必須足夠高,也意味著射電望遠鏡的拋物面天線口徑越來越大。在1946年,科學家開始建造口徑達到66.5米的固定拋物面射電望遠鏡,在1955年,口徑達到76米的可轉拋物面射電望遠鏡完成建造,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口徑達到幾十米、數百米的射電望遠鏡相繼誕生。

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隨著科技的發展,射電望遠鏡的口徑越來越大,靈敏度越來越高,當前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是位於我們國家貴州省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即“天眼”),口徑排名第二位則是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意味著,在我們“天眼”出現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其口徑經過擴建以後達到350米。

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這個曾經“最大”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始建於1963年,隨後在1972~1974年改建。從外形來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和我們的“天眼”其實是比較相似的,看起來都像一口大“鍋”。當然,這也是射電望遠鏡的一個共同的特徵。當來自宇宙深處的無線電波傳到射電望遠鏡時,是很微弱的,所以需要“聚焦”才能被監測到,所以通過拋物面作鏡面作為反射面,將電波“聚焦”反射到接收機,再對這些無線電信號進行加工,轉化為可以顯示的信號。所以一般的射電望遠鏡的反射天線都是拋物面。

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作為曾經的最大口徑的“天眼”,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除了接收到來自宇宙深處的信號以外,也曾經想宇宙深處發出了一些無線電信號。在1974年,科學家向距離我們地球大約25000光年遠的武仙座球狀星團M13發射了一組“阿雷西博信息”。如果在這個星系團中存在高級的地外文明,如果他們能夠接收到這一組“電報”,將會知道我們地球的位置、我們人類的NDA等信息。

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當然,由於武仙座球狀星團M13距離我們非常遙遠,達到25000光年,意味著這一個電報預計在25000年以後才會達到這個星系團。如果這些潛在的地外文明接收到這些信號後向我們“回信”,當我們接收到他們的“來信”時,也就是5萬年以後的事情了。也是鑑於距離非常遠,意味著這些信號削減也會非常明顯,距離越來越遠,信號越來越弱,估計沒法到達這麼遠的距離。從這兩點來看,其實也不必太擔心因此而暴露我們地球的位置。

口徑達到350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眼”,現在卻像一個垃圾場

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從建成至今,已經有幾十年,很多設備都老化,再加上缺少維修、維護經費,所以現在這個射電望遠鏡看起來已經是鏽跡斑斑,像一個垃圾場,面臨關閉的問題。現在最大口徑的“天眼”寶座已經讓位於我們國家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我們的“天眼”已經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未來是否會找到地外文明,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