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骂曹: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历代文人,或狂傲,或清高,自视甚高,目中无人,大抵如是。瞧不起人,到是轻的,不出言讽刺几句,都算给人天大的面子了。在政治家看来,文人也就是装点门面的工具,聊供清谈,顺从者恭维几句,说点好听的,愉悦自己心情;不顺从的,也就好吃好喝供养着,落个礼贤下士的名声,怎么看也不是一件亏本的生意。反正文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纵有千般不满,也得要么吞气咽声,要么摔门而去。那些合纵联横的谋士,也只是出出主意,谋划一番,真正执行下去,把他们的意图实现的,还是带兵打仗、治国安邦的实干家。如辛稼轩那样文能吟诗赋词,武能上阵杀敌的文人,两千年来历史记载的,也没有几个。所以李贺曾经发出千古绝叹: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东汉名士弥衡即是这样一位。此人才高八斗,名动四方。用吃小梨让出大梨的纯朴少年孔融的话来说,此人可以作为皇帝顾问,为国家大事、天下苍生出谋划策,治国安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中**办、国**办的主任人选。

击鼓骂曹: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民间盛传的“奸雄”曹操正为征战天下、平定四方焦头烂额,打算搞定荆州豪强刘表,又不想大动干戈耗费粮草折损将士,颇为头疼,谋士贾诩出主意说,刘表喜欢结交文士名流,要招降他,就得派一位有名的文人去劝说,曹操命荀攸举荐一人,荀攸推荐孔融。孔融说,我的朋友弥衡,才华胜我的十倍,不仅仅可以跑腿,其才干还可以充作皇帝的顾问。

融曰:“吾友祢衡,字正平,其才十倍于我。此人宜在帝左右,不但可备行人而已。我当荐之天子。”于是遂上表奏帝。

击鼓骂曹: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曹操偏偏是个既能带兵打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文才又不错能吟诗作赋还有诗文流传后世的雄才。人曰:文人相轻,想来曹操也不能免俗。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士,最怕遇上同行,你懂的他都懂,你不懂的,弄不好他也懂,这就不好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一番了。原本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说道说道,座中却有同行。不谈吧,如何融洽气氛,拉近关系,彰显行业精英的身份?聊吧,万一力有不逮,如“低到尘埃里”的张女士爱玲所说,“露出皮袍下面的‘小’”,反为不美。

弥衡时运不济,偏偏遇上这么一位主儿。但他不是一般的文人,孔融说其才十倍于己,纵有过誉,也应有所本。曹操见了他,竟不让坐,如此轻慢,名士弥衡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出言不逊,骂一骂,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祢衡仰天叹曰:“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

击鼓骂曹: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这事儿就不好办了。两位都视天下为无物的牛人撞在一起,撞出的不是火花,而是TNT。交谈起来,自然天雷勾地火,谁也不让谁。文人最擅长的不止笔头,还有嘴上工夫。弥衡一怒之下,说在座诸位都是垃圾,骂了个遍,将人得罪光了。

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敦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打狗还要看主人,何况弥公正平骂的人,都是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谋士。曹公孟德先前可能只是轻慢,这下可是怒从心起了。于是第二天大宴宾客,让弥衡当庭击鼓,为众人取乐。弥衡本想闹腾一下,展现实力,博个声名。不这么一闹的话,第二天自己就是危坐上位、听人击鼓的贵宾。谁曾想自己千里迢迢赶来意欲一展平生之志的,却干了击鼓这活儿。击鼓这份工作,放在当今是艺术家们干的,干久了还被称为“老艺术家”。但在当时,却是下等人才干的,从不入流。

击鼓骂曹: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事已至此,曹弥二公都不可能让步了。谁让步就是谁怂。按理来说,以曹操的才略气度,也不至于与一介文人如此置气。但弥衡也谈不上上道。刚一来,仅受未让坐的轻慢,就骂遍了曹氏诸人。这批人可是为曹操立下大功的,哪一位拎出来,在曹操看来,都不比区区文士弥衡差。

于是大庭广众之中,名流、领导众目睽睽之下,弥衡将自己脱了个精光,借此比喻自己一身清白,曹操满身污浊。这一记绝杀,恰恰击中了自幼顽劣,连自己叔父都敢污陷父亲都敢骗的曹操痛处。

操叱曰:“庙堂之上,何太无礼?”衡曰:“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操曰:“汝为清白,谁为污浊?”衡曰:“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欲成王霸之业,而如此轻人耶?”

击鼓骂曹: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事情的走向后来尽人皆知了。领导毕竟是领导,曹操忍下一口恶气,将弥衡派往刘表处。弥衡的这口鸟气走了千里左右,还未消尽,撒在刘表身上。

衡至荆州,见刘表毕,虽颂德,实讥讽。

刘表虽然不喜,但坐镇一方的领导,如何看不懂曹操的心思?于是依样画瓢,将弥衡派往黄祖处。领导们的斗法,自然是高来高去,云里雾里,见招拆招,往往无招,实则致命,这正是读书甚少的莽莽武夫们不如的地方。嘴甚刁毒的弥衡,也遇上了克星。黄祖居然将弥衡咔嚓了。

击鼓骂曹: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黄祖与祢衡共饮,皆醉。祖问衡曰:“君在许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祖曰:“似我何如?”衡曰:“汝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祖大怒曰:“汝以我为土木偶人耶!”遂斩之。衡至死骂不绝口。

历朝文人,或悠然自得,不求功名,如陶渊明;如投身宦海,敬业自守,谨守本份,自有职业素养,也留下万世功名,如郭嘉。如果要跨界,分寸拿捏,大有学问,该低头时低头,方得始终。弥公正平以清名博功名,却又恃才傲物,尺度把握不准,终无所得。

击鼓骂曹: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曹弥斗法,终究两败俱伤,均无所得。曹操坐实了“奸雄”之名,在“奸”字上给自己添了一笔;弥衡想求功名,却落了个被人砍头的下场。平生所学无所遂,反害了自家性命。

想起N多年前,家父训斥在下曰:“做了泥鳅,就不要怕泥糊了眼睛”。

诚哉斯言!

翻译过来,就是说:选择了做哪一行,就要放下身段;不要又想杀猪劏狗,又怕脏了手。

千余年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弥衡,为何想不通千余年后一介农夫都能明白的道理呢?

#正史也疯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