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中的“無”和“無”有什麼區別?

泥中白鶴


你好,我是想要和你一起學習的阿雲!

首先,這兩個字互相是對方的異體字,它們除了寫法不一樣外,發音、意義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這兩個字詳細的來源和相關的概念,請繼續往下瀏覽,因為我會分為“無、無”的產生及關係,相關概念異體字、繁簡字、古今字來進行詳細講解。

01

“無”和“無”產生及關係

在《說文解字·亡部》當中對“無”的釋義是這樣的:

亡也。從亡無聲。無,奇字無,通於元者。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無”字就是失去、沒有的意思,從亡得到它這種意義,讀音和無(𣞤)一樣。無是無的奇字,“無”這個寫法就像是“元”字寫出頭了一樣。

在這裡,許慎對於這個字的字形、字義進行了基本的解釋,並且說明了“無”和“無”的關係。那麼問題來了,什麼叫做奇字呢?

在《說文解字·序》當中,許慎對此做出瞭解釋:

“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也。三曰篆書,即小篆。四曰左書,即秦隸書。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這段話所解釋的是王莽時期的“六書”,即官方規定的做不同用處的六種字體。其中,對於“奇文”的解釋就和異體字的含義相似。

那麼,什麼是異體字呢?

通常而言,異體字指的是字形不同,但意義和讀音完全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在古代也把它們稱作是“或體”或者“重文”。

在字典裡可以查到的“無”的異體字有一大堆,比如下圖所示:

因此,對於“無”的造字有很多說法,它的各種意義也是亂七八糟,在這裡我就不展開來講了。但是,就我們一貫的觀點來看,“無”是“舞”的初字,它的本義是舞蹈。

早在宋元以來的一些小說戲曲的刻本中,就多以“無”代替“無”字。到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無”就被規定成了“無”的簡化字。

由此看來,“無”和“無”的關係不僅僅是寫法不同、其餘全部相同的異體字,還是我們現在所稱的繁簡字。

02

相關概念

那麼,現在我們要來談一談和異體字密切相關的一些概念。包括:1. 繁簡字;2. 古今字。

你可能以為簡體字是在建國以後才產生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我們今天所用的簡體字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古代便已經擁有的簡便寫法,甚至於有時候對於一些字,我們連到底是“繁體字”先產生還是“簡體字”先產生也搞不清楚。

在陳煥良的《從看繁簡字的關係》一文中,他提出:

漢字的簡化古已有之。漢字的發展演化過程雖然也有繁化現象,但總的趨勢是簡化。現行的簡化字,絕大部分源自歷代的簡體字或“俗體”,有的還是“古本字”或“古文”。

總而言之,我們現行的簡化字和古代的字體是有一定淵源的。有些寫法簡便的字體,在古代就已經出現——這種出現,有時候是作為本來的那個字,有時候是作為古代的簡體字。

例如“註解”的“注”字,和繁體的“註”字,這兩個字在古代便都有使用。

說到古今字,你肯定以為是古代的文字和現代的文字

古今字中的“古”和“今”實際上是一組相對的概念。

就好比我們談詩歌時所講到的“古體詩”和“近/今體詩”,它們之間的古今界限其實就是唐朝。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當中的解釋就是這個意思:

凡讀經傳者,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籒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

一般來說,今字是人們為了區別古字亂七八糟的意思,而根據古字的形體等重新創造的字體。

這也就是說,古字有多個詞或者多個意思,今字就勉強分擔下來古字所記錄的詞或者意思當中的一部分。

我們前面所談到的異體字,實際上在很多時候就和古今字有重疊。因為異體字的產生有時候並非在同一時期,而是有先後之分,一對古今字有時候可能也就是一對異體字。

但也有人對二者的分得很嚴格,認為古今字和異體字具有很大的區別。例如盧烈紅的《古今字與同源字、假借字、異體字和通假字的關係》一文中就對二者的區別進行了羅列:

  1. 性質有積極消極之分:古今字減小了學習負擔,異體字則加大了學習難度。

  2. 意義承載不同:古今字只有部分意義承載,而異體字意義完全相同。

  3. 未來發展不同:今字使用但古字不廢,而異體字則要廢除異體,使用正體。

總而言之,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這三組概念各不相同,但有時候也難以分清,甚至於有時候難解難分。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望洋興嘆,然後努力學習。

03

最後總結

綜上所述,“無”和“無”字實際上既是繁簡字,又是異體字,除了寫法不同以外,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差別,只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規定使用“無”。

但我的講述也不免有錯漏之處,甚至於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講解清楚,如果你有什麼想法,請繼續和我交流!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漢語和文學知識,請關注我吧!希望和你一起成長!

雲中歌白鶴


「無」和「無」屬於【異體字】關係,沒有什麼區別,二者完全等價。


這裡要注意的,「無」被視為是「無」的簡體,並不是新中國簡化字的發明,「無」這個字簡化字非常古老,大約在幾千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

-------------------------------------------------------------------------

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就記載了「無」這個字,視作「無」的「奇字」。

所謂「奇字」就是漢代所說的「新莽六體」之一,這「六體」是:古文、奇字、篆書、佐書、繆篆、鳥蟲書。


漢代所稱的「奇字」,簡單一點說就是戰國時代流傳下來的一些古文字。

引自: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引自《字源》,頁1115


中國最古老的文獻,《易經》《莊子》等,經常用「無」來代替「無」:

引自:《王力古漢語字典》,頁423



出土的秦簡、漢帛書、漢碑,都曾用過簡體「無」來代替「無」。


比如《睡虎地秦簡》中的「無」:

引自:《古文字詁林》9 冊,第 1011頁

《馬王堆帛書》中的「無」:


漢隸碑刻中的「無」字:

引自:徐中舒. (1985).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頁904



中古時代的敦煌佛經抄本中,「無、無」通用非常常見,比如「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經常寫作「南無」:

材料引自: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敦煌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冊1,頁43、46


好,文獻材料還有很多,不一一引用,總之「無、無」通用不分的歷史有幾千年,所以,二者就是異體字關係。



「無、無」二者都是假借字,唯一的區別就是造字本義不一樣。



其實,「無、舞」本一字分化,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像「一人持牛尾翩翩起舞」之形,本義是「舞蹈」


「無」被假借表示虛詞「沒有」以後,容易發生歧義,在西周時期,就在「無」的基礎上加上表示雙腳的「舛」部,強調「跳舞」,也即「舞」字,承擔本義「舞蹈」。




而「無」根據《說文》的說法,是從「元」字中分化,本義是「天屈西北」:

《說文》:無,奇字無,通於元者。王育說:天屈西北為無。

綜上所述:

1、「無、無」是一簡一繁的「異體字」關係,「無」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簡化字,大約在戰國時代就用來代替「無」


2、「無、無」都是假借字,在造字本義上有所區別:

「無」的本義是「天屈西北」,假借表示「沒有」,本義漸漸廢失。

「無」的本義是「舞蹈」,假借表示「沒有」,而本義「舞蹈」被後起字分化字「舞」所承擔。


小漢字見大歷史


無和無,経過字的簡化後,因為讀音一樣,把無簡化為無在漢語中使用,致使人們把無和無不能分辮開來。其實在文字簡化前,無字表現陰性的沒有之義,而無字則表現的是陽性的沒有。陰陽之分即是意思之象同物質之形,分別由象和形的沒有和有,使用無和無這兩個字來區別他們。如此個人之見解,僅供頭條的友們參考。如有謬誤之處,望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