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如何更好地利用發散型思維,請把大腦當工具

大家好,我是@嘚瑟小仙女

,今天我們一起來繼續閱讀《萬萬沒想到》當中關於“發散型思維”的內容。

很多培訓機構都打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發散型思維”的培訓牌,

公司的員工培訓課程中,也不乏“發散型思維訓練幫助你更好應對工作中的突發情況和新問題”的內容。

那麼,什麼是發散型思維?發散型思維有什麼用?一個人如何才能擁有發散型思維呢?


《萬萬沒想到》:如何更好地利用發散型思維,請把大腦當工具

圖片來源於網絡


01 發散型思維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大腦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呈現的一種擴散狀態的思維模式,表現為思維視野廣闊,呈現出多維發散狀。一些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毫無規律可言的想法,最後總是能因為一個奇妙的點,聯繫起來的一種思維擴散方式,很多時候,發散思維是用來觸發你更多的想法或者創意。

歸根結底它是一種思維方法,不是讓你天馬行空地一頓亂想,目的還是要收斂回到解決問題上來,否則就是漫無目的地幻想。

發散型思維,也還是需要基於你原來的認知,建立在你能理解的認知範圍內產生化學反應。發散思維常常會藉助頭腦風暴,利用更多人的智慧,來激發更多的想法,產生更多的腦洞,觸發更多的腦回路。

那發散型思維有什麼作用?

1、核心性作用

想象是人腦創新活動的源泉,聯想使源泉匯合,而發散思維就為這個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廣闊的通道。

2、基礎性作用

創新思維的技巧性方法中,有許多都是與發散思維有密切關係的。

3、保障性作用

發散思維的主要功能就是為隨後的收斂思維提供儘可能多的解題方案。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個都十分正確、有價值,但是一定要在數量上有足夠的保證。

到底要怎麼發散呢?

通過從不同方面思考同一問題,如“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方式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從哪些角度幫助你發散?試試這些方法吧!

材料發散法:以某個物品儘可能多的“材料”,以其為發散點,設想它的多種用途。

功能發散法:從某事物的功能出發,構想出獲得該功能的各種可能性。

結構發散法:以某事物的結構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該結構的各種可能性。

形態發散法:以事物的形態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某種形態的各種可能性。

組合發散法:以某事物為發散點,儘可能多地把它與別的事物進行組合成新事物。

方法發散法:以某種方法為發散點,設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種可能性。

因果發散法:以某個事物發展的結果為發散點,推測出造成該結果的各種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測出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


《萬萬沒想到》:如何更好地利用發散型思維,請把大腦當工具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 集中思維才是腦力工作者的本錢

兩種思維:與發散型思維對應的是集中思維

當你接收到一個外部信息,立即在大腦中給這個信息定位,再進行專注思考,快速處理,這就是集中思維。

為什麼你可以進行集中思維,是因為你的腦中,有很多已有的方法,這些都是你以往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你有做事情的方法和流程,問題來了直接套進去,就能出結果。越專業的人,腦中的套路越多,就越容易進行集中思維。

萬維鋼在書中說到:

集中思維才是腦力工作者的本錢;只有集中思維才能掌握套路和抽象概念,才能讓你的腦子裡事先有一個“答案區”。

《萬萬沒想到》:如何更好地利用發散型思維,請把大腦當工具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集中思維的訓練,是在建立各種各樣的答案區,讓你能夠應付各種日常工作事務。讓你可以經常在大腦中開啟提問回答模式,來解決各種遇到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的工作中隨時會面對突發情況和不熟悉的局面?這時就需要發散型思維的加持了。但是集中思維有個弊端是“定式效應”,會造成當局者迷的情況,就是說你的頭腦裡已經存在了很多定式,一個想法產生後,首先就會把它直接放到那個定式區裡,用現有的套路去琢磨。當你面對新問題,找不到解決方案時,就需要運用發散型思維,“跳出思維定式解決問題”。

所謂“發散”,所謂“跳出”,前提是你已經有了一個思維定式。

萬老師說:

發散思維不是一種很神秘的技藝,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思考的工具,不應該指望在學校學,而應該自己主動在實踐中學習。最重要的一個教訓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合理使用自己的大腦。不要把大腦當成黑箱,不要以為大腦有多神秘,要把大腦當成工具,根據不同情況主動切換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


03 萬老師給的發散型思維方式的建議

萬老師在書中也給出了建議,可以大膽進行嘗試。

1、出去散步吧,什麼都不要想

當你被困在定式思維當中的時候,主動使用發散思維,跳出圈外來換個思路,往往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你可能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出去散散步,你可能需要找個人討論,總之就是要主動停止集中思維,先把想法放下,去期待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有個重要特點,大腦可以在後臺無意識地運行!

人的意識其實只是大腦中各種活動的一小部分,大腦中的神經元隨時都在做你沒有意識到的連接。“好的靈感離不開長期思考的積澱”必須先有大量的集中思維在大腦中做好各種儲備。想法多了,大腦自動就會做各種連接,也許某一個連接就把問題解決了。尤里卡時刻也就能夠到來了!

我們在從事創造性工作的時候,應該交替使用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集中思考一段時間後就去做點別的,主動停止思考,把問題交給潛意識一段時間。

那就出去散散步吧,這裡順便給大家介紹幾條有名的“哲學小路”:

蘇格拉底當年也喜歡在西南城的伊力蘇河一邊散步一邊思考哲學問題。散步有助於思考,這樣一來,哲學家經常散步的小路就成了“哲學家小路”。

  • 日本京都的“哲學家小路”

  • 西田幾太郎是日本近代代表性哲學家,以東方佛教思想為基礎,以西方哲學思想為材料進行比較研究,創立了京都學派。在這裡生活期間,他曾沿著潺潺流過的溪水散步,思考哲學問題。就是圖中的這條小路:春天櫻花盛開,夏季夜晚螢火蟲相伴,一側溪水潺潺,另一側車水馬龍,這樣的鬧中取靜,的確是個散步靜思的地方。

《萬萬沒想到》:如何更好地利用發散型思維,請把大腦當工具

圖片來源於網絡

  • 海德堡的“哲學家小路

  • 一如黑格爾當年那樣幽靜如許,在接近路口的地方,有塊木牌標註著:“哲學家小路”。海德堡大學位於內卡河畔聖靈山腳,黑格爾在此任教並當了兩年的大學校長。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哲學全書》的寫作,他的哲學思想標誌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尤其是存在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歷史唯物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課餘飯後,他最喜歡在校園後面的小路散步。綠樹叢中,小路綿延,空氣中瀰漫著青草的清香,石壁的苔蘚綠得發亮,石塊歷經歲月,斑駁滄桑。小路兩側樹木蔥鬱,幽靜清新,四季都是油畫般的色彩。

康德、費爾巴哈、馬克斯·韋伯、雅斯貝爾斯、伽達默爾、歌德、席勒、荷爾德林……都曾在這條小路上流連忘返。

成功之路始於足下,這條小路也穿越了歷史,見證了人類的思考和進步,引領人類從黑暗走向光明。

《萬萬沒想到》:如何更好地利用發散型思維,請把大腦當工具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小路啊,雖然看上去都是蠻平凡的,但踩著先哲的腳印,越往前越能感受到歷史與責任的深厚沉澱,延續著他們思考的習性。

2、當你覺得思維停滯不前時,就用發散思維的方式,給大腦點時間生長吧

科學家們往往不願意“勞逸結合”,他們總是在思考問題,對一個問題是日思夜想,如果你和他說話,就能夠發現,可能說著說著,他就不理你了,已經沉浸到自己對某個問題的思考當中去了,而發散思維,其實就是給大腦時間去建立新連接的過程。

“學習新知識需要把新東西和大腦裡已經有的東西連接起來。大腦不像電腦的存儲器能瞬間記錄信息,它是肉長的。這就好像砌牆,你有了磚頭和水泥,總要再給點時間讓水泥風乾了,牆才能結實。這一小段不練的間隔期對大腦非常重要。”

我們學習各種技能,有時候會遇到一個短暫的“平臺期”。就是一直學習也見不到有進一步的提高,其實是大腦內部正在忙著建立新連接的時期,不是沒有進步,而是後臺正在重組,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我們試一試的方法,在你學習遇到阻礙的情況下,試著給自己的大腦一些“自我生長”的時間。


好啦,今天的《萬萬沒想到》關於發散型思維方式的內容,就和大家共讀到這裡,謝謝你的耐心閱讀。我是@嘚瑟小仙女,關注我,持續輸出,與你分享,職場路上我們一同成長。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