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李福益:学成归来、扎根基层、回报家乡

我是李福益,今年23岁,是开阳县禾丰乡田冲村的一名成功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的脱贫故事|李福益:学成归来、扎根基层、回报家乡

房屋维修后

小时候,我妈妈因为身体不好,常年在家休养身体。为了养家和供我和哥哥上学,爸爸找了一份在屠宰场杀牛的工作,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床准备上工,杀一头牛20块钱,“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下来收入也才600元左右,除去我和哥哥的学习费用后,所剩无几。那时候看着身边的小孩每天背着好看的书包上学,反观自己“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背包,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后来,我大了些,懂事了,平时放学回家也能帮着家里做点家务,然而随着年龄地增长,越来越高的教育支出费用使得全家经济负担越来越重。

2013年我上高二,还有一年就要上大学,爸爸开始没日没夜地拼命工作,就连身体不好的妈妈也打算出门找活干。看着爸爸的腰越来越弯,青丝逐渐变银发,这一切我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不想父母这么辛苦,想着要不干脆上完高中就算了,我也出去打工,帮助家里减轻负担。爸爸知道我这个想法后,大发雷霆,将我狠狠训斥了一顿,就连向来疼爱我的妈妈也没有维护我,他们告诉我,只有读书才是农村孩子的出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穷途末路之际,村委会叽叽喳喳的小喇叭为我们家带来了曙光。“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好政策,农村贫困人口有希望……”。这可是我们家的救命稻草,我们赶紧向村干部“求证”,在得到证实后,立即向村委会提出申请,不久之后村领导到家开展入户调查……走完所有程序后,终于在2013年底,我们家被评为了贫困户,有了政府的帮扶,我们家的日子开始逐渐好转。

2015年,我上大学了。原本不敢想的事在政府的帮助下变成了事实。入学第一天,在全校师生升旗仪式上,看着徐徐上升的国旗,我有点恍惚,这一切就像做梦一般充满不真实感。与此同时,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帮衬下,爸妈在家发展了生猪养殖。

我的脱贫故事|李福益:学成归来、扎根基层、回报家乡

李福益正在打扫庭院卫生

在国家的“资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在年满18周岁后立马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终于在2018年毕业之际,我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也是在2018年的时候,由于我们家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政府还帮助我们家修缮了房屋,消除了隐患,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国家对贫困人口的亲切关怀。

我心怀感激,决心要回报社会。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成为田冲村村委会的一名文员,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帮扶者”。

今年,我报名参加了开阳县“三支一扶”考试,希望能永远留在家乡工作,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谢谢关心!我们现在日子过得挺好的,这些年多亏了你们的帮助……”这是前几天晚上妈妈与乡政府帮扶专员的电话,挂完电话后,妈妈看着墙上那幅由开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发的年历对我说:“你看!撸起袖子加油干,全民奋力奔小康!你现在在基层工作,正是回报国家的时候,工作上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夜里我躺在床上,回想起这7年来我们家发生的变化,我深知要是没有政府和村委会的帮扶,不会有今天的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脱贫攻坚政策受益者,感恩之情铭记于心,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用自己所学、尽自己所能,竭尽全力回报每一份帮助。(来源/众望新闻)

#爱上多彩贵州##脱贫攻坚看贵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