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在武漢感染,他和媽媽同天去世!他曾為寧波幫奔走出力

一家五口在武漢感染,他和媽媽同天去世!他曾為寧波幫奔走出力

沈華強,武漢寧波經濟建設促進會秘書長,生長在武漢,為鎮海沈氏後人。

在這次疫情中,沈華強一家五口都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初二發病,2月7日,他與他的母親同日去世。

2018年11月,沈華強回到寧波參加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

記者瞭解到,目前,沈華強的妻子、兒子均已出院,分別在隔離點接受醫學觀察。他的二哥病症較輕一直在家自行隔離治療,已經康復了。

沈華強的離世,牽動了寧波和武漢兩地市民的心,也讓家鄉人們深深地悲痛。

前天,記者輾轉聯繫到沈華強的家人、同事、朋友,在他們的講述中,一位寧波後人的身影逐漸清晰。

2018年11月24日,《築夢》應邀到武漢大學演出,演出前,沈華強陪著劇組在漢口江灘邊上尋訪武漢寧波幫的足跡。

一家五口在武漢感染,他和媽媽同天去世!他曾為寧波幫奔走出力

為寧波幫奔走呼籲的寧波後人

“我們曾多次去武漢採風調研,和沈秘書長見過四次。他有兩點給我印象很深,他在武漢出生長大,對武漢這個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他是寧波人的後代,深以為此而驕傲。”

寧波市演藝集團負責人鄒建紅,因為甬劇《築夢》,和沈華強一直有聯絡。

“2012年第一次去武漢採風,之後每次去,沈秘書長几乎都親自作陪,去參觀漢口老建築,大太陽底下一走就是一整天。”

武漢的100多棟老建築,有70%是寧波幫建造的。沈華強對這些老建築的歷史如數家珍,哪一棟,哪一年,原主人是誰,幾乎張口就來,“後來寧波小百花去武漢演出,他也是有空必來。”

當甬劇《築夢》的主角敲定為建築商人沈祝三,沈華強又陪著鄒建紅一行去了武漢大學。

沈祝三,浙江鄞縣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商人,漢協盛營造廠的創始人。他最廣為熟知的,是傾囊建造武漢大學。而事實上,老漢口一帶沿江的房子,有不少也是出自沈祝三的手筆。

鄒建紅回憶,沈華強一直為保護老建築而奔走。

“武漢美術館新館的建築是在原漢口金城銀行大樓的基礎上改擴建而成。改建前,沈秘書長和朋友四處奔走,要求保住原有的外立面的樣子。”

關於劇本創作,沈華強和鄒建紅還有過一次專業上的“爭執”。

“原劇本中對沈祝三的家庭生活有很大篇幅的描寫,但沈秘書長認為,這部戲的重點應該放在寧波商幫如何創業、守業,以及克服萬難建造武漢大學上,對他個人感情的描寫可以相對弱化。”

後來,劇組採納了沈華強的意見,重新作了修改。

“可以說,這部戲能上演能成功,在北京,在武漢,沈秘書長都功不可沒。”

“他是真心想為寧波和武漢這兩座城市的發展出點力,所以建議方方寫一寫寧波幫。他希望武漢的文藝名家也多關注寧波幫。”後來,在沈華強的引薦下,作家方方到寧波採風,瞭解沈祝三的情況。

2019年12月,《寧波人在武漢》出版

生病的時候,還時時為別人考慮

2019年12月21日,由寧波出版社出版的《寧波人在武漢》在武漢首發。在武漢的寧波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作為該書主編之一,原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第三屆武漢寧波經濟建設促進會會長唐惠虎在新書籌備期間和沈華強有過不少討論。“他是這本書的編委,但很多千頭萬緒的工作都由他來牽頭負責。”

在唐惠虎印象裡,沈華強經常是活動現場裡最積極的那個人。“會前搬桌子椅子,會後清場,他一刻都停不下來。”

也許對沈華強來說,武漢寧波經促會是他的“第二個家”,從1999年5月成立之初,他就全程參與其中。

2018年6月30日,武漢寧波經濟建設促進會第四次會員大會上,鄞州人朱留鋒當選第四屆經促會會長,沈華強任副會長兼秘書長。

因為熱心,協會里的許多事務性工作,沈華強都主動攬過來。

“1月26日那天,我打電話給他,希望和其他在武漢的副會長一起見面商量一下。平日裡響應很及時的他說來不了,生病了。我當時也沒多想,工作按部就班地進展下去了。”

當天,有個在同濟醫學院的老鄉告訴朱留鋒,沈秘書長生病了,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晚上9點多,我給他打了個電話,他說才從醫院看病結束。早上來的,晚上9點才看完,足足看了12個小時。醫生叫他在家隔離治療,前面他已經燒了6天了,他夫人在照顧他。”

朱留鋒在電話裡問沈華強,有沒有好的防護工具給家人,因為密切接觸者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

“他說有口罩,還是在我追問下,才告訴我只有那種普通口罩。我第二天給他送去了N95口罩、防護衣和防護手套。他一直叫我不用過去,怕浪費我的時間。我到他家樓下的時候,他安排她夫人來接手,說怕傳染我。”

這個舉動讓朱留鋒很難過也很感動,“在生病的時候,他還在時時為對方考慮!”

隔了幾天,朱留鋒再打電話過去,沈華強說好多了,燒基本退了。

再後來得到沈華強的消息,是在他去世2天后。

2018年5月,沈華強在嘉興。

春光燭影人故去

沈華強對寧波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血脈遺傳。

鎮海沈氏——寧波當地的名門望族之一。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沈家在上海的五金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許多地方開了分號。

“去年,我兒子回寧波,正好有一天空,就按照之前留下來的地址找去老家,沒想到還真找到了。”按照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的信息,鎮海區莊市鎮爛央田4號的沈德潤民居,應該就是沈華強家祖上的老宅子。

沈華強的妻子敖春珍告訴記者,找到了老宅,全家都很高興,尤其是沈華強。去年軍運會期間,沈華強帶著全家10口人一起回到寧波,尋找老家的記憶,在老宅門口,和兄弟姐妹們留下了一張合影。

敖春珍聽老人講起過去的事情,沈家在武漢的生活是從1933年開始的。“我公公3歲時和他母親一起到了武漢。聽公公說,奶奶在老家的時候讀過書,會管賬。”到了沈華強這一代沒有人經商,一襲書香氣在沈家代代相傳。

敖春珍和沈華強是上山下鄉時的同學,“他這個人熱情,喜歡幫助人。”

作為武漢複印機廠定向培養的青年人才,沈華強回武漢後進入機械工業學校學習,全年級第一個入團、唯一的“新長征突擊手”……在學校,榮譽紛至沓來。

多年來沈華強一直在熟悉的行業工作,曾任武漢複印機廠團委書記,武漢市儀表工業集團公司團委書記,武漢複印機總廠第一副廠長兼副書記、黨委書記等職。

“他從小有三個志願,但一個都沒有達成。”敖春珍說,軍人、醫生、教師,是沈華強最嚮往的三個職業。

1998年武漢特大洪災,時任武漢複印機總廠第一副廠長兼副書記的沈華強帶著廠裡的“突擊隊員”去抗洪一線,整整一個多月沒有回家。“這件事後來說起來,我先生說也算是和軍人並肩作戰過。”

對沈家人來說,孝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傳統。

“他們兄妹四人,我先生是老三,大家輪班每天去看媽媽,每天晚上5點到7點之間,他會打電話跟媽媽聊天,雷打不動。”

往年每年臘月二十七,沈華強會約上兄妹,去幫著母親準備年夜飯。“如果去晚了,老人家要著急。他經常掛在嘴邊說,父親去世後,老母親一個人住,一定要多去陪陪。”

疫情發生後,沈華強一直很擔心母親。後來封了城,不得不取消年夜飯。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儘管身體抱恙,沈華強又匆匆地出門了。晚上回來得很晚,敖春珍還有點埋怨,“那時候已經封城了,每天都下雨,天氣很冷,他騎著電瓶車從漢口過江到漢陽,一路上來回也要好長時間。”

敖春珍心疼丈夫,回來就給他熬了紅棗薑湯,下鍋的時候,特地比平時多放了一些薑絲,為他驅寒。

之後的幾天,沈華強一直在家隔離,病情反反覆覆。

2月7日,沈華強在家裡感到不適,送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搶救無效逝世。85歲的沈母,在6小時後病逝。

還有4天,敖春珍就可以走出隔離點,回到家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