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岁的小孩喜欢打人怎么办?

加菲猫喜欢小安安


三四岁孩子打人的现象在每一个父母眼里可以说都是常态了。但很多时候也会让父母深陷尴尬状态。

有时几个孩子在玩游戏时,某小朋友输了可能就会不由自主地愤怒起来举起小拳头砸向对方,然后就听见哇哇孩子大哭;有时几个孩子在分吃一块面包时,因谁分得多分得少产生不愉快时,也会勃然大怒动手起来撕扯;有时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发生冲突时,也会动手互相打起来。如果你是父母或幼儿园老师,我坚信这些现象对你来说并不陌生。



在孩子出现爱打人情况时,我们都希望有一些好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糖妈给了以下建议,我不敢保证这是最好的方法,但至少是值得一试的。



建议:

1. 理解孩子

三四岁的孩子打人,很多时候因为他们语言能力不足为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们会通过肢体语言或情绪与他人交流,他们除了选择动手不知道该怎么和对方交流。



2.原生家庭教育的影响

根据一些研究,孩子90%以上的行为都来自原生家庭教育的影响,如果孩子总是呈现一副焦躁的情绪,喜欢动手,父母可以反思下自己是不是经常情绪暴动喜欢对孩子动手呢?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和学习者。

3.转移注意力法

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打人,在短时间内教育有阻碍话,可以转移注意力,让孩子打家里的沙袋或沙发抱枕,来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然后再耐心引导。



4.故事育儿

《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套儿童好品德系列书籍推给父母们。我一直喜欢那句话:“一万次空洞的说教,不如讲好一个故事。”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故事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通过过图文结合温和方式,孩子从中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启发还能培养孩子好习惯、语言和想象力的学习。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欢迎关注@糖妈妈育儿日记,我们共同探讨育儿问题,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糖妈:80后男宝妈妈,资深儿童阅读指导师、阅读推广人、童书发烧友,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关注我,一起交流共同成长哟!


自然聊家庭教育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还是希望能够明确一下孩子的年龄到底是3岁还是4岁。

此时您可能会问:有那么重要吗?

真的非常有!

心智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以支持他可以向上发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也请您对号入座:

3岁“自我意识”敏感期建构

通常2岁是普遍家长认同的——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所谓的“叛逆期”,蒙特梭利定义为“自我意识”敏感期。

“自我意识”的萌生到建构需要1-2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家长在养育过程中能够正确引导,孩子会比较顺利的在这时间段内建构完成。

若家长的方法不当,并且也不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的话,这个时间可能就更长。成年人没有“自我意识”的也大有人在。

  • 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此时孩子知道世界上有“我”的存在,孩子透过各种语言、行为、情绪……来表达“我”的存在。

比较普遍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常会说:“我不…”、“我不要…”、“我不想…”、“不行…”。

行为上会存在“咬人”、“打人”等攻击性强的行为。

其背后的心理都是透过“他人”来认识“我”!

4岁“交往”敏感期萌发、“规则意识”敏感期

  • “交往”敏感期

儿童通常在这个年龄段非常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愿意认识新朋友,愿意去和朋友做集体活动。

其背后的原因是“自我意识”建构完成,向上发展就更需要互动性、团体性、和社会性。

简单一点说,就是“自我”已经长好了,可以走出去检验一下了。

但此阶段可能由于家庭教育存在疏忽,儿童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善于使用语言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只能透过肢体接触来试探完成孩子心里想要的互动。

这一点男孩表现尤为明显。为什么?因为男孩和女孩脑部发育的差异性,男孩对语言表达部分较女孩来说,是弱一些的。这是自然的生理结构导致的,与孩子成长是否健康无关。

孩子可能只是想和朋友或者家长玩,或者是希望获得朋友或家长的关注,但是不会使用正确的表达方法,所以就使用“打人”这个行为,来试探,这种方法的信息传递是否有效。

  • 规则意识”敏感期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给儿童建构相应的规则,并且在家里,孩子与人相处的时候必须执行规则。

规则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即家里无论大人、孩子都要遵守的约定就是家庭规则。

最最忌讳的就是家长给孩子建立规则,自己却不遵守,这就不是有效的规则。

每个人在违反规则的情况下都要接受相应的处罚,比如在指定的位置上静坐5分钟,不能随意走动,等非暴力惩罚。

此年龄段如果要求孩子接受惩罚,需要有一个家长持续陪同,不可仅留孩子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一个空间里,这也是一种冷暴力。

陪同时家长表情严肃,严格执行规则,并在孩子接受完惩罚后拥抱和表示欣赏孩子“能够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妈妈可以接受你的情绪,但不能接受你打人的行为!妈妈非常爱你。”

期间比较难处理的是孩子的情绪问题。是否能够接的住孩子的情绪,还能完成执行规则这就考验家长的功力。

家长需要反思以往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也打孩子?

  • 如果你不想孩子打别人,你就不能打孩子。以暴制暴的方法不可取,“打人”这个行为,孩子是如何越来越熟练的?家长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得当呢?

关注孩子“情绪”表达

  • 孩子爱打人,也可能是内在积压的“情绪”过多,所以需要找个出口向外宣泄。
  • 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是否太专横?对孩子控制过多?
  • 与孩子自身的性格有关,有些孩子就是喜欢透过肢体冲撞来获得存在感的。

解决方案

  1. 允许、接纳孩子说“不”,教会孩子认识情绪,控制情绪。
  2. 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例如: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宝贝,请你对他说'我想和你一起玩好吗?'
  3. 支持孩子学会“拒绝”,也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被拒绝”。
  4. 建构平等的家庭规则,并全家严格执行规则。如:“伤害别人的事情不能做!”、“伤害自己的事情不能做!”等。
  5. 家长停止暴力教育,可以接纳孩子的坏情绪,但不能接收孩子的坏行为!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儿童观察员佳霖


第一时间予以制止,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种攻击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

第二,家长要引导孩子主动向被打的孩子道歉,这样也能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可以让两个小朋友牵牵手来表示歉意或者谅解。

慢慢引导几次后,就会有改善的。孩子的世界简单、纯洁,我们家长做到言传身教比什么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