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CAE工程師在企業中的現狀與地位

來源:誤入CAE的程序員

作者:mishaw



最近在瀏覽知乎的時候,看見一個提問:


跟相關企業工程師交流發現搞CAE的在企業地位貌似不是很高,某些甚至有點雞肋?當然對於我這個小白還沒深入瞭解,只是個人感覺。然後貌似現在汽車行業搞電控的越來越吃香。。。希望各位可以討論討論


各位剛入職或即將進入職場的小白有些迷茫是正常的,但一句“搞CAE的在企業地位貌似不是很高,某些甚至有點雞肋”深深刺痛了我,無力反駁但確實是現在CAE工程師遇到的現狀。


作為一個在某主流合資車企工作近4年,現在在一新能源車企工作近2年的的CAE老鳥,來談談這些年與設計部門合作的一些感受,以及對CAE工程師本身的一些想法。


你以為你能主導,其實你就一工具


作為CAE工程師,不但能仿真,也要可以評價判斷設計合理性,更重要的在評判不合格的基礎上給出合理的修改建議,這就要求更高的技術能力。每一個CAE工程師都希望自己的建議設計部門可以採用,但往往現實很難。現實是,CAE工程師在仿真分析評判優化的過程中把自己當做了主角,而設計部門工程師往往就覺得CAE就是一個工具,有需要的時候,就丟給CAE仿真,結果數據干涉穿透或不全,連接缺乏,具體受力不清等等基本不管,給個結果就行。如果仿真合理,沒CAE什麼事兒了,設計部門只需要一個CAE結果補全自己的彙報ppt,就算往後真出了問題,直接甩鍋CAE(CAE背鍋俠?);如果仿真不合理,好的設計可能會聽一些建議,不好的直接甩過一個新結構,重新再建模計算,如此往復。CAE就是一個工具,這就是現在CAE工程師在車型開發過程中實實在在的境況。


打鐵還需自身硬


所以這就引申出這個問題,CAE工程師打鐵還需自身硬!什麼意思,就是苦練內功,苦練外功。苦練內功的意思就是不斷提高自身有限元方面的基礎知識,不斷夯實自身專業方面的理論水平,不斷提高自身CAE建模解析工作效率,苦練外功就是不斷增加設計、製造、工藝、成本等方面的知識儲備,最重要的是不斷提高仿真的精度水平!

造成現在設計工程師對CAE解析方法的不理解、解析結果的不信任,歸根結底是CAE自身的綜合能力問題、仿真結果精度問題。

提高自身有限元方面的基礎知識,就能在建模上知道如何採用何種單元進行建模,網格劃分質量是否符合有限元要求,各種工況是否隱含了一些基本的假設以及這些假設理論對結果精度的影響;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水平,就能在方法上告訴設計部門為什麼需要這麼做,仿真出來的結果該怎麼理解,如果不這樣不那樣做會出現什麼結果,這些結果是是由於哪些因素導致的,個別專有名詞怎麼解釋,與實驗的方法的差別;提高CAE建模仿真工作效率,即能又快又好的完成建模解析工作,並且一定保證解析無誤精度有保證,這是基礎;以上三個提高,就是苦練CAE工程師自身的內功。

CAE工程師苦練外功,即不斷增加自己在設計、製造、工藝、成本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只有在這些設計知識能力具備的情況下,才能提出一些合理可靠的設計變更建議;最後的自身提高仿真精度,我認為更加的重要,試想,一個分析項目,仿真出來的結果能幾乎完全等同於實驗結果,而且是在實物沒有出來之前,這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可以大量節省成本,甚至許多的實驗完全可以由仿真來替代。

隨著自身仿真精度的提高,仿真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設計工程師有問題就想起CAE,CAE工程師在整車開發過程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高。


未來


CAE工程師不是網格工程師(mesh engineer),也不是隻是完成分析項目,就萬事大吉的一個職位,我認為,當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既定分析項目,完成的評價判斷,你的工作才完成了1/3,CAE工程師的價值還完全沒有發揮出來,在這些基礎上,通過各種分析方法,找到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才開始體現工程師的價值,而做到這裡,你的工作也只能說完成了2/3,接下來,在充分考慮成本、工藝、製造等等限制後,提出解決方案,直至最後達成目標,才真正體現出一個CAE工程師的價值。達到這種效果,車型研發中,CAE將發揮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CAE工程師的地位也將越來越高。


所以,感到CAE工程師自身地位低,只是一個工具,請自問一下幾個問題:

自身有限元方面的基礎知識是否完備?

自身專業方面的理論水平是否較高?

自身CAE建模解析工作效率是否夠用?

自身在設計、製造、工藝、成本只是儲備是否全面?

仿真的精度水平能否達到要求?


以下面一張圖來結束吧,希望同行業一起努力提高對標精度!

共勉!

談談CAE工程師在企業中的現狀與地位

(擁有4款車對標經驗,精細化建模之後得到的傳涵NTF仿真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