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大熊貓這麼弱,怎麼躲過野獸的攻擊?

其實,並不是因為大熊貓弱而躲著野獸,而是因為沒有野獸的攻擊,所以大熊貓才慢慢進化成了現在的樣子。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我們知道,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這是一種以肉食為主的最早熊貓,它們的爪子和牙齒都足夠鋒利,可以撕開獵物的皮毛。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大約在300萬年前時,體型比大熊貓較小的物種開始出現,從牙齒結構推斷,它們已經開始以竹子為食,但也會吃肉,屬於雜食動物。

在更新世時,大熊貓的數量達到了頂峰,當時的大熊貓與劍齒虎、劍齒象以及北京猿人等一起生活, 構成了更新世——劍齒象動物化石群。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在當時,大熊貓還不像現在這麼弱,它們屬於當時的頂級獵食者,和劍齒虎一起共同生存了幾萬年到幾十萬年。

然而在更新世晚期,由於地勢變化,以及秦嶺出現大面積冰川等自然災害,導致劍齒虎、劍齒象等大型動物滅絕,大熊貓也在北方絕跡,只留下南方一小部分大熊貓生存。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由於當時大熊貓所在的地方許多動物都滅絕了,倖存的大熊貓無法捕獲足夠的食物,再加上捕食獵物所消耗的能量,遠遠大於進食獵物所獲取的能量,因此大熊貓開始走向了以竹子為生的道路。而這種攝食方式的改變,又恰巧幫它們渡過了難關

更加幸運的是,大熊貓生活的地區缺乏大型食肉動物,這意味著大熊貓不需要演化出敏捷性來躲避天敵,也不需要消耗能量與食肉動物打架。

所以,大熊貓才從一個兇猛的食肉動物,變成了今天軟萌可愛的食草動物。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為什麼其他食肉動物沒有演化成食草動物?

可能你會好奇,既然從食肉動物演化成食草動物可以度過冰期危機,為什麼其他食肉動物沒有像大熊貓一樣演化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即使食肉動物以植物為生,也無法存活。

我們知道,植物所含有的營養元素實在是太低了,遠遠不如蛋白質所含有的能量高,比如:1顆魚卵的能量=25個漿果的能量。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食草動物之所以可以從植物中獲取足夠的能量,是因為它們體內有多個胃部,並且胃酸較低,適合微生物在胃部幫助分解食物,食草動物所獲取的營養,其實是微生物分解後的產物。

但是,食肉動物的胃部只有一個,且具有高腐蝕性胃酸,微生物無法生存,所以食肉動物無法消化難以被分解的纖維素。

再加上食肉動物的腸道較短,食物僅僅停留4個小時就會被排洩出來,導致還有許多能量未被利用,所以食肉動物消化植物的效率不高,無法從植物中獲取足夠的營養。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大熊貓之所以可以以植物為生,其實是它們每天10多個小時的進食,儘管如此,為了節約能量,它們也會盡可能地讓速度變慢,以及長時間睡眠。當遇上其他生物時,大熊貓大多會迴避,避免正面衝突。

再加上大熊貓生活的地方竹子資源非常豐富,大熊貓不必長途跋涉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食物,有助於節約能量。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可以說,大熊貓已經將能夠節省的能量全節省出來了,才勉強活下去,但是數量和生活地區已經遠不比當初食肉時那麼多了。

大熊貓的滅絕危機

雖然人類保護大熊貓已經很多年了,而且投入的力度非常大,如果是別的瀕危動物按照這種保護級別的方式去保護,早已經脫離瀕危動物了,但是大熊貓的數量始終沒有明顯上升。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熊貓的繁殖率實在是太低了。人工環境下,雌性大熊貓4歲左右成年,雄性稍晚一些,需要到6歲。而野生大熊貓性成熟的時間更晚。

大熊貓發情期非常短,每年只有一次,每次只有2-3天,以至於很多雄性還沒趕到雌性的身旁,雌性就已經過了發情期。即使雄性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如果雄性沒有在未成年時學會繁衍技巧,那麼它們仍然無法繁殖後代。

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改吃竹子?真的是因為丟失味覺基因嗎?

大熊貓每胎只有一個,如果生出雙胞胎,那麼大熊貓媽媽只會撫養體型較大的一隻,這樣做的好處是保證後代的成活率。

通常情況下,雌性需要照顧大熊貓18個月左右,有時達到兩年,直到下一個孩子出生。

正是因為大熊貓的食物能量較低,再加上繁殖率很低,所以大熊貓被保護了這麼多年,仍然沒有擺脫滅絕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