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我先上!”聊城95后勇士王敬轩奋战在口岸“疫”线

聊城新闻网讯(记者 王博)“我年轻,让我先上,我没事,我扛得住……”这是驻派黑龙江口岸工作组成员王敬轩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一名“95后”,年轻的他在抗击疫情一线迅速成长,成为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国家需要之时,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大爱、担当、果敢、乐观的品质。

“我年轻,我先上!”聊城95后勇士王敬轩奋战在口岸“疫”线

王敬轩是聊城市公安局的一名辅警。今年三月,聊城市成立工作组奔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和河北省正定县,负责三地国际机场口岸的境外入鲁人员信息核查、中途运转服务、隔离防护等工作。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的王敬轩,得知这一任务时,他再次主动请缨,毅然要求逆行北上。3月25日一早,王敬轩跟随工作组“疫”路向北,奔赴哈尔滨一线战场。

奔走三地,确保入境人员安全回家

到达哈尔滨后,王敬轩与工作组同事一起迅速对接当地省、市指挥部和机场,协调相关工作,按照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构建衔接紧密、运转流畅、精准高效、闭环运行防控体系的统一部署,分别与当地指挥部建立了高效、顺畅的沟通联络机制,在机场建立工作处,及时建立健全入境人员信息档案,掌握其身体健康动态,协助入境人员在隔离期满后登机安全返鲁。

“我年轻,我先上!”聊城95后勇士王敬轩奋战在口岸“疫”线

在理顺哈尔滨工作情况后,王敬轩又先后随协调组迅速奔赴佳木斯、河北正定机场口岸开展工作,频繁往返三地。白日里前往各个机场、隔离点协调入境人员返鲁工作,测温登记、发放物资、沟通联络等事无巨细,而夜晚便加班加点的汇总报告,整理三地人员信息、数据报表,在电脑前一坐便是凌晨。辗转三地的途中也未敢停歇,不管有没有桌椅,无论环境怎样嘈杂,他都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即使在吃饭也时常掏出手机整理各类数据与记录。

“我年轻,我先上!”聊城95后勇士王敬轩奋战在口岸“疫”线

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的是让工作更加完美,让疫情更早结束,让人民更快安全归家。穿上防护服,便是穿上战衣,绝不退缩,绝不畏惧。工作期间,王敬轩甚至很少喝水,甚至嘴唇干裂都没有意识到,他说这是为了高效工作养成的习惯,少去厕所便能多做点工作。而三地频繁的奔波、持续的熬夜与饮食不规律,丝毫没有让王敬轩懈怠一分一毫,从未抱怨过一句。他在工作中不断磨练自己,身上少了娇弱的学生气,更多的是干事的行动力。

英勇逆行,火速支援绥芬河

绥芬河口岸境外输入病例不断上涨给绥芬河工作专班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面对“南解北封”的严峻态势,省疫情处置指挥部指示聊城工作组接手绥芬河口岸入境中转返鲁工作。王敬轩接到命令,积极响应,以最快的反应速度与同事们赶往绥芬河“疫”线支援。

“我年轻,我先上!”聊城95后勇士王敬轩奋战在口岸“疫”线

他与专班同志们分组奔赴牡丹江、绥芬河各指挥部、隔离观察点、治疗点昼夜开展对接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与返鲁隔离人员逐一电话微信联系确认、建立微信群、与赴俄罗斯务工人员组织者联系等多种方式获取并确认相关数据信息,各小组之间再采取数据比对碰撞,按照省指挥部“两个不漏”原则,建立健全了人员信息档案。

连日来,王敬轩跟随工作组奔赴绥芬河、东宁、牡丹江三地三十余隔离点,在2497名经绥芬河入境人员中逐一梳理入境中转返鲁人员,在此期间,沟通确认隔离人员健康状况和隔离点信息,并为解除隔离人员解决健康码无法申请、机票无法购买等困难,解答隔离人员各种疑问。绥芬河抗疫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王敬轩同志与专班同事们夜以继日的忙碌在抗疫一线,而看到他们的身影,回国的山东人便感到了安心和温暖。

“17年前的非典,我们少不更事,世界保护了我们。17年后的今天,我们责无旁贷,当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日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国家的希望。95后聊城青年辅警王敬轩真正做到了那句“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他扛起了责任,担起了使命,他用行动证明了新一代青年人的担当与价值。用奋斗、忠诚、奉献、勇毅、坚守,来谱写青春之歌、铺就青春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