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原油寶”爆倉致投資者鉅虧,帶來哪些警示?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

金融委剛剛強調加強投資者保護,

言猶在耳,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炸”了……

中行推出的原油寶產品嚴重虧損,讓部分投資者遭受重創。通過原油寶抄底原油的一些投資者,面臨著不僅虧掉本金,還由於遭遇穿倉,倒欠中行一大筆錢。

針對市場沸騰輿論,22日晚間中國銀行進行了回應,核心意思一是遭遇負油價的“黑天鵝”,二是都按規辦事,投資者風險自負。但是這番回應似乎並不能平息爭議。

爭議點主要有三個——

一是產品設計是否有缺陷?按中行的說法,原油寶的規則已明示,事件很簡單,就是做多的客戶持有到最後被打爆倉了。但是按媒體的報道,有類似產品的各大銀行中,其他金融機構都已提前移倉,只有中行把移倉交易放到了最後時期。美國原油期貨交割是由買方負責實物儲藏和運輸,不能進行實物交割的“原油寶”是在期貨合約最後交易日的前一日(即倒數第二個交易日)北京時間22:00停止交易,持倉客戶可選擇到期移倉或軋差交割。這說明制度設計有缺陷。

二是中行是否做好了充分的風險揭示和投資者適當性盡責工作。有人指出,高風險投資工具“平民化”,但是投資者適當性不能“缺位”,特別是在網上開戶基本格式化的風險提示是起不到實質作用的,高風險的業務必須櫃檯開戶嚴格審核。

三是中行是否對客戶進行了必要的風險警示。中行有沒有對客戶持倉臨近到期進行警示。由於在期貨市場持倉進交割的客戶比例很少,更不要說到最後交割日了,銀行應該在快進交割月就反覆提示客戶,對購買產品的客戶履行醒警義務。

當然,坊間也一致認為,投資者自身也有問題。一些投資者一直持有近月頭寸到最後,說明對風險認知嚴重不足。遊戲規則都沒琢磨清楚就進場玩,不虧才怪。

這是一起悲劇,更是一次深刻的投資風險教育事件。“負油價”的黑天鵝的確是歷史罕見,很難預想到。但是,在整個事件中,相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信息獲取處於弱勢的中小投資者來講,銀行做為專業金融機構,產品的賣出方,信義義務更大。所謂信義義務,是指將投資者的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的一種積極盡責義務。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醫生對待生命一樣,金融機構作為投資的受託人,應當忠實於投資者利益,恪盡謹慎勤勉之責。

“負油價”警報在4月中旬已經響起。全球市值最大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表示,正在重新編程其軟件,以處理能源相關金融工具的負價格。美國原油現貨市場已經出現了幾起負油價事件,不少機構也在為負油價未雨綢繆。那麼,在這樣一種特殊情景下,假設中行原油寶能夠警醒,審視自己當初制定的投資方案的風險敞口,並就此及時向投資者預警,通報將有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及後果,那麼,很多投資者的悲劇是否就此避免?即便在當初合同條款裡,一攬子規定了相關風險由投資者自己承擔。而如果中國銀行對交易所提前告知油價可能為負沒有任何警覺,覺得反正客戶100%保證金,自己毫無風險,這就顯得極不謹慎和專業。

中行“原油寶”爆倉致投資者鉅虧,帶來哪些警示?

人們常說,在“買者自負”之前,還有一句“賣者盡責”。所有公開發售的金融產品都應當以信義義務為根本要求,所有基於受託關係開展的金融活動都應當遵守信義義務。在當前國際原油市場詭譎跌宕的當下,如果僅按照正常時期的常規作為,沒有做好持續的風險監控和提示工作,那恐怕逃不掉信義義務有失之責。中行“原油寶”的教訓,也是對於各類資產管理者的一個警示。在2020年這樣一個動盪不安,充滿巨大不確定性的時期,一定要尤其注意風險防範,重視信義義務,為客戶恪盡謹慎勤勉之責。

對投資者來說,也可謂是帶血的教訓。中行原油寶是掛鉤國外原油期貨的產品,這是明示的。期貨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市場,“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投資原油期貨,基本前提是要對期貨市場、交易規則、風險敞口等有所瞭解,不僅要熟悉交易規則,還要對原油期貨的經濟屬性、投機屬性等方面有認識和理解。如果稀裡糊塗,抱著賭一把心態,盲目入市,往往就是賠個底掉。這並不是新故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時,美國次貸危機中也有很多投資者入深坑,就是因為金融衍生品經過專業設計包裝之後,可能蘊藏比較大的風險敞口,沒有專業知識的普通投資者如果盲目操作,就會賠錢。

另一方面,今年國際原油市場的動盪已經持續幾個月時間了。但是市面上站在全球視野上,研究原油期貨、石油市場相關變數的公開成果並不多,更沒有及時被各類投資者認識。對於市場環境的監管來說,這也是需要反省的地方。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加大雙向開放,國內投資者參與國際金融市場,需要積極瞭解全球化市場,不同國別市場的制度設計和規則,以及投資變數等。目前,這方面的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提示工作,還很薄弱。小舢板不能去深海衝浪,在開放大潮中的投資者保護和教育工作,還需要補課。

記者:祝惠春

主編:王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