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一都善山村:此地有崇山峻嶺 更有“金果”盈枝

StartStop

StartStop

福清一都善山村:此地有崇山峻嶺 更有“金果”盈枝

分裝枇杷,發往超市。

福州晚報記者記者 雷巖平 王光慧 見習記者 王月玲 陳尚言

12日,一群來自福州市區的遊客順著蜿蜒的山路,來到福清市一都鎮善山村半山腰。枇杷樹漫山遍野,滿枝金黃在風中搖曳,引得遊客紛紛拿起手機留影。

“夢覺只聞鈴索響,不知山鳥啄枇杷。”看著眼前的一幕,善山村66歲果農陳依揚跟記者聊起了清代福清詩人林鴻的《枇杷山鳥》。

政府搭臺,百姓唱戲。30多年間,善山村依靠種植枇杷,擺脫了貧困,枇杷成了致富的“黃金果”。

12日,記者來到一都,探尋善山村致富故事。

善山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村民早年以種水稻和地瓜為生,是名副其實的“地瓜村”。

“大家都是靠天吃飯、靠山吃飯,所以是山窮、地窮、人窮。”回憶起以前的窮日子,陳依揚感慨萬千。

陳依揚是首個將枇杷引入善山村的農民。上世紀80年代初,他看到莆田很多人種枇杷,便試著從莆田引進幾棵枇杷樹,沒想到枇杷味甜爽口。他索性一舉擴種到2000多棵,由此成了全村第一個因枇杷而脫貧致富的人,被鄉親稱為“枇杷大王”。

福清一都善山村:此地有崇山峻嶺 更有“金果”盈枝

村民買設備,製作枇杷膏。

為改變山區貧窮落後的面貌,善山村村民做了長期努力,先後種植了青梅、柑橘、龍眼、荔枝、橄欖等果樹,直到陳依揚引進的枇杷樹長出了果。

“上世紀80年代後期,福州市扶貧工作組來到一都扶貧,經過調研發現一都霧多風小、土層較厚、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合枇杷生長。這裡的枇杷具有果大色豔、肉厚汁多、味美爽口等特點。”一都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當時,為挖掉窮根,一都黨委、政府提出“耕地保溫飽,山地創小康”的發展思路,爭取到扶貧資金,全部用來購買枇杷樹苗,無償提供給村民種植,引導村民大力發展枇杷業。

起初,村民熱情不高。“枇杷是什麼水果?自古以來都種糧,枇杷種多了賣給誰?能填飽肚子嗎?”針對村民們的疑慮,村“兩委”發動黨員幹部和部分思想開放的村民帶頭種枇杷,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特別是陳依揚靠種植枇杷成功脫貧,村民效仿起來。

一都鎮鎮長俞強說,很多村民原先在丘陵田地改種了枇杷,“地瓜村”變成“枇杷村”,第一批種枇杷的果農,基本上擺脫了貧困。

福清一都善山村:此地有崇山峻嶺 更有“金果”盈枝

枇杷名聲在外,客商上門進貨。

貨銷京浙滬 集體奔小康

記者走進善山村,只見房前屋後,隨處是果農採摘枇杷的身影。“滿樹枇杷,更是滿樹‘黃金’。”看著顆顆飽滿、顏色金黃的果實掛在枝頭,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陳依揚如是說。

善山村有一大批人依靠枇杷致富,林木炎是其中一員。當年他像很多來勁的村民一樣,去陳依揚家裡軟磨硬泡,跑到他的果園裡“取經”。由此,林木炎也成了一都鎮枇杷種植大戶,還實現從種植大戶到收購商的轉變,每年從村民手中收購的枇杷,遠銷京、滬、蘇、浙等20多個省市。

一都枇杷在上世紀90年代迎來了春天。“面對市場競爭,鎮裡組織村民改良品種,鼓勵利用荒山閒地,擴大種植面積,明確規定‘誰種誰有、長期不變’,使村民種果熱情日益高漲,最終實現以‘解放鍾’為主的品種更新。”善山村黨支部代理書記陳文南說。

陳文南告訴記者,鎮裡把科技興果作為重點,引進“解放鍾”“大紅袍”等優良品種,全鎮枇杷種植面積5萬畝,其中善山村就有1.2萬畝,產量佔全鎮總產量1/3以上。

“一都枇杷在上世紀90年代‘脫胎換骨’後,聲名遠播,成為村民致富的黃金果。全村僅種枇杷人均年收入近3萬元,基本實現全村奔小康的目標。”林木炎說。

福清一都善山村:此地有崇山峻嶺 更有“金果”盈枝

果農種枇杷,日子日益好。

引入新品種“雲”上賣果忙

12日,村民林思榮拿著剪刀對一片長嫩芽的枇杷樹進行修剪,“明年這個時候,這些枇杷新品種就會結果,更加甜。”

原來,當地枇杷產業發展了30多年,存在樹種老化、品種單一等問題,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急需政策扶持,引進枇杷新品種。

一都鎮未雨綢繆,聯繫了省農科院,連續兩年優化改良枇杷,引進了“三月白”“早白香”等十幾個品種。這些品種不僅可以避開霜寒天氣,保證產量,更有利於果農增收。目前,一都成為國內枇杷新品種改良的最大基地。

看好枇杷的發展前景,林思榮還從國外回鄉,辦起了家庭農場。他說,這兩年,政府在保險、電商、物流、品種改良等方面進行扶持,使得善山枇杷跟上了時代發展的腳步。

“枇杷容易受凍害等氣象災害影響,一都在全省率先啟動特色農業氣象指數保險。”林思榮說,每棵枇杷樹,他只需繳納1元保費,凍害發生時就可獲得每畝最高2000元的賠付。

2018年以來,一都鎮聯合福州日報社等單位舉辦枇杷節,在全國打響了一都枇杷品牌。今年,一都鎮為打通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還牽手京東物流,引入果之道供應鏈有限公司,在各村設立攬收點,同時對果農進行電商培訓,建立枇杷“雲端銷售”機制。

福清一都善山村:此地有崇山峻嶺 更有“金果”盈枝

枇杷成林,漫山遍野。

看到這兩年的變化,“80後”村民張秀忠也嗅到商機,開起淘寶店,並且引進設備,收購村民賣不出去的次果,製作枇杷膏。“快遞就在家門口,現在有條件搞電商了。”張秀忠說。

俞強表示,枇杷是一都的主導產業,善山村將利用萬畝枇杷,發展鄉村旅遊,走一條“農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