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麗:建設農民田間學校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馬會麗:建設農民田間學校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河南省洛陽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校長 馬會麗


農民田間學校貼近農村、貼近農民、貼近實踐,產教融合、校企結合,是農業技術普及、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農民田間學校的教育培訓模式實現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無縫對接,充分發揮了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實現在產業中培養人、在培養人中發展產業。根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要求,洛陽市農廣校結合產業佈局、農民需求,於2013年開始優選特色農業產業龍頭,在各類新型經營主體中建設農民田間學校,目前全市共掛牌106所。2017年在河南省農廣校的指導下組建洛陽市農民田間學校聯盟,並優選積極參與農廣校教育培訓工作的田間學校參加省農民田間學校聯盟。2014年以來,全市共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17028人,中職教育2105人,實現產教融合、以教促產。我們主要採取三點做法。

一、“建”字為領,強化培育體系

洛陽市校一直把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做為工作重點,納入全市農業年度工作考核目標,從“統一要求、全面鋪開”到“提升完善、鞏固擴大”,再到“穩定規模、打造樣板”,每年都明確建設思路和目標。加強資金投入,2018年列出專項資金60萬元,高標準提升示範性農民田間學校。洛陽市農民田間學校覆蓋了全市農業主要產業和區域,均達到“五有五統一”的標準,有的田間學校還建起農廣書屋。今年,試點在農民田間學校中建設“空中課堂”,有效提高了農民田間學校的信息化網絡培訓能力。目前,有5所農民田間學校被省校認定為省示範性農民田間學校,3所被省廳命名為省級實訓基地,2所被授予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綜合類基地。

二、“管”字當頭,促進優勢互補

充分發揮農民田間學校的場地、資源、技術、管理等優勢,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中職教育的理論教學、實踐實習有機結合,根據田間學校的產業特點和周邊農民需求,安排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和中職教學班。制定農民田間學校管理制度,明確農廣校和田間學校的職責,實行“五統一、五上牆”,根據不同的類別分類制定管理和培訓模式,使農民田間學校對職責任務有認識、有行動、有落實。建立田間學校校長和技術骨幹培訓機制,納入全市師資培訓計劃,進入師資庫,積極推薦他們參加中央校和省廳科教處、省農廣校舉辦的師資培訓班,提升他們的講授水平,實現會做也會講。把培訓基礎好、合作好的優秀農民田間學校利用空中課堂連接起來,打破地域、時空限制,克服田間學校檔次規模不高、各有特長不全面等不足,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培訓互動。

三、“用”字為要,彰顯支撐作用

1.服務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提高培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規範性。

利用農民田間學校的產業優勢,摸清全市農業產業從業人員情況,掌握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大戶信息,廣泛遴選學員,納入培育對象庫。每個田間學校確定一個產業,1-2個特色專業,一班一案,分類設置培訓模塊和課程體系,科學規劃符合農業轉型升級需要的培訓內容。大力推廣“專門機構+田間學校”“田間學校+創業訓練”和“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參與式互動式”培育方式,田間學校的技術骨幹為學員進行理論培訓、技術講解,隨時到實訓基地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田間學校的負責人以自身創業經歷,分享創新理念和成功案例,總結經驗體會和挫折教訓,探尋成功者所需的素質和能力,激發學員的創業創新熱情。田間學校的企業營銷手段和市場對接能力,培養了新型職業農民的市場意識、營銷觀念。“小班額制”“雙班主任制”“第一節課”,不斷優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管理細則,嚴格培育過程監管和標準化建設,加強學員的管理和服務,吸引學員主動學習、互相交流、提升能力。

2.服務農民中職教育,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綜合素質

農民中職教育是全面系統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農民田間學校為方便農民學習、就近就地開展中職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有力的支撐。各田間學校發揮自身的產業集聚和紐帶作用,宣傳、組織、動員周邊相同產業、愛學習的年輕職業農民建立中職教學班。2014年、2016年在省農廣校的支持下,在田間學校農民開辦2個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中職教育試點班。田間學校根據產業生產實際和學生現實狀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集中學習與生產實踐相結合,農閒時間集中上課,農忙時間兼顧學習和工作,學員邊學習邊生產、邊工作邊實踐,學員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例如,偃師在健稷產業園農民田間學校開辦葡萄生產中職教學班,經過2年系統的理論實踐教學,培養了葡萄產業生產經營骨幹,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管理模式,加快了葡萄的升級換代,促進了當地葡萄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

3.服務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職業榮譽感

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壯大離不開持續的跟蹤服務和政策扶持。農民田間學校圍繞新型職業農民生產需求開展全週期跟蹤指導和服務,在項目選擇、生產經營、產品營銷、品牌創建等環節進行創業輔導。組織職業農民跨區域考察交流,成立農民田間學校聯合會,開展產銷對接服務,實現抱團發展。各縣結合本地主導產業發展現狀出臺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加大認定管理,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目前,全市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039人,佔生產經營型的31%。2017年,出臺《洛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洛市政辦[2017]80號),進一步明確了對新型職業農民在項目報批、土地流轉、資金補助、金融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探索,洛陽市農民田間學校在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培養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洛陽農業發展注入活力。106所農民田間學校的負責人活躍在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前沿,引領更多的新農民用新理念或改進生產經營方式,或擴大經營規模,或將產業向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拓展延伸,湧現了一批批新型職業農民的典型,孟津的草莓西施呂妙霞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伊川的新大農業80後大學生吳迪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標兵,今年進入市縣人大政協的新型職業農民近30人。農廣校中職學員張文頗被評為洛陽市十佳職業農民。洛陽市校先後出版《洛陽市新型職業農民風采》和《田園耕耘曲》,收錄了近百名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典型。每年在全市農業工作會上專題表彰優秀新型職業農民,今年在首屆農民豐收節表彰“十佳新型職業農民”,營造愛農、助農濃厚氛圍。。

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民田間學校建設中發展壯大。

設立農民田間學校的新型經營主體也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中職教育中擴大了規模、增強了實力、改善了條件,產業的規模效應和帶動能力更加凸顯。洛陽明拓農業公司農民田間學校,擴大培訓中心,設立孵化基地,研發農業物聯網,做示範、搞推廣,在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大賽中獲創新組一等獎,被授予全省綠色雙創先進企業。

三是一批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得到轉型升級,助力脫貧攻堅。農民田間學校的教育培訓有力促進了孟津蔬菜林果、新安休閒觀光、汝陽嵩縣中藥材、伊川農機、欒川食用菌冷水魚、山區特色經濟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了全市特別是貧困群眾依靠農業產業脫貧致富。農民田間學校和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參與扶貧工作,開展貧困戶農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地區的“造血”能力。

近幾年,我們在建設農民田間學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中職教育中做了一些工作,但與農民的需要還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田間學校動態管理力度和支持力度,創新模式、突出實效,使農民田間學校在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來源: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