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听|30年前母女双双被拐 近百名志愿者靠零碎记忆帮她回家

1982年出生的女孩吴琴(化名),在自己8岁的时候被拐离家,几十年里她始终忘不了疼爱自己的家人,忘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当得知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可以无偿帮被拐孩子找家时,她尝试到网站登记寻亲。近百名网友和志愿者,在网上,通过吴琴对自己家乡零碎的记忆,对比方言,拼凑出了她家的模样。

Qing听|30年前母女双双被拐 近百名志愿者靠零碎记忆帮她回家

跟着母亲走亲戚遇人贩子 被卖到河北当童养媳

吴琴告诉志愿者茹风,老家在“五营”,记得爸爸叫吴锦奎,外号疤拉眼子。妈妈叫吴凤。依稀记得家里有四个哥哥,大哥小名叫大收,是开砖瓦厂的,二哥小名叫二收,还有一个小名叫大秀的姐姐。爸爸和哥哥鼻子旁都有一个痦子,母亲的太阳穴有烫伤。

她说自己对小时候的印象都是零零碎碎的,记得自己原本的家在平原,附近有条河,还有池塘,家里有七八间大瓦房,没有围墙。在印象里,她家乡的老人穿着草鞋,头上会缠着白布头,下雨时候披着的是蓑衣。

吴琴回忆,小时候经常吃藕、荸荠、莴笋藕和大虾,印象里有小蔑庄、五营和牡丹这几个地名,“我们小时候好像管上厕所叫尿水,管别人结婚的时候红盖头叫喜帕,还记得家里种水稻,有水牛,还养着鸡鸭鹅,家里还有一台手扶拖拉机种地,排大便要排到缸里,用来浇地。”

茹风认真仔细地把她说的一一记了下来,但是听得云里雾里。

吴琴说当年被拐,好像是因为爸爸和妈妈吵了架,妈妈带她去姨姥姥家走亲戚。她和母亲在早上八九点从家里出发坐蓬蓬摩托车大概十多分钟到一个汽车站,到了汽车站大概乘了一个多小时到了一个比较大型的火车站。乘车时间记不清了,大概在下午两点以后乘上的火车。

还记得到第二天早晨七八九点的时候火车要过黄河,“因为那个时候看到水很黄,就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江,妈妈确定地说这是黄河。”她说,半小时后火车驶过了黄河,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到了一个小型火车站,在火车站碰到了一个男人。

她回忆,母亲和那个人说了一些话后,就拉着她跟着那个人住进了旅店。第二天,男人把她和妈妈带回了老家,母子俩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蓬蓬摩托车到了山东汶上县青花乡的一个村子,在村里大家都喊他吴德龙(音译)。

那个时候,吴琴还不知道那个男人就是人贩子,那时正巧赶上中秋节,还在他家里过了个中秋节。

吴琴回忆,当时在吴德龙家住了几天后,这个人说要带她去赶集,她就被从母亲身边带走了,之后又辗转了几个地方。

第一站到了东北的一个地方,当时和买家好像没有谈成,吴德龙就又带着吴琴乘火车去了哈尔滨,但还是没有卖出去。

最后八月二十日,到了河北新乐,吴琴说自己终于被成功卖出去了,人贩子告诉自己养母,说他家在山东汶上青花,如果有事情,还可以联系他。

“说是养母,其实当初她买我回去是当做童养媳。”吴琴说,养母家中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当家的儿子比她大6岁,好吃懒做,两个人之间并没有感情。

等吴琴到了18岁,养母便强迫她和儿子完婚。之后因为实在受不了这个不爱的男人,她选择鼓起勇气,离婚。之后她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和现在的丈夫结了婚。

“我找家这个想法,其实以前从来没想过,还是我爱人鼓励我的。”吴琴说。

宝贝回家几名志愿者在宝贝回家网站进行信息查询和对比,从姓名到地点查了多遍,既没有发现疑似信息也没找到疑似家人。其他志愿者也跟帖提供信息,一一查询,但均未果。

Qing听|30年前母女双双被拐 近百名志愿者靠零碎记忆帮她回家

家乡疑似地定在鲁西南

近百名网友、志愿者在线对比方言

2019年12月末,吴琴又通过抖音,找到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刘先生的抖音号,希望他能帮自己回家。向他诉说自己被拐30年的思乡之情,刘大哥让她拍摄一个视频,详细地说一下自己的情况,然后帮她在自己抖音上传播,并找来一些志愿者帮忙,希望能收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2020年3月初,通过志愿者崇明康健发现评论区里,大家在讨论吴琴的家很像江苏某个地方,但她觉得应该从黄河为切入点,以山东省汶上县拐入地为圆心,从吴琴被拐路程、时间来推出她老家的大概范围。

因为吴琴已经不记得她行程的时间,崇明康健认为,鲁西南部分地区符合种水稻、家住平原、家里种牡丹花、经常吃藕、吃虾等帖子里描述的特征。所以吴琴的家应该在山东汶上附近鲁西南地区。

崇明康健找了一位家住山东邹城的孤儿徐建军,向他问询一些关于鲁西南地区的地貌、风俗、当地饮食习惯的问题,发现和吴琴记忆中有很多相似点。

崇明康健找到刘大哥和茹风,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又联系到了吴琴。

崇明康健:从家向远处望去能不能看到小山,家附近是不是有很多河流?

吴琴说,在家出了平底和水稻,家门前的花坛里还种了很多的牡丹花,她一边回忆一边说,好像家门前远处有岗子,家后面好像也有岗子,附近有很多河流,经常有人用棒槌在河边敲打着洗衣服。

崇明康健:在老家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是怎么叫的?老家的方言吗?

吴琴对于这些记不得太多了,只记得舅舅舅妈叫舅父舅母或舅爸舅妈,“方言之类的我几乎都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自行车叫单车,吃白米饭、喝粥叫吃干饭、喝稀饭。小便叫尿水,大便叫恶屎(谐音),鞋子叫孩子。”

这时崇明康健心里对吴琴老家的大致范围已经有了方向,“鲁西南管舅妈叫妗子,她的家应该不在鲁西南,而是老京沪铁路沿线。”她认为,如果不是徐州、宿州、固镇、蚌埠、凤阳、明光、滁州这几个火车站附近的孩子,最可能是蚌埠站、滁州站附近的孩子。

崇明康健之后来到宝贝回家江苏群,“舅妈在徐州叫妗子。”“宿州、固镇那一带也是叫妗子,但徐州、宿州、固镇也没有种植水稻。”几十名志愿者经过讨论,果断排除了徐州站、宿州站、固镇站的可能。

现在就剩下安徽的蚌埠、凤阳、明光、滁州火车站了。志愿者又开始排除,称明光、怀远和凤阳自行车叫单车,其中凤阳去滁州火车站也是用时一个多小时,和吴琴印象中大致一样。

崇明康健找到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凤阳家庭,家里的孩子告诉她,凤阳基本都平原地带,那里一大特色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手扶拖拉机,也有不少岗子。“吃干饭、喝稀饭、尿水都是凤阳的方言。但是自行车叫脚踏车,鞋子好像也不说成孩子。这两个不符合。”

崇明康健有找到志愿者茹风,建议她找网站管理员娇申请一下吴琴记得的父母名字的查询,建议在安徽滁州、蚌埠两个地方找。

几天过去了,没有得到网站的反馈,那就说明孩子记得的这些名字可能有误,或者父母早就去世而无法查询得到。

无奈之下,2020年3月13日,崇明康健根据吴琴记忆中家里父母的名字和家里的大概情况登记在了网站上,推送到蚌埠。

帖子发出半小时后吴琴寻家变成了蚌埠头条十大热门帖子,一位叫跋涉山河的网友评论说,蚌埠市怀远县榴城镇有个村庄叫聂庄,我们这里土话叫“mie 庄”,喝稀饭叫“che干饭”,小便叫“niaosei”……除了鞋子不叫孩子,自行车不叫单车外,吴琴记忆中的方言和当地很像。

离家30年游子回家 得知母亲被拐后离世

随后,崇明康健在百度地图找到了聂庄,属于魏郢村。她马上找到安徽志愿者,让对方帮忙查询一下榴城镇镇政府电话。

在打电话给镇里干部说明原因后,她要到了魏郢村书记的电话。书记说他们村里有一个老人叫武锦奎,不姓吴,家里孩子很多,好像在山东有亲戚。

“不管武还是吴,帮我们核实一下。”崇明康健开始琢磨,魏郢村会不会就是吴琴嘴里一直念叨的五营呢?当地志愿者同时到两个叫五营的地方进行走访。

一个小时以后书记打来电话说,聂庄武锦奎家的确在1989年左右丢失过一个女儿,包括体貌特征,所有的情况都能和吴琴所说的对得上。书记说当时吴琴的外婆家就住在魏郢村,估计就是她嘴里念叨的五营。

“没想到我们居然真的找到了她的家。”接下来崇明康健开始准备DNA比对,但80多岁的武金奎一直在住院,老人的家人说父亲在近期输过人家的血。

所以决定吴琴和家里的姐姐大秀做亲缘鉴定,崇明康健帮助家人在网站做了登记。宝贝回家寻子网的4名志愿者和管理员马上安排采血事宜。

经过多方协调。2020年4月9日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中心传来好消息。吴琴和大秀是生物学上的全同胞姐妹。

比中的消息告知双方后,吴琴和自己的丈夫马上就回到了原本的家中,全家40多名亲戚到村口迎接她,摆酒席、放鞭炮。

Qing听|30年前母女双双被拐 近百名志愿者靠零碎记忆帮她回家

一家人时隔30年再见面,吴琴将脸埋在大哥的怀里痛哭,哭诉着这些年自己被拐后的遭遇。

她的大姐夫说,之前家人们曾经多次找过吴琴,几年前甚至找到了山东的人贩子,跑到对方家中,才得知岳母之后被人贩子自己留下当了老婆,如今已经去世了。

他说,这次妹妹和妹夫回来,病重的老父亲身体甚至有了好转。“我代表全家四十多口人向宝贝回家所有的志愿者和好心人说声谢谢,正因为有你们的无私奉献才能让80多岁病重的老父亲在三十年后找回女儿武晓琴。”

吴琴说,现在她和爱人开了一个小卖店,虽然生意不好,但还能坚持,也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虽然离家乡很远,但是她会常回去尽孝。

崇明康健告诉北青报记者,吴琴的故事中有很多奇怪的点,比如被拐地和她的家不需要过黄河,她们到底走的哪条线路?路线和位置有很多不明朗的地方……“但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回家了,找到了失散已久的亲人。”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王浩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