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丨 在ICU,我們是用十二分的努力救治危重患者-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作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主任醫師蔣東坡

武漢戰疫丨 在ICU,我們是用十二分的努力救治危重患者

蔣東坡(前排左一)。

經過近三個月的艱苦鏖戰,我們圓滿完成確診患者醫療救治任務,陸續離開武漢完成回撤。回想起參加抗疫的點點滴滴,多次在心裡自問:我是靠著什麼信念和精神堅持到最後的?我想,是軍人的使命擔當,是軍醫的大愛無疆。

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我們到達武漢泰康同濟醫院後,抓緊一切時間建成戰時傳染ICU病房,其中辛苦艱難可想而知。但大家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硬是完成了任務。

第一週,我每天幾乎沒怎麼休息,困了就靠在牆角眯會。病人亟需收治,在人民群眾的生命面前,我們體內的潛能被激發出來,似乎比原來更扛困更扛餓了。但準備工作終於完成得差不多時,我和隊友才覺得睏乏難耐,累癱如泥。

2月20日,我帶領的重症一科開始收治首批危重症患者,培訓、查房、會診……我每天都像陀螺轉個不停。我們是新組建的ICU,擔心某些環節尚不健全、擔心危重病人病情突然變化,擔心……我連續三天沒敢回宿舍。天道酬勤,當病人的情況都逐漸好轉,我終於可以放心回駐地了。登上班車,駛過武漢長江大橋,已是凌晨。

重症一科,是病毒疫魔最瘋狂、死神威脅最嚴重的高危地帶,患者病情瞬息萬變,前一秒可能風平浪靜,後一秒便跌落深淵。留給醫生分析判斷的時間,常以秒計。我默默地作好表率,衝鋒在前,我鼓勵隊員:“只要我在,你們不用害怕。”

武漢戰疫丨 在ICU,我們是用十二分的努力救治危重患者

蔣東坡與患者交流病情。

2月23日,凌晨三點,電話鈴聲在臨時值班室裡響起。聽筒裡康軍的聲音傳了過來:“蔣主任,‘紅區’值班醫生報告,9床目前無創呼吸機吸氧濃度80%,血氧飽和進行性下降,波動在60%範圍,極度呼吸窘迫,乳酸增高,情況危急!”我儘量鎮定下來,立即指令:“調高氧流量至100%,保持氣道通暢,做好氣管插管準備,我們馬上進去!”

我和醫護骨幹立即穿戴防護服進入“紅區”投入搶救,我結合患者症狀和相關輔助檢查,判斷患者出現了膿毒血癥合併急性呼吸衰竭,當務之急就是經鼻腔快速置管、行有創機械通氣。而平時普通的操作,此時卻成了危險之舉,插管過程患者口腔會有大量病毒噴出來,感染風險急劇增加。但患者的氧和指數太低,撐不了幾個小時,為了和死神搶時間,我立即讓隊員將患者推入負壓病房,以此降低感染風險。

確認各項條件具備後,我抬起患者下頜,以最快的速度經鼻腔探下支氣管鏡,清理視野,向聲門置入氣管導管、調整深度、充氣囊,聯接呼吸機、固定,一鼓作氣。萬幸,血氧飽和度開始回升,隊員們舒了一口氣。調整參數,俯臥位通氣,患者被成功救治!我進入緩衝間,脫下已經溼過好幾遍的防護服和滿是水霧的護目鏡,臉上的壓痕清晰可見。

武漢戰疫丨 在ICU,我們是用十二分的努力救治危重患者

蔣東坡工作照。

從醫療隊抽組第一天起,我制定了詳細的強化培訓計劃,從重症監護到新冠肺炎診治,堅持每天為隊員授課。我深知,只有整個團隊都日漸掌握過硬的危重症救治專業技術,才能在和死神賽跑的過程中為新冠肺炎患者爭取時間。

在“紅區”查房時,經常看到護士為患者行俯臥位通氣。都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而在我們ICU,是二分治療,七分護理,再加三分關愛,用十二分的努力救治危重患者。

有位成功搶救的患者病情逐漸平穩,因為插著氣管無法說話,患者只能緩緩伸出手向我們表示感謝。我緊握著他的手給他鼓勵,傳遞給患者溫暖與能量,而我感受到的是信任與責任。

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艱險越向前。我和戰友們所在的重症一科取得了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搶救成功率最高、死亡率最低的戰績,同時創造了很多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的首例:首例氣管插管、首例俯臥位通氣、首例CRRT……我們是一支隨時投入實戰的骨幹醫療隊!

如今,熟悉的武漢慢慢回來了,我相信,經此一役,武漢的明天會更美好,祖國的未來會更加輝煌。

(整理:吳美慧、朱廣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