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与逆势上扬并存:从“三新”经济中寻找突破

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一季度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这是四十多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第三产业下降幅度低于第二产业,颇令市场意外,特别是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呈现较快正增长态势,同样令人想探个究竟。我们想知道:在经济受到短期冲击期间,为何仍有行业能逆势上扬?未来靠什么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恢复增长?

一、第三产业表现超预期

在疫情初期,由于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社会经济活动处于停摆或半停摆状态,消费和投资都大幅度下滑;同时,由于疫情在全世界的蔓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影响。因此,我国一季度经济出现大幅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就业形势不甚乐观,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同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政府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下,疫情期间我国的基本民生生产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整个社会仍在有序运行,尤其是3月经济明显改善,让市场看到经济回升的希望。当然,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第三产业整体表现超预期。

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应该是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这些研究几乎都是以2003年的非典来对标的。在受非典冲击的当年,第三产业二季度的增速由2002年第4季度的11.3%降为8.7%,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受影响最大。但是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我国第一产业同比下降3.2%,第二产业同比下降9.6%,第三产业同比下降5.2%,第二产业受影响反而更大,这似乎与过去的经验不一致。


下行与逆势上扬并存:从“三新”经济中寻找突破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在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强、影响范围更广,爆发时间又恰逢春节期间,除了消费、娱乐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无法营业,也阻碍了工业、建筑业等企业和工厂的复工复产,严重影响了第二产业的生产;另一方面,虽然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对线下业务依赖较大的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线上业务的开展有效对冲了损失,减弱了疫情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特别地,第三产业中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经济下行过程中表现出逆势上扬。拿金融业来说,虽然金融服务中的线下服务受到了冲击,但是金融科技在抗击疫情中的发挥出重要价值作用,线上服务、远程服务能力经受住了考验: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下,金融业2020年第1季度保持了同比6%的增速。同时,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延续了近年来的持续成长,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疫情中展现了强健的抗疫能力:2020年第1季度保持了同比13.2%的增速,拉动GDP约 0.6个百分点。此外,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教育业、餐饮业、传统零售业等一些传统服务行业也加速转成线上服务模式,对有效抗击疫情起到重要作用。以零售行业数据为例,全国网上零售额22169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增长5.9%。

综合来看,第三产业表现超预期主要原因体现在信息化技术与服务业的不断融合。

二、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助力经济发展

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难发现,在疫情的冲击下,一些服务行业正在加速形成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无论生产性服务业(比如电商零售、在线金融服务等)还是生活性服务业(比如在线教育、在线文娱、在线医疗、在线金融服务、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远程办公等)都在线上服务领域蓬勃发展,推动了整体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速和扩容,这也才有了第三产业第一季度超预期的表现。如何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案也在于此,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方位激活“三新”经济。

所谓“三新”经济,即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孕育“新产业”、形成“新业态”、打造崭新、高效、独特的“新商业模式”。在激活“三新”经济方面,服务业一直走在前头。2018年“三新”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227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0.7%;“三新”经济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2453亿元,相当于GDP比重为6.9%;“三新”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6689亿元,相当于GDP比重为8.5%。此次新冠疫情,虽然对一些传统产业冲击较大,但同时也为企业创新、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下行与逆势上扬并存:从“三新”经济中寻找突破


线上化在拓展服务场景、延伸业务边界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依托信息化技术,服务业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2020年3月份网上零售商品和服务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疫情也让更多制造业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这是疫情带来的意外好处。当然,我国制造业仍面临着数字化程度低,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程度远远不够等问题。如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利用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企业精准调配生产、物资供需对接、远程设备管理提供便利,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报告显示,中国数字化进程正从消费互联网为主导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信息化技术与第三产业的融合如今看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则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更主要的动力与方向。总之,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推进传统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助推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成长、壮大,不仅是

情之下推动经济复苏的一时之选,更将长久地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晓曙 张馨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