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有“龍樹”

深山有“龍樹”

村裡的老人回憶,最早來此定居的村民發現了山上有一種青松,樹幹堅韌彎曲,遠看似龍頭柺杖,感覺有祥瑞之兆,便取名“龍樹”,村子也由此得名龍樹村。

深山裡的“龍樹”,在火紅樑子上,經受風霜雨雪,物換星移,幾度春秋,依然亭亭如蓋。它見證了子子孫孫與貧困鏖戰的艱辛,也見證了雲南中煙、紅雲紅河集團、會澤捲菸廠為改善這個村子的不懈努力。

龍樹村在會澤縣火紅鄉的北面,從龍樹村村委會左側的山崖往下看,最低的牛欄江與最高的龍樹村村委會之間有一千多米的落差。低頭抬頭間,一上一下,讓人眩暈。以牛欄江為界,這邊是雲南,對面是貴州。因地勢險峭,各村民小組散落在山腰,村民以耕種、飼養家畜為主,2018年貧困發生率為74.74%。

現在,要是開汽車跑遍龍樹村這17.1平方公里地界,幾個時辰就能完成。但在道路硬化之前,長年在此的會澤捲菸廠駐村隊員走訪龍樹村時,從最遠的二屯巖小組和拖背嘎小組,從日出下山,日落上山,爬上樑子已是星星滿天。

“過去,這些路是猴子才走得穩的,你看現在村村通路了,紅雲紅河集團在村裡修通了水泥路,走著放心得很。過去我從火紅鄉供銷社背貨到花石頭六七十公里的路,背脊磨破了,才兩塊錢的運費。現在路通了,好走了,天天都有車子把大米、油鹽醬醋送到村子裡,也不用村裡人出去背了。” 大箐小組的王玉明老人生於1945年,這位與新中國一路走來的老人談起村莊的變化時,激動不已。

“在過去,會澤縣政府都有不起村裡這個新建的辦公樓,火紅鄉政府就更有不起了。現在你看看村委會房子是漂漂亮亮的。”這位經歷過苦難的老人見證著村莊的變遷,他臉上流露著回憶的滄桑,流露更多的是對現在生活的滿足。

翻開會澤捲菸廠駐村隊員段榮富的記錄本裡面寫著:崔榮德領取特困供養金8400元/年,養老金1300元/年,妻子劉毛桃低保B類,245元/月,住房已維修加固。

往下記錄著其他農戶人員信息,包含養殖、種植、就業就學等情況,並且備註“已脫貧”字樣。

一串串數字觸動人心,這是每年上百萬幫扶項目的資金記錄。從2016年到2020年,每年幾百萬元的幫扶。隨手一加,五年來,雲南中煙、紅雲紅河集團對龍樹村注入了上千萬的扶貧資金。

段榮富說,數字看著輕巧,可是這些資金凝聚著企業的情懷,凝聚著每位職工的汗水,關乎龍樹村的未來和希望,他們是帶著使命、帶著壓力、帶著企業重託、帶著企業職工的心意來到龍樹村的。如果不考察好幫扶項目,不監管好幫扶資金的使用,那對龍樹村、對企業、對企業的每個職工都是有罪的。

隊員陳加勤說,他們要讓雲南中煙、紅雲紅河集團的血液輸送到龍樹村,一切都要以龍樹村的利益為重。五年來,扶貧隊員從年長的周玉貴、馬興倫,到中年的王偉、陳加勤、段榮富,到年輕的陳龍,不斷補充人員,雖然這些隊員中,有的退休,有的調換了工作崗位,但貫穿其中的責任和關愛,一直在傳遞。

每到一個村民小組,他們對各村民小組的情況都非常清楚。有幾米幾平方米的路、幾盞燈、幾個蓄水池、幾個垃圾池、投資了多少錢,隨便一問,都能得到精準的答案。

村委會主任陳大升介紹著村裡的變化,他說以前村委會辦公室在街上,一到街天,除了辦事的人外,街上的人都往裡面擠,吃水的,寄存東西的,甚至把雞、豬、羊寄存在辦公室的情況都有。一到街天簡直無法辦公。後來,會澤捲菸廠扶貧隊員看著實在無法辦公,才幫扶建起現在的辦公樓。現在的辦公室寬敞,辦公設施一應俱全。

看著村裡的變化,陳大升由衷地說:“這些年雲南中煙、紅雲紅河集團、會澤捲菸廠對龍樹村的幫扶,為2020年龍樹村的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龍樹村的人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

在拖背嘎村民小組,駐村隊員利用集團幫扶資金為這個村的黨員專門建了黨員活動室。以前開黨員會在村頭村尾、牆角邊、樹底下。現在有了活動室,不怕風不怕雨,要開多長時間就開多長時間。

在以落明村民小組,一位叫安蘭的女人,此前因為貧窮,加上先後遭受了公公、婆婆、丈夫離世的一再打擊,她曾經跌入了痛苦的深淵。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她養了十頭牛、七頭豬,還有十多隻羊,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她說:“如今,駐村隊員用幫扶資金幫我們修了路、安裝了路燈、建了蓄水池、改造了危房,生活環境變好了,我們自己只要勤快,肯苦肯幹,吃過的苦也會慢慢變甜的。”

和安蘭一樣勤勞的村民,同樣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他們吃苦耐勞,在會澤捲菸廠駐村隊員及村幹部的幫助帶領下,已走上了脫貧之路。他們將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支持下,走上持續增收的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