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孫儷領銜的開年大劇《安家》自開播以來,立刻成了一部話題製造機,先後帶動了一波又一波熱搜,首當其衝的是戶型奇葩、十年未曾賣出的「跑道房」被海清飾演的高知客戶宮蓓蓓買去的故事。

宮蓓蓓和老公都是博士畢業,光鮮的身份卻沒有光鮮的生活,一家五口蝸居在六十多平米的房子,晚上批改論文她也只能坐在衛生間馬桶蓋上,二胎即將出生,他們急需改善居住條件。

孫儷扮演的房產中介大區經理房似錦對「跑道房」進行了設計與裝修,將長長的過道變成了孩子的畫廊,將過道另一邊沒有窗戶的房間與開了天窗的閣樓相連,在這裡宮蓓蓓可以仰望星空,擁有「詩和遠方」。

此情此景,挑剔苛刻的宮蓓蓓終於下了決心:「好,我買」。

可是好像哪裡有點不對勁?

這套跑道房是宮蓓蓓的真實需要嗎?這個簽單行為是宮蓓蓓的理性選擇嗎?

屏幕外的我們分明看出了端倪,這套南北不通透、房間沒有明窗且過道公用的「跑道房」根本不實用,為什麼高智商的她卻沒有意識到呢?

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認知科學家怎麼說吧?

加拿大應用認知科學前研究主席斯坦諾維奇在《超越智商》中認為,聰明人也會做蠢事,其根源便在於「聰明」和「理性」其實是兩件事,聰明只是在智力測驗上的表現,而理性決策的能力卻是無法測量的。

生活中,許多智力水平很高的聰明人卻在理性思考方面存在很大缺失,比如經濟學家炒股賠得底朝天,大學教授也陷入了龐氏騙局。

「我們只有一顆大腦,卻有兩種心智——快思考和慢思考」,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在他那本著名的暢銷書《思考,快與慢》中這麼說。

卡尼曼是 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也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心理學家,他在寫這本書時受到斯坦諾維奇思想的啟迪。

圖片來源 自拍

快思考像猛張飛,依賴直覺判斷,調用的認知資源少,反應迅速,但很容易上當,以為所見即所得,得出錯誤結論。

慢思考像諸葛亮,擅長邏輯分析,調用的認知資源多,三思而後行,不容易上當,得出結論嚴謹可靠。

大腦愛偷懶,默認的決定方式是快思考。

人類在思考問題時,大腦使用認知資源時極為吝嗇,總是尋找顯而易見的表面信息,而不願意對已有信息進行加工推論,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認知吝嗇鬼」,其中可得性啟發就是認知吝嗇鬼慣用的伎倆之一。

卡尼曼把可得性啟發定義為通過「實例呈現在腦中的輕鬆程度」來判斷概率的過程,也就是說,在記憶中可以輕鬆順暢想起的事,我們就認為這種事發生的概率更大。

人腦天生對信息的生動性和鮮活性異常敏感。

說回《安家》,兒童畫廊、閣樓星空、詩和遠方……這些鮮活的信息滿足了宮蓓蓓親子和感性的心理需求,引發了她大腦的快思考。

因此,即使如她這般聰明之人也無可避免地陷入可得性啟發的思維誤區,就像中了咒語,鬼使神差地作出了非理性的選擇。

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是認知吝嗇鬼,可得性啟發導致的決策偏差無處不在。

1、近期事件。

最近發生的事會比之前發生的事更容易想起,發生的概率也會被高估。

小鄭下班路上看到一起汽車追尾事故,就想最近交通事故怎麼這麼多。

小李這兩週看了好幾本間諜小說,因此她看什麼都覺得有陰謀。

2、親身經歷。

一個人如果親身經歷過的事件,往往會高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一個汶川地震的親歷者,會高估地震的發生概率,會比其他人更願意購買地震保險。

結了婚的年輕人經常會為幹家務的事情發生爭吵,總認為自己要比對方幹得多,因為小倆口對自己做過的事情總是記得很清楚,所以自我評價會更高。

3、媒體報道。

媒體喜歡追求新聞的爆點,這些在人們的記憶中更容易被提取。

飛機失事被連篇累牘報道後,在人們的腦海裡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認為坐飛機很不安全。事實上大量的統計數據表明,所有交通工具中,飛機的死亡率是最低的。

4、生動效應。

毫無疑問,一張圖片或照片的鮮活生動性要遠遠高於統計數字。

大家都應該見過這張希望工程的宣傳圖片吧?一堆失學兒童的統計數據遠不如一張有視覺衝擊力的圖片更能打動我們的心。

圖片來源 網絡

5、知識侷限。

認知和視野的限制使人們僅僅基於自己知道的信息作出判斷。

新冠疫情期間如果感冒,普通人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進行處置常常不靠譜,而醫生則可以根據醫學專業知識更準確地判斷並提供較好的醫療方案。

6、想象力。

想象力是概率評估中的重要角色,容易想象得到的事件,看起來發生的機會更大。

在評估森林探險中意外事件發生的幾率時,如能想象出許多慘烈的意外事件,這次探險就會被認為很危險,儘管實際上不一定會是這樣。相反,如果沒能想到某些可能的危險,那風險會被低估。

理性是可以習得的

在現實生活中,僅僅高智商不足以保證我們做出好的決策。當你的智商提高一倍,但如果不具備理性思維,你只會加倍愚蠢,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為希特勒辯護的海德格爾,是舉世聞名的哲學家;二戰之後紐倫堡大審判的納粹戰犯中,納粹德國的經濟部長亞爾馬·沙赫特智商高達 143 分。

改善理性不但對個人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還對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如何避免聰明人也做蠢事,斯坦諾維奇和卡尼曼給出的解決方案都是:擁有高智商還不夠,還要擁有高理性。

儘管「理性障礙」廣泛地存在於我們之中。但值得慶幸的是,理性並非不可改變,理性可以習得,甚至比智力更容易習得。

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可得性啟發造成的決策偏差呢?

1、保持懷疑。

不為已知或容易想到的信息左右,多維思考,交叉驗證,綜合判斷,合理決策。

2、保持警惕。

對那些生動形象、具有感染力的故事都必須保持足夠的警惕,不要被我們的情緒所主宰。

3、保持客觀。

不要簡單相信直覺,而以能真實地反映出客觀情況的統計數據作為判斷依據。

可得性啟發是把雙刃劍

可得性啟發是把雙刃劍。

認知吝嗇鬼可以為我們節省很多認知資源必備其他的任務使用。與此同時,當一個情境需要精準反應時,啟發式加工未免太過概括籠統。

人類大腦的即時運算和存儲能力很有限。

我們在生活中做過的數不清的決策中,有 99% 屬於沒有太大價值的「洗燙衣服類決策」,這些決策使用可得性啟發式加工是非常有效的,對於大腦來說既經濟又實惠,造成的偏差也是無傷大雅和可以修正的。

比如,如果你走在一個颱風天的路上,突然發現前方有個廣告板搖搖欲墜,你想起前兩天這裡剛剛發生過玻璃幕牆掉落砸傷路人的事,馬上就繞道而走。

即使被砸到的概率並不高,跟如果砸到非死即傷的嚴重後果相比,這個預測偏差是可接受的。

剩下 1% 的事情,諸如結婚、生子、升學、買房等,才是掌控我們生活的關鍵事件。當我們幾十年後回看人生時,也許正是這幾個簡單的問題,決定我們人生的全部。

如果這些事情也用「快速但劣質」的加工決策,很可能會將我們的生活引入歧途,就像《安家》中宮蓓蓓,多年後想賣房卻無人接盤,回首往事空餘悔。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為設計的陷阱故意誘使認知吝嗇鬼中圈套。為此,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大腦的可得性偏差,理性地進行慢思考,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去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最大化地規避決策陷阱。

超越智商,理性相隨,成為真正的聰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