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楊絳先生說過:“年輕人,你的問題就是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我深以為然。

很多人會問,讀那麼多書幹嘛?能掙錢嗎?好像不能,有時候甚至還要花錢。

她借了100萬去哈佛讀書,只是因為不想做一個被挑選的人。

詹青雲,90年出生,哈佛博士,未婚。

在很多人看來,她這個年紀該結婚了,女孩子不用讀那麼多書,早點組建家庭更重要。但她卻因為選擇了去哈佛讀書,和前男友分手了,不僅沒了男朋友,還欠了100萬的債,因為哈佛的學費是借來的。

對於這件事情,她的解釋是:“我不想做一個被挑選的人,我想做一個被需要的人。”

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如何成為被需要的人?她的做法是多讀書。

想成為被需要的人,首先要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詹青雲不停的在學習。高曉松說,他喜歡詹青雲,因為詹青雲曾說,一個人在國外的時候很孤獨,為了排遣這份孤獨,在地鐵上都在讀《莊子》。能在地鐵上讀《莊子》的女生,心裡一定有一份不俗的定力。

平時,她也會四處旅行、看書寫字,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老實說,乍一看,詹青雲不算美女,但你看看她的字,再看看她的言談舉止,又怎麼能不佩服呢?

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詹青雲的書法

現在,她成為了被需要的人。被我這樣的人需要。

因為她,我瞭解了“辯論”這個工具,瞭解到了另外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換個角度看問題,往往能看到全新的世界。

詹青雲讓我瞭解到一種看世界的工具:辯論。

辯論,不是一場比賽、也不是一種技巧,辯論是一種工具,幫助我們轉換看世界的角度。

實際上,辯論的技巧就在於,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看世界。

很多時候,我們不要看對方說了什麼,要看他們說這些話背後的原因。

過節了,女朋友在你面前嘮叨:“誰誰誰的男朋友又送了她什麼……”她們可能並不是在攀比,而是在說“我也想要禮物”。

有時候,爸爸媽媽在你耳邊唸叨:鄰居家的誰誰誰,學習好、又上進,真討人喜歡,你怎麼就不行呢?”他們其實並不是說你不行,而是想說“請你也上進一點點”。

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看這些問題,我們就能看到親人、愛人的善意。委屈和悲傷也會少一點。

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就詹青雲個人而言,很多營銷號寫她的經歷,總喜歡用“農村孩子”、“被罵笨豬”這樣的字眼,其實也並不是事實,詹青雲本人也澄清過很多次了。

但是,如果想想這些人這麼寫的原因是什麼的話,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越是充滿矛盾、反差越大的故事,越吸引人。營銷號要的是閱讀量,這只不過是他們奪人眼球的一種手段而已。

實際上,這些被誇大其詞根本經不起推敲。一個家境微寒的農村女孩兒,根本住不起這種裝修精美的敞亮的房子;一個家庭條件很差的女孩兒,根本就不敢欠債,更別說100萬了。

如果我們能換個角度看這些問題,我們就能看到某些營銷號背後的惡意。我們的理智會多一點,比較帶來的焦慮會少一點。

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詹青雲的家

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這才是我看到的家境微寒的西南地區農村的房子

讀書也許不能讓我們掙到更多的錢,但是讀書能讓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精神世界。

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總是靜悄悄的。在崩潰的邊緣,我看到了詹青雲的精神世界。

一個辯論節目在討論“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要不要喝?”

當然要,我幾乎是本能的這麼回答。

2019年太難了,如果有這麼一瓶水,可以去除悲傷、只留快樂,為什麼不要呢?我要喝,而且還要推薦給我愛的人,讓他們都喝,從此沒有悲傷。

可是,詹青雲卻告訴我們不要喝,她告訴我們:“因為,那曾經使我悲傷過的一切,也是我最熱愛過的一切。”

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她說,如果把快樂和悲傷比作一枚硬幣的話,快樂的背面就是悲傷。如果你不要悲傷,你同樣也無法感受到快樂,因為這枚硬幣沒有了。

接下來,她旁徵博引,用各種案例去說服我們。

她說,悲傷可以保護我們。

她引用了《西線無戰事》的最後一句話:“死者的遺囑不是要報仇,而是永遠不再有。”因為,只有經歷過戰爭的人、經歷過悲傷的人,才知道和平有多寶貴,才會真心的想要避免戰爭和悲劇的發生。而避免戰爭和悲劇的發生,本身就是對我們的一種保護。

她說,不必為悲傷而困擾,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去克服悲傷的恐懼。

她舉了《霍亂時期的愛情》 裡面男主角阿里薩的故事,男主角知道自己得的是相思病,放棄了治療,他選擇了去面對悲傷,因為這份悲傷,能夠時刻提醒他,他是真的愛過、恨過、認真過、體會過。她還舉了《泰坦尼克號》、《梁祝》、《半生緣》、《江城子》裡面的故事,這些都是悲劇,都很悲傷,但也正因為深刻,在悲傷之外也有美好。

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她說,沒有悲傷,就沒有慈悲,我們不要因為害怕悲傷而失去為人的悲憫。

她跟我們分享了《美麗新世界》的故事,在福特紀元632年,人類已經進入了高度文明的階段,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人們儘可能快樂的工作。與此同時,為了消除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國家還發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藥,讓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男主的母親,因為服用過多的“索麻”而死,男主也因對新世界的厭惡而自殺。

這個世界,看似美好,實際上卻毫無感情。這裡沒有所謂的家庭、個性、情緒、自由和道德,因為沒有了人的慈悲,人們活的像一個個“快樂的機器”。

不能掙錢,讀書還有什麼用?借100萬讀博士的她,也許能為你解答

聽完她短短几分鐘的論述,我徹底服了。

也許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所在: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不做被挑選的人,做被需要的人。

圖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