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輞川山河

三、秋山斂餘照,飛鳥逐前侶

秋天是一個爽朗晴和的季節。水天一色,碧空如洗。交上十月《即夏曆九月》酷熱的夏天已經過去。群山轉蒼翠,氣日夕佳。山菊花逐次開放,滿山遍野金黃一片。柿葉紅了,黃櫨葉積漸地紅得如火如茶。洵是“層林盡染”美不勝收。這時輞河水裡的魚兒也活蹦亂跳,躍出水面,向大自然展現著自己的丰姿。成群的野鴨和仙鶴早出晚歸,嬉戲灘頭。河道里金黃的稻穗連成一片。豐收的歌兒響徹了整個山谷。金黃的玉米堆垛在樹上、牆頭。農家戶戶都瀰漫在香氣馥郁的氣氛中。

秋天是美麗的。而對於自然風景的欣賞和愛戀則是古往今來人所共有的。陶淵明有“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移居》之二)的詩句。在《《飲酒》其二)中也有"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妄言。”的不待言說的書寫。淵明在此直白的將“日夕”之殊異的山色氣象加以讚美。而且特別觀照“飛鳥相與還”的節候時象。這真是個會心的奇蹟。而三百多年以後的王維也似乎是步淵明後將“日夕”秋山光影迷麗的景色寫得最好的詩人。他在《山居秋瞑》中寫道:“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是詩人對輞川秋色的歌頌。篇幅精悍、形象鮮明,色彩豐富、節奏和諧、字句非常凝鍊、充溢著詩情畫意的美是一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滲透著佛教禪理、融詩歌音樂、繪畫於一體的登頂之作。另外,他的《木蘭柴》把輞川秋天落日餘輝映照下形成的絢麗景色寫得撲朔迷離,使讀者陷入五彩繽紛的世界中。詩曰:秋山斂餘照,飛鳥逐前侶。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詩人在此將“秋山”餘照”、“飛鳥”、“彩翠”和“夕嵐"五種事物納入詩中,顯然是繼承了梁代一些宮體詩人以五絕寫景的傳統。著名文化學者蕭馳在評論此詩時指出:以五絕寫景,“使人想到佛教表達世間法生滅不住的譬喻如聚沫、泡、幻、炎、影等。”詩人以其高度關注著的光與影飛馳意象的特別瞬間,體現了新的觀照詩學’”。又指出“觀影而致悟。影既是幻亦生幻……證實了其中的佛教時觀:世界不過是心念的旋起旋落,念念之中,不思前境。”(以上引言均見蕭馳《詩與它的山河》283頁)清代王士禛也說:“餘兩使秦蜀,其間名山大川多矣,經其榻始知古人措語之妙。如右丞秋山欲餘照……二十字真為終南寫照也。”(《帶經堂詩話》卷十四遺躋類下)輞川是終南山的一部分,且山脈東西分佈,所以天邊晚霞似錦、滿山秋葉斑斕及“夕嵐"飄乎不定的旋起旋落意象是無處不在的。詩人王維在日夕之間攝住了這一形象,似乎世界在此一時刻卻別無他物、而只是詩人與存有界同現共流的桃源之物。而這一特境的捕捉和書寫竟成了輞川最具禪意的景緻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