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臣良將:他三起三落卻成就出將入相

說到三起三落,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鄧公,畢竟他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位三起三落的偉人。其實華夏曆史上有不少三起三落的名人,蘇軾、辛棄疾和范仲淹都一生三起三落,這次我們談談范仲淹。

賢臣良將:他三起三落卻成就出將入相

先看看范仲淹的簡介,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文正,這個諡(shì)號很特殊。這是華夏曆史上文人做官最想得到的一個諡號。而這個諡號也是從范仲淹開始,越來越重要,成為文官中最重要的諡號,在文官的諡號排行中,文正排第一,文忠排第二。而得到文忠諡號的人有哪些呢,蘇軾、歐陽修、張居正、林則徐、李鴻章他們都是隻能得了一個文忠的諡號,可想而知文正有多難得。清朝後期還有不少諡號文正的,不過那都是末世名器,不足為貴。

范仲淹的生平甚是曲折一生三起三落,而這都是性格使然。因為他在朝堂秉公直言,觸犯了大集團的利益。

范仲淹的三起三落,看《宋史》是怎麼記載的。

第一次起落。

天聖七年,章獻太后將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壽。仲淹極言之,且日:“奉親於內,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後世法。”且上疏請太后還政,不報。尋通判河中府,徙陳州。

范仲淹在劉太后當權的時候,他勸太后還政給宋仁宗,然後就被太后貶到陳州去了。

第二次被起落。

太后崩,召為右司諫。會郭皇后廢,率諫官、御史伏閣爭之,不能得。明日,將留百官揖宰相廷爭,方至待漏院,有詔出知睦州。歲餘,徙蘇州。

這次被貶就和太后沒關係了,是宋仁宗要廢郭皇后,范仲淹力柬後,被皇帝貶到睦州,第二年又貶到了蘇州。

賢臣良將:他三起三落卻成就出將入相

第三次起落。

拜尚書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召還,判國子監,遷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

時呂夷簡執政,進用者多出其門。仲淹上《百官圖》,指其次第曰:“如此為序遷,如此為不次,如此則公,如此則私。況進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簡不悅。他日,論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陽險固,而汴為四戰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陽。當漸廣儲蓄,繕宮室。”帝問夷簡,夷簡曰 :“此仲淹迂闊之論也。”仲淹乃為四論以獻,大抵譏切時政。且曰:“漢成帝信張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禍。臣恐今日亦有張禹,壞陛下家法。”夷簡怒訴曰:“仲淹離間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黨也。”仲淹對益切,由是罷知饒州。

仲淹在饒州歲餘,徙潤州,又徙越州。元昊反,召為天章閣待制、知水興軍,改陝西都轉運使。會夏竦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進仲淹龍圖閣直學士以副之。延州諸砦多失守,仲淹自請行,遷戶部郎中兼知延州。

這次的被貶,是因為他發起“慶曆新政”,初犯了以宰相呂夷簡為首的利益集團,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到了饒州。之後從饒州去了潤州、越州、最後去了陝西。這次范仲淹從文官變成了武將。

出將入相的范仲淹,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在宋朝的時候,寧夏這區域有個新的政權為西夏,西夏建國後就開始入侵大宋,范仲淹就是在大宋四次大戰役失敗後,來到這西北的前線,擔任邊防主帥。

范仲淹雖然之前是一個文官,但他擔任過35個地方官,他深知民情。到了了西北前線後,也是先做了大量的調研,最後才定下積極防禦的戰略路線。

范仲淹在《論古事札子》寫道:

“為今之計,莫若嚴戒邊城,使持久可守;實關內,使無虛可乘。若寇至,使邊城清野,不與大戰,關中稍實,豈敢深入!”

他在西夏的眼皮底下,建造了一座“深矣如泉,巋焉如山。百萬雄獅,莫可以前。”的大順城。范仲淹的千古名篇《漁家傲·秋思》就是在大順城寫下的,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賢臣良將:他三起三落卻成就出將入相

塞下秋來風景異

為了實施積極防禦戰略,他在裡西北前線建立了大量的城寨堡壘。為解決軍需問題,建立了營田制,營田就是屯田的意思,屯田還不好理解的話,南泥灣開荒明白吧。

可以說范仲淹在西北前線,徹底改變了大宋和西夏對峙時期的弱勢,宋朝依照范仲淹定下的戰略路線,最終讓西夏取消了帝制,俯首稱臣!

看完了正史,再來看野史是怎麼記載范仲淹事蹟的,根據《朝野紀略》記載的一個故事。

蘇人範文從,仲淹之嫡派也。洪武間拜御史,忤旨,下獄論死。太祖視獄案,見姓名籍貫,遽呼問曰:‘汝非範文正後人乎?’對曰:‘臣仲淹十二世孫也。’太祖默然,即命左右取帛五方來,御筆大書‘先天下之憂而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二句,賜之。諭:免汝五死!

范仲淹是宋朝的人,到了明朝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明朝一個御史違旨判了死刑,開國皇帝朱元璋看他是范仲淹的後人,而讓他免死五次。還有一本野史記載了范仲淹後人的故事,在《菽園雜記》中記載。

範希榮者,文正公之裔孫。其先有為京官者,因家京師。嘗與他商行貨,道遇暴客,見其姿美,問之曰:“汝非秀才乎?”希榮曰:“然。吾本范文正公之後。”暴客曰:“好人子息也。”凡舟中之貨,悉令認留,不取而去。文正公之蔭庇後人矣,雖暴客猶知愛之,況他人乎!

這個故事說范仲淹的後人遇到了強盜,聽到他是范仲淹的後代就放他走了,什麼東西都沒搶。當然這些是野史記載其真實性不可考,但其也能說明範仲淹在後世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