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篇文章拯救了漢字,韓語如今就有這個缺陷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市。是時,適施氏適是市。施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施氏食獅史》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

--- 《季姬擊雞記》

漢字革命”的緣起要從錢玄同的“廢除漢字論”說起。1918年,錢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號上發表《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一文,首先提出:“欲廢孔學,不得不先廢漢文;欲驅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蠻的、頑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廢漢文。” 他認為,“中國文字衍形不衍聲,以致辨認書寫極不容易,音讀極難正確。這一層近二十年來很有人覺悟;所以創造新字,用羅馬字拼音等等主張,層出不窮。

這兩篇文章拯救了漢字,韓語如今就有這個缺陷

中國的精英們在近代接受西方思想,也曾極度推動廢除漢字。現在看可能大家無法直接感受到當時的危險,那麼我們不妨看看當時支持廢除漢字的都是哪些精英,他們都是如何看待漢字的,就知道這個局面曾經多麼兇險。

趙元任是近代常州人士,住在青果巷。20世紀20年代,時人有崇洋媚外者,短淺以為外國的一切都優於中國,呼籲說漢字應更改用拉丁字母代替,趙先生憤而作兩篇時文請已試之發聲,時人閱之瞠目結舌,無話可說。《施氏食獅史》《季姬擊雞記》就是其中的兩篇。

----

1443年,李氏朝鮮的第四代國王李祹(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賢殿鄭麟趾等學士,根據朝鮮語的音韻結構以及中國音韻學創制了韓國文字韓國語。韓語是一種字母文字,韓國語共有40個字母,其中21個元音,19個輔音。表音文字是和文意沒有一一對應的關係。我們知道漢語拼音與漢字的關係就是一對多,而韓語重音情況比漢語拼音還要嚴重得多,這就導致了有時候會出現一句完整的韓語如果是用韓文寫出來會出現嚴重歧義。所以韓國有開始漢字與韓文並用的情況,而嚴肅場合如法律文書或合同,基本只用漢字不用韓文,以避免歧義。在表達名字時,重複的就很多。如果韓國人的名字不加入漢字,只用他們的字母表示名字,那就要造成重名太多,分不清你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