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午門血案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8月23日),在大明帝國的朝堂之上發生了罕見一幕,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在朝堂上被一群大臣活活打死,在這樣一個地方發生這樣一件血案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又充滿疑問,打人的是誰?為什麼敢在朝堂上將人活活打死?行兇者的結局是什麼?

明朝午門血案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蒙古也先軍隊進犯明朝邊境。當時的明朝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鎮,看到被自己祖輩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蒙古軍隊敢來進犯,他不由得怒火中燒。這位皇帝這麼多年來一直順風順水,一心要像祖先一樣建功立業,並且在他身邊還有個寵信的太監王振慫恿,最後做出了改變帝國命運的決定-御駕親征。七月,在群臣苦勸無果之下,朱祁鎮帶著王振以及臨時拼湊的五十萬軍隊向大同進發。朱祁鎮只信任王振,對隨行文武大臣建議根本不聽,而王振沒有任何軍事經驗,朝令夕改,五十萬明朝軍隊混亂不堪。毫無意外,在土木堡明朝軍隊被蒙古人擊敗,幾乎全軍覆滅,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等五十多位重臣死於亂戰之中,王振則被憤怒之極的護衛將軍樊忠用鐵錘砸碎了腦袋,最要命的則是朱祁鎮這位皇帝被蒙古人活捉了。

明朝午門血案


明朝軍隊慘敗的消息傳回,朝野震驚,人人自危又悲憤至極,大臣們一致請求嚴懲王振家人及其黨羽。這年八月二十三日,臨危受命的郕王朱祁鈺正在主持朝議的時候,文武大臣紛紛湧向午門,帶頭的右都御史陳鎰上奏請求誅殺王振全族,並痛哭流涕的稱:“逆臣王振危害大明江山社稷,不滅其族不能安人心,如果郕王不同意,那麼今天群臣死而不退!”陳鎰這道奏章點燃了火藥桶,其他大臣也紛紛彈劾王振及其黨羽,一時間朝堂群情激憤,咒罵聲、痛哭聲此起彼伏。年輕的郕王朱祁鈺也被這一幕嚇住,急忙下令此事改期再議,隨後就想起身離去,這樣的回答讓大臣的怒火到達了頂點,他們追上朱祁鈺要求必須嚴懲王振黨羽。朱祁鈺無奈之下只能下令將王振抄家,然後命太監金英傳旨,令百官退下。已經紅了眼的大臣此時怒火無處發洩,見到太監金英傳旨讓大家退下,二話不說群起攻之,一群人將一個太監打得狼狽逃竄。

明朝午門血案

就在這時,倒黴的馬順站了出來。馬順是錦衣衛都指揮使,他一直以來就是王振的心腹死黨,沒少幫著王振做壞事。此時他仗著有攝政的郕王諭令,呵斥重臣,讓他們趕緊退下。馬順這一跳出來,眾臣終於有了發洩怒火的對象,你小子平時就靠著王振沒少幹傷天害理的事,王振現在都死了你還敢跳出來。戶科給事中王竑第一個站出來,他抓住馬順頭髮,拿著手裡的朝笏劈頭蓋臉的砸下去,就這樣還不過癮,他張嘴就從馬順的臉上咬下了一塊肉。有了王竑帶頭,大家蜂擁而上,無數的拳頭在馬順身上發洩著這麼久以來的怒火,沒過多久大家就停下來了,不是他們累了而是馬順死了。事情到了這裡,這些大臣還不準備結束,他們向郕王朱祁鈺索要王振另兩位黨羽毛貴、王長,隨即兩人一樣被群毆致死。

郕王朱祁鈺看著三個活生生的人就這樣在朝堂上被活活打死,血肉橫飛,他驚恐的想要退走。這時唯一還清醒的兵部侍郎于謙急忙擋在朱祁鈺面前,說道:“馬順等人作為逆臣王振黨羽,早就應該被處死,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群臣今天這樣也是一心為大明江山社稷,請不要加罪於各位大臣。”朱祁鈺想著今天朝堂上大臣們的瘋狂,聽從於謙的話,下旨獎諭百官歸蒞事,馬順罪應死,不再追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