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卖,会是救活实体书店的妙药么?

图书外卖,会是救活实体书店的妙药么?

“书店外卖”究竟是一时救急还是大势所趋?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是图书。”

不到半小时,家住上海的王先生就收到了自己的外卖通知,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外卖点的不是吃的,外卖小哥送来的是自己刚刚下单买的书。

万物皆可外卖这句话正得到验证。为了走出困境,实体书店正在谋求发展转型,尝试线下与线上业务融合发展,也开始了外卖之路。

从此,你的外卖不止是美食,还有可能是精神食粮。

“书店外卖”来了

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区各地实体书店受到一定冲击……为了自救,很多实体书店开通了外卖配送,实行图书消毒、打包、送书上门一站式服务。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上海新华传媒正式宣布旗下30家新华书店入驻饿了么,用户在饿了么“新华书店”或者“上海书城”,就会显示离消费者最近的门店,用户可像点餐一样在饿了么下单,最快半小时就能拿到书。

据饿了么方面介绍,今年以来,北京、济南、沈阳、合肥在内的超100个城市的书店入驻饿了么,言几又、三联书店、大隐书局、中版书房等图书品类商家也已上线。

图书外卖,会是救活实体书店的妙药么?

图片来源:饿了么截图

此前,美团外卖也宣布和北京市达成“实体书店+美团平台计划”协议,72家北京市实体书店入驻美团,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买书。

据饿了么数据显示,上海的图书外卖订单最多,并且,非教辅类图书订单量也排名第一,从用户画像来看,女性用户占了超过7成,90后用户下单用饿了么买书最多,占比超过28%。

最畅销的书籍是:《后真相时代》《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西游记》《安徒生童话》《霍乱时期的爱情》。

这些数据,给了实体书店很大的信心。

单向街众筹求助,许知远合作薇娅,淘宝直播发起“保卫独立书店”……疫情期间,书店纷纷寻求自救,外卖只是手段之一。

“疫”下尴尬的实体书店

实体书店与外卖平台看似八竿子打不着,最后却神奇地走在一起。究其原因,在于实体书店想自救的决心实在太强。

从大环境来看,实体书店一直都危机四伏。缺乏运营层面的创新,加上电商的冲击等,让实体书店不堪重负。不过只要能勉强生存下去,部分实体书店都还在咬牙苦撑。但此次疫情的出现,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国中小书店联盟“书萌”在今年2月对1021家书店的调查显示,春节期间90.7%的书店选择停业,超过99%的书店没有正常收入。在疫情影响下,实体书店加快了倒闭速度。

就在2月25日,营业4年的浙江海盐乌托邦书店发布通告,将在5月1日前后结业。而在2月24日,单向空间在微信公号发出求助信——《走出孤岛 保卫书店丨坚持了15年的单向求众筹续命》。在这封求助信中,提到疫情带来的艰难处境——多数门店关闭、陷入绝境。甚至在复工之后,实体书店的人气也始终上不去。

图书外卖,会是救活实体书店的妙药么?

图片来源:单向空间公众号截图

疫情的出现,真正让实体书店不断进行反思,为了生存下去,实体书店正在谋划更多经营思路。

与外卖平台合作并不再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许能够迎来新机遇,并挖掘更多可能性。

虽然这种应对方式是被迫的,但也是风暴下的一个新选择。

只为救急?

很难想象,图书会成为外卖平台上的一款商品,外卖小哥配送的不仅是填饱肚子的餐食,如今还多了精神食粮。

但是,书店上线外卖平台,听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书店SKU动辄过万,如何与外卖平台结合,这远非一家餐厅上架几十个菜品那么简单。

以新华书店为例,超过几十万种图书、音像制品,如何选出合适的品类用来“送外卖”?如何抹平价格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直以来,电商平台能够给予图书销售较低的折扣,而实体书店很难做到这样的折扣,这还与当年实体书店集体拥抱电商并不一样,图书作为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天然具备做电商的优势,亚马逊、当当网都是从图书起步做起了电商。

图书外卖,会是救活实体书店的妙药么?

事实上,书店有着同样的顾虑,但外卖平台到底能够为一家书店带来怎样的销售转化,目前还没有结果。

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疫情期间,人们在外卖平台搜索“图书”的频率变高,据饿了么数据显示,图书搜索指数增加了约800%。这背后的原因是,不断延后的开学时间,让不少家长陷入了焦虑,他们为了给孩子买教辅书、课外书想尽了办法,而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电商平台的物流已经很难满足普通的购物。

“疫情来了,需求放在那里,如果疫情过去,潮水也会褪去,但是潮水的方向不会改变。我们有这种能力,在上海覆盖了86家门店,这恰恰是服务读者的一种方式。”上海新华传媒云端业务负责人张元侃这样说道。

书店之殇

其实,图书行业的“一小时”送达早有先例。

就在京东刚刚杀入图书市场的2010年,针对当当、亚马逊配送速度的“软肋”,快书包试图通过“一小时配送”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烧光1000多万融资依然无法填上“无底洞”之后,声称要做“中国线上711”的快书包最终还是不得不寻求打包出售。

截止目前,对于图书外卖这一“新兴事物”,绝大多数门店的态度也依然是观望。

面对所谓的“风口”,书店老板们似乎也都明白,决定着未来的,依然是疫情过后的线下数据。

这也正是书店产业“无可救药”的原因之一。

图书外卖,会是救活实体书店的妙药么?

因为相较于疫情带来的短暂冲击,整体阅读环境和习惯的变化,才是书店没落的根源所在。

根据2019年人民网发布的第十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超过半数成年人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倾向于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下降。而利润微薄、房租高昂、网上低价折扣冲击等又时时刻刻威胁着实体书店。

与此同时,想象中的“报复性消费”也迟迟没有出现,4月10日,出版行业大数据平台中金易云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图书市场数据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图书市场总量为36.5亿元,同比下降29.16%;线下零售同比下降53.7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过去的2019年,实体书店销售比2018年整体增长5.85%。

因为感情因素,人们总是想尽办法试图拯救书店产业,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些真正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书店,营收列表中的数字明明白白标注出了“咖啡”、“奶茶”、甚至“撸猫”的贡献。

书店的处境艰难一直存在,疫情的爆发更像是一个催化剂,让书店从中间悬空直接跌落到地下。

而对于书店来说,在疫情过后如何活下来,才是当前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综合自:电商在线、科技日报、财经无忌

作者:乒乓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