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小田原之战”:“后北条军”数量真是处于下风吗?

天正13年(1585),羽柴秀吉正式担任“关白”一职,同时获得“丰臣”氏以取代“羽柴”。同年,

关东后北条氏联合那须氏入侵下野国,攻克长沼城,下野国大部并入后北条家版图。1588年,“天下人”丰臣秀吉要求后北条氏当主北条氏政和北条氏直父子列席聚乐第,遭到后者拒绝,后北条氏与丰臣政权产生了严重对立。此后,丰臣秀吉多次要求后北条氏入聚乐第均遭到拒绝。

日本战国时代“小田原之战”:“后北条军”数量真是处于下风吗?

天正18年(1590),在丰臣秀吉连续要求北条氏政父子上洛被拒绝后,最终因真田与后北条家爆发“名胡桃事件”而引起丰臣秀吉大怒,并决心攻打后北条,统一全国。而实际所发动的军队人数,以及遭到后北条氏一方的军队人数为例说明,这是丰臣秀吉在成功平定中国,四国,接着在天正15年顺利压制九州岛津氏,完成西日本的一统后,将目标转移到东国的一次大规模作战,也是丰臣时代正式来临的开始。

在伊达家古文书中,就有遗留小田原的征讨记录,是记录丰臣军参战大名所有军队细节的第一手资料。而遭到攻击的后北条氏一方的资料,则有留存同时代的毛利家古书《北条家人数觉书》,内文中,从中能得知双方的军队细节以及详细布阵情况。

日本战国时代“小田原之战”:“后北条军”数量真是处于下风吗?

丰臣军的参战大名,首先是担任先锋的德川家康,他动员了骏河,远江,三河国的30000名将领和士兵。朝东海道东部进军。接着由蒲生氏乡率领的4000人,织田信雄的15000人,羽柴秀次的2500人,细川忠兴的2800人,织田信包3500人以及浅野长吉的3000人,在沼津总共动员了140000余人的兵力。而秀吉本队则在3月初朝京都出发,同时九鬼嘉隆率水军出发,其他声援丰臣秀吉的势力,则以北陆地区诸大名组成“北国军”(也称之为“北陆支队”),由上衫景胜,前田利家,前田利长父子为中心,随后在信浓真田昌幸,松平康国等人陆续参战,并带领35000人以信浓与上野交界处为方向南下,就这样总数超过220000人的大军从四面八方攻打后北条氏。

另外在先锋部队中,也有人要负责传达关东的战时情报任务,那就是与丰臣秀吉保持和睦关系的德川家康,由于他让女儿督姬嫁给了北条氏直,所以有必要积极向丰臣秀吉表达忠诚。

而北国军主力——上衫景胜则是消灭了后北条氏派往越后,成为上衫谦信养子的上衫景虎,就此成为反后北条氏的代表(上衫景虎为北条氏康之子,在“越相同盟”中成为上衫谦信养子)。信浓军的真田昌幸则是告知秀吉“

名胡桃事件”的当事人和受害者,所以在小田原征伐时,当然有必要以先锋身份有所表现。除此之外,关东的反北条势力还有常陆佐竹,下野宇都宫,结城等势力参战,他们负责引导各路丰臣大军的行进路线,并适当地提供支援。

日本战国时代“小田原之战”:“后北条军”数量真是处于下风吗?

另一方面,防守的后北条氏一方则是集结了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以下1200人,北条氏房1500人,北条氏照4500人,北条氏邦5000人,松田宪秀150人,大道寺政繁1500人,远山直景1000人,清水康英200人,武田丰信1500人,成田氏长1000人,千叶重胤3000人,原大炊介2000人,土歧为继1500人,皆川广照1000人,壬生义雄1500人,总人数达到34200余人。

不过这个数字是指后北条军正规军数目,也就是有明确记录的后北条军部队,其中也有许多是从农兵转而以足轻身份参战的人。加上农兵其实际兵力与丰臣军已经部分接近,但如此程度的后北条军难免让人产生疑问:究竟后北条军有多少兵力?以后北条氏足轻大将,也就是相模国田原城(神奈川秦野市)城主大藤长门守的情况来分析。

日本战国时代“小田原之战”:“后北条军”数量真是处于下风吗?

根据《北条家人数觉书》记载,大藤氏的兵力为50人,然而在推定为天正后期所记载的大藤古文书中,在年月日不详的书籍上记录着“75名骑马武士,徒步武士36人,中间小众26人,合计252人。”虽然不清楚足轻步兵数量,但以全体人数扣掉骑马与徒步武士人数总数的111人,以及中间小众人数后,就剩下115人,而这115人极有可能就是足轻步兵的人数。因此大藤长门守的实际兵力就是由扣除中间小众人数后,骑马武士75人,徒步武士36人,以及足轻步兵115人,总计是226人组成的正规军,而不是只有50人那样的虚弱兵力。当然,这50人兵力的记载,指的是数量近似的骑马武士。

由此可知,大藤的军队实力,是由50人再乘以5倍后的252人组成(多出两个人忽略不计),所以根据实际情况,要将《北条家人数觉书》合计的34200人的兵力再乘以5倍所得到的171250人,才是在小田原征伐中后北条氏实力动员的总兵力人数,如此一来,后北条军在人数上并非完全落入下风。

在后北条氏家臣大藤长门守的记载上,还记录了中间小众26人,所谓的中间,小众是指农兵的随从非战斗人员,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足轻步兵。由此可知其中1成是近似随从的身份,他们都是从农村征召来的男性农民,负责牵马,搬运行李等工作。小荷驮队专门负责运送布阵工作,武装兵器,以及兵粮谷物等食用品,通常是以马为运输劳力,相当于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辎重兵,主要以运输补给,后勤支援为任务,而非直接投入战斗。

日本战国时代“小田原之战”:“后北条军”数量真是处于下风吗?

在小田原征伐中,丰臣秀吉下令要求长束正家等人,事先准备好200000俵白米。当时一匹马可搭载的米数平均为3俵,那就必须有70000匹马负责运送。假设后北条氏全员出动兵力为170000人,那么其中至少1成人数就是中间小众,预计17000人,由于小荷驮队成员是跟随农兵出征,所以不难想象的确需要征召相当数目的农民。

而在文禄·庆长之役中,情况又有所不同。战役期间,农民的“阵夫役”(小荷驮队)以及渔夫的“水主役”(船员)的成员不能算入作战兵力总数。朝鲜出兵期间,丰臣秀吉从所属的部下参战大名中,总计要征用每10000石为250人的士兵。以肥前五岛领主——五岛纯玄为例,他拥有30000石领地,征用的兵力人数为700人,劳力280人以及船员200人,也就代表全员半数以上人均是来自农民,渔夫的征召。由于文禄·庆长之役是需要渡海作战的,所以不能拿来与日本国内一般陆地作战和水战做比较。因为确实有动员众多小荷驮队与船员的必要,不过在国内作战时,仍要动员众多的农民随军作战。至于特殊技能者多以城郭建造改善,武器制造修理等方式随军,就连僧侣和修行僧也不能例外,必要情况下都要参与一线作战。

日本战国时代“小田原之战”:“后北条军”数量真是处于下风吗?

战争的结果是小田原城开城,北条氏政与其弟氏照自裁,其子北条氏直被流放纪州高野山出家,就这样,关东霸主后北条氏经历了5代后匆匆谢幕,不过,它以“永不陷落的小田原”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令人记忆深刻的一页。

文|南書房|外国史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