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系種類繁多、聞名中外,而在眾多的美食當中很多人獨愛火鍋。火鍋,古時人稱“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滾燙的、飄香四溢的鍋底,放入色澤鮮嫩的牛羊肉和不同的時令蔬菜,稍時夾入口中,肉質醇美嫩滑、蔬菜美味可口,再配上一壺美酒,一頓飯吃的酣暢淋漓,可謂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

火鍋是現代人一年四季都捨棄不了的美味佳餚,冬季的時候一頓熱乎乎的火鍋足以溫暖腸胃,夏季的時候躲在空調屋裡,在感受陣陣涼爽的同時還能享受美味的火鍋,實在是人生一件樂事。有句話說“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可見大家對火鍋的喜愛程度。

那麼流傳至今的火鍋究竟起源於什麼時候,古人享用火鍋的方式又有哪些呢?

火鍋的雛形:商周溫鼎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溫鼎

關於火鍋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商周時期,在青銅文明發達的商周,人們發明了一種溫鼎,這種鼎分上下兩層,上邊是盛食物的器皿,下方則用來放置炭火,它的造型和今天我們吃的小火鍋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3號墓出土的西晉侯溫鼎,被考古學家鑑定為是一種可以在托盤中加木炭保溫的飪食器,可見溫鼎在商周時是確實存在的,且是一種被用於烹飪的器皿。

火鍋的進化:漢魏五熟釜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五熟釜

魏國初建,為大理,遷相國。文帝在東宮,賜繇五熟釜。 《三國志》

到了漢魏時期火鍋逐漸流行,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僅限於一個小鍋,而是在溫鼎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這就形成了漢魏的五熟釜,即不同的食物可以放在五個不同的格子當中,用炭火溫食,避免了不同調料的串味,還滿足了不同口味的食客的需求。

在江蘇盱眙縣境內大雲山西漢江都王劉非的墓中就發現了這種五宮格,可見在漢代時這種火鍋就受到了王公貴族的追捧。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染杯

此外,除了器皿上的改良,漢代還別出心裁的發明了一種染杯。這種染杯流行於西漢中晚期,是貴族間時興的食具,它用炭火溫熱杯中調料,將肉食染味再食,相當於今天的蘸料碟。

1988年,在江蘇揚州西北郊甘泉鄉姚莊的西漢墓以及西漢海昏侯墓中,都發現了這種樣式的染杯和染爐,還有配套的銅鼎、銅勺、銅釜、銅顫、漆盤等物品,可謂一應俱全。

火鍋的普及:唐宋小火爐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火鍋漸漸成為了一種飲食時尚,它不再限於王宮貴族,而是慢慢的傳到了平民老百姓的家中。

在唐代富人設家宴時,一般都會備有火鍋,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中提到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裡提到的小火爐應該就是上圖中的這個器皿。

林洪說:“向遊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皰人可制。師雲: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活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入湯擺熟,啖之乃隨意各以汁供。因其用法,不獨易行,且有團欒熱暖之樂。越五六年,來京師,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楊勳家嗜古學而清苦者,宜此山家之趣。因詩之“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末雲“醉憶山中味,都忘貴客來”。豬、羊皆可。《本草》雲:兔肉補中益氣,不可同雞食。 《山家清供》

到了宋代,火鍋就更加趨於平民化了,在南宋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就描述了這麼一件事:林洪曾經遊覽武夷山的時候,去訪問一位大師,當時正值隆冬,大師家中正巧抓捕了一隻野兔,然後就找來了風爐,將野兔切成薄片放入沸水中,煮不多時撈出,輔以酒、蘸醬、辣椒等佐料,分食給客人們,林洪品嚐之後大加讚賞,並寫下了一首詩“

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讚歎其不可多得的人間美味。

遼代契丹人發明“涮火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198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蒙敖漢旗康營子一座遼墓中,發現了甬道東西兩壁上的一幅壁畫,上面能夠清晰的看出三個人圍坐在一起,中間有一口大鍋,中間的一個人用勺子在不停的攪拌,旁邊的一個器皿中放著肉菜等食物,還有幾個疑似蘸醬的小碟,這說明在遼國時,少數民族契丹也深深的喜歡上了這種飲食方式,這是“涮火鍋”最早的記錄。

明代首創“特味火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到了明代火鍋進一步發展,並且除了享受美食外,還有了吃火鍋保健養生的理念。明代宋詡所撰寫的《竹嶼山房雜部》中就提供了兩種涮牛肉的方法,其中一種就是將牛肉“視橫理薄切片,用酒、醬、花椒沃片時,投寬猛火湯中速起”。

明代火鍋也進入了宮廷之中,成為明朝皇帝不時恩寵的一道宮廷御膳。現存的明代御膳食譜中,就有“特味火鍋”的記載。考慮到明代時辣椒傳入中國,這道“特味火鍋”也許就是我們現代的“麻辣火鍋”。

清代火鍋風靡全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聊聊古人都是怎麼吃火鍋的?

筵宴賞王子、貝勒、貝子、公、宗室人等飯菜桌張,俱系預先擺設整齊,殿內東西兩邊用一等飯菜二十四桌,每桌熱鍋二個(羊肉片一個,野雞處五個,羊烏叉一盤,鹿尾鹿肉一盤(俱系外膳房班裡)。內有(銀熱鍋十六桌,錫熱鍋五十六桌)湯飯亦是預先安設,殿內送茶酒系敬事房派隨侍等處首領太監伺候。月臺東西兩邊用次等飯菜二百五十四桌,丹陛東西兩邊用次等飯菜二百四桌,二共四五十八桌。每桌錫熱鍋二個(羊肉片一個,狍肉片一個),羊肉一盤,狍肉一盤(但系外膳房班裡),蒸食一盤,內管領爐食一盤(用內管領表磁盤),錫螺螄盒小菜二個,烏木筷子二雙,送茶酒(俱系茶膳房侍衛同護軍參領等人伺候)。

到了清朝可謂是古代火鍋發展的全盛時期,上至王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異常喜愛食用火鍋,這也許就是流傳至今的老北京火鍋的前身。

乾隆皇帝更是火鍋的極度發燒友,不僅幾乎餐餐食用火鍋,而且在宗室家宴和著名的千叟宴中火鍋都是必備菜品,但是當時不叫它火鍋,而是稱作“熱鍋”。

此外在清朝火鍋中菜品也實現了極大的豐富,不僅僅限於普通的豬牛羊肉,還有雞魚蝦等各種肉類都能放入鍋中,廣泛的增加了火鍋的種類。

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輒有一小釜,熾火於下,盤置雞魚羊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侯熟而食,故曰‘生肉火鍋。 《清稗類鈔》

當北京進入冬季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圍坐在爐前,把雞魚羊等肉片放入鍋中,熟了就夾起來吃,再喝上兩口小酒,簡直就是舒服似神仙,可見火鍋在清朝時的受歡迎程度。

總結

從古至今火鍋從沒有停止它變化的步伐,發展到現在才迎來了真正的鼎盛時期,現代的火鍋店開遍了中國的大街小巷,而且種類繁多,口味各異,不僅如此,火鍋還衝出了國門,在國外遍地開花,你能打包票說吃遍世界上所有的火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