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席:英國的國際藝術節(下)

英國國際藝術節的主辦者是為英國人著想,所以想得很周到,每個帳篷中都有很多講座,講授藝術的知識和技法。主辦方給予講演者很高的講演費。他們看到我的簡歷中有"文學博士"一項,便請我吟詩,並請一位英國詩人(對中國詩頗有研究)配合我。按時講演,這為英國詩人開講時,臺下空無一人,我想:"這講給鬼聽的。"但他照講不誤。過了一會,便有人來聽。我吟詩時,臺下來了很多人,我建議再延長時間,但時間到了,他馬上停止。每天如此。如果在中國,本來已賠了錢,又無太多人聽,又要付講演費,大可臨時取消,但英國人沒有。

講演結束,我們便在各自的地盤上從事藝術創作,回答觀眾的提問,或賣畫。

陳傳席:英國的國際藝術節(下)

英國藝術家 班克斯的塗鴉:《氣球女孩》( Banksy Balloon Girl)

陳傳席:英國的國際藝術節(下)

英國藝術家 威廉·透納《戰艦無畏號》(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The Fighting Temeraire)

借吃中午飯之機,去看了"Best of Best"(最好中之最好)。這是一個大帳篷,主辦人要求每一個藝術家挑一件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佈置在其間,一般的工藝品便不放了。這裡的作品銷售得多且價昂,有很多有錢人無空來便委託代理人到"Bsst of Best"中選幅畫或雕塑。

我又抽空到其他國家帳篷中觀看,因為雨太大,英國人穿長靴來的,我穿的皮鞋早已溼透,大草坪幾乎被破壞光。我看到寫實的畫家尚可賣一點,抽象的畫幾乎賣不掉一幅。工藝品藝術性較高的也較好賣(必須當場製作)。我十分感興趣的是一位非洲黑人藝術家,他帶來的黑石頭,用刀和鑿子幾下便打出一個美少女的形像,高度概括,藝術水平非常了得。我以前只認為黑人是憑著質樸無意識地"創作",誰知他們對藝術是非常內行的。我幾次想掏錢購買其中三件,但考慮太重不易攜帶而止,至今仍念念不忘。主辦人告訴我,他們每年都從主辦的經費中拿錢購買這位黑人藝術家的幾件作品留作收藏。這位黑人藝術家在非洲也十分有名。但我們帳篷裡那位漂亮的韓國女藝術家的玻璃工藝品卻一件也沒賣掉,她的英語也很好,但向她請教的人也不多。

陳傳席:英國的國際藝術節(下)

英國藝術家 約翰·康斯特勃《乾草車》(John Constable The Hay Wain)

我總結一下,太高的藝術品英國的一般觀眾未必能理解,但雖然漂亮而藝術性不高的作品,英國人更是不買,甚至也不大看。因為大於阻隔,畫廊和收藏家都沒來,較高的藝術品也許在他們那裡可以銷出。

最使我難忘的是他們為活動舉行的儀式。一般說來,中國的藝術活動,開始一定有一個開幕式,開幕式舉行過,才放開讓人看。開幕式一定要有很多官兒上臺講很多話,其實並沒有人聽,但還是要講。英國這次活動,也有一個形式,但不是在開幕之前,而是在活動進行幾天之後。我經常在電影和小說中看到英國人的浪漫,那一次卻是親歷。會議(meeting)是在另一個大花園中的草坪上開的,嫩綠的大草坪,怒放的各種鮮花,大樹,水池,環境夠優美幽雅的了。草坪上本有大圓桌和條凳椅,主人放上很多汽水、酒、點心。美麗的女士穿著漂亮的服裝,男士也穿講究的西服,當然藝術家因來自各國,也有穿著隨便的。因為下著小雨,女士們大多撐著洋傘,更增加了浪漫的氣氛。大家三五成群,互相交流,說笑。我在美國生活過,美國人爽快、熱烈、直接,而英國人似乎文雅、輕緩、內向,更顯得文質彬彬。主人對"度"的掌握很好,大家交流差不多時,他出來宣佈:"再過十分鐘,請大家進入宴會廳。"於是大家開始放下杯盤,招呼朋友,然後陸陸續續離開大花園,進入大會堂(草坪上的大帳篷)。帳篷的主席臺上有幾個電燈,其餘地方不再有電燈,每張桌上當中樹有很高的花籃,上有大燭臺,放幾根大蜡燭,每一桌形式皆不相同。大概分出幾個區,每一個桌上坐哪些人都有姓名。每一桌都有難有女,我的桌上坐有好幾個國家的男女,一面吃酒碰杯,一面交談、唱歌,浪漫極了。

陳傳席:英國的國際藝術節(下)

英國藝術家 約翰·康斯特勃《乾草車》(John Constable The Hay Wain)

主持人上臺。我根據中國會議的的慣例,猜測大約要一小時,至少也要半小時吧,而且很多官兒也要陸續上臺亮相訓話吧。誰知他只講一分鐘話便結束了:

Thank God(感謝上帝)

Thank all the artists for your presence (感謝各國藝術家的光臨)

The banquet will now begin(宴會現在開始)

Cheers(乾杯)

就這麼簡單。其實也就夠了。然後大家繼續交談,飲酒,碰杯,其樂融融。宴會舉行大半,主席臺燈光又亮了,並沒有人去宣佈節目開始,大家目光又投向臺上,有韓國人登臺表演扇舞,又有著名的黑人歌唱家上臺彈唱……

到了結束的時間,收畫,收桌椅、帳篷等。英國人連一根圖釘、一個卡片都絕對不浪費。他們要一一收好,以備明年再用。

陳傳席:英國的國際藝術節(下)

英國藝術家 大衛·霍克尼 《一個更大的水花》(David Hockney A Bigger Splash)

幾天相處,大家都戀戀不捨,快分別了,"揮手長勞勞,相別何依依"。活動結束後,主辦人把我們接到他家中居住。這裡是倫敦郊區,是徐志摩詩中經常提到的地方,果然十分美麗、幽美而靜謐。次日,幾位在活動結識的英國女藝術家來接我們去旅遊,泰晤士河、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議會大廈、大劇院……都是十分有名的地方。各種美術館最多,差不多每一個大西鐵口就有一個美術館,都不收費,且各有特色。大的美術館如國家畫廊等中的畫大都在印刷品中看過,小的美術館中有特色的畫很少見過,觀看似乎更有收穫。

Art in Acting以後要繼續辦下去,但我們要帶哪些藝術家和作品去才合適呢?頗費腦筋。(下)


陳傳席簡介

陳傳席:英國的國際藝術節(下)

陳傳席,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特殊貢獻專家、現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員、馬來亞大學客座教授。2014年榮獲“巴黎榮譽市民”徽章。

出版學術著作《六朝畫論研究》(大陸版、臺灣版,共13版)、《中國山水畫史》(15版)、《中國繪畫思想史》、《中國繪畫美學史》(選入20世紀“中國文庫”)、《陳傳席文集》(九卷)、《中國佛教美術全集•雕塑卷•響堂山石窟(上下)》《中國藝術如何影響世界》、《陳洪綬集》(點校本,中華書局)、《悔晚齋臆語》(中華書局)、《畫壇點將錄》(三聯出版社、港臺版)、《陳傳席畫集》等50餘部,並且部分著作被譯為外文在國外出版。並在《文物》、《美術研究》、《美術》、《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表文章千餘篇。據美術界權威雜誌《美術》統計:陳傳席研究強度居全國第一名。他被很多國內外年輕學者稱為“現代美術史研究之父”。

陳傳席教授史論兼備,旁涉文學詩詞,在書畫創作上重傳統,格調高古,富書卷氣,自成一家。謝稚柳曾說:“陳傳席的畫是當代文人畫一個頂。”蘇聯畫報曾作專門報道,蘇聯最富盛名的漢學家、中國美術史研究家查瓦茨卡婭曾撰文稱:“中國現代的繪畫有三大派,現代派爬得太高,新文人畫派靠得太近,唯陳傳席畫派立得最遠。陳傳席的畫寧靜含蓄而有詩意,格調高古,超邁絕俗,是當代最高的文人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