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讀過這本書,讀再多的書可能只是走了更多的彎路

沒讀過這本書,讀再多的書可能只是走了更多的彎路

在讀書方面,我不太相信有什麼捷徑。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是讓我少走了不少彎路。這本書我讀過兩遍。

這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尤其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說的更具體一點,這本書是為了那些想把閱讀的主要目的當做增進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有一個嚴肅的議題:到底這些新時代的傳播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世界的瞭解?

或許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瞭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種範圍內,知識(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的先決條件。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識”是否那麼必然是“理解”的先決條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為有相當差距。我們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並不需要“知道”(know)和這件事相關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換句話說,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氾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電視觀眾、收音機聽眾、雜誌讀者所面對的是一種複雜的組成——從獨創的華麗辭藻到經過審慎挑選的資料與統計——目的都在讓人不需要面對困難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緒。但是這些精美包裝的資訊效率實在太高了,讓觀眾、聽眾或讀者根本用不著自己做結論。相反的,他們直接將包裝過後的觀點裝進自己的腦海中,就像錄影機願意接受錄影帶一樣自然。他們只要按一個“倒帶”的鈕,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適當言論。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觀得宜。

閱讀的目標分為兩種: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

如果是為了獲得資訊而讀,如今技術的發展已經為滿足這種需求生產出無數的替代品,播客、聽書、短視頻,把飯喂到嘴邊。

只有一種方式是真正地在閱讀。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

這樣我們就可以粗略地為所謂的閱讀藝術下個定義:這是一個憑藉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你的頭腦會從粗淺的瞭解推進到深入的理解。而會產生這種結果的運作技巧,就是由許多不同活動所組合成的閱讀的藝術。

一個人試著讀某樣他一開始並不怎麼了解的東西。這個東西的水平就是比閱讀的人高上一截。這個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能增進閱讀者的理解力。這種雙方水準不齊之下的溝通肯定是會發生的,否則無論是透過演講或書本,誰都永遠不可能從別人身上學習到東西了,這裡的學習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記住更多的資訊——和你已經知道的資訊在同一水平的資訊。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之間的差異。

吸收資訊是一種學習,同樣的對你以前不瞭解的事開始理解了,也是一種學習。但是在這兩種學習當中,卻有很重要的差異。

所謂吸收資訊,就是隻要知道某件事發生了。要想被啟發,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發生,與其他的事實有什麼關聯,有什麼類似的情況,同類的差異在哪裡等等。

如果用你記住什麼事情,和你解釋得了什麼事情之間的差異來說明就會比較容易明白。

閱讀的一部分本質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懷疑是智慧的開始,從書本上學習,跟從大自然學習是一樣的。如果你對一篇文章連一個問題也提不出來,那麼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書能給你一些你原本沒有的視野。

“用你自己的話來說”,是測驗你懂不懂一個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如果要求你針對作者所寫的某個句子,作解釋,而你只會重複他的話,或在前後順序上作一些小小的改變,你最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瞭解了這句話。理想上,你應該能用完全不同的用語說出同樣的意義。當然,這個理想的精確度又可以分成許多程度。但是如果你無法放下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傳給你的,只是這個“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識”。你知道的只是他的用字,而不是他的思想。他想要跟你溝通的是知識,而你獲得的只是一些文字而已。

我們都是經由感官與想象來體驗事情。我們都是運用判斷與推論,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你就沒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你必須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或像我們所說的,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

讀一本好書,卻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最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當然,這樣的回饋分成兩種: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後,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長期來說這一點更重要——一本好書能教你瞭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的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像只提供訊息的書所形成的那樣。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目錄

序言

第一篇 閱讀的層次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第三章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第四章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第五章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第二篇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第六章 一本書的分類

第七章 透視一本書

第八章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

第九章 判斷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 公正地評斷一本書

第十一章 贊同或反對作者

第十二章 輔助閱讀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第十五章 閱讀故事、戲劇與詩的一些建議

第十六章 如何閱讀歷史書

第十七章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第十八章 如何閱讀哲學書

第十九章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第四篇 閱讀的最終目標

第二十章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附:

分析閱讀的三個階段

一、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說些什麼的規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二、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詮釋一木書的內容規則

(5)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創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三、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檯規則

A.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在你說出:“我讀懂了!”之前,不要說你同意、不同意或暫緩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的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