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哉許昌,吾家吾鄉!美哉許昌,大愛無疆!

趙獻東

巍巍東方,乾坤浩蕩,泱泱中華,古都許昌。

許昌之“許”,因潁水洗耳之高士許由而得名;“昌”字則出於許地開國之魏文曹丕,取“魏基昌於許”之義。

斯地也,依傍中嶽,橫臥伏牛,北通幽燕,南達江漢;居華夏之腹地,處中州之要衝,擁千里之沃野,匯八方之交通。

壯哉許昌,吾家吾鄉!美哉許昌,大愛無疆!


古之許昌,禹夏之源。兩漢這裡圓滿收官,三國從此隆重開端。丞相府,春秋樓,灞陵橋,毓秀臺,文峰塔,天寶宮……古蹟名勝,林林總總。身為許人,追昔撫今,豪邁之氣,發乎於心:遠古先民,號“許昌人” ①, 蓽路藍縷,生息叢林。大禹治水,河道疏通,熔鑄九州之鼎②;彭祖③修身,陶情養性,壽享八百之齡;唐雎④拒秦,不辱使命,彰顯壯士之勇;許穆夫人,《載馳》詩經,吟誦愛國之情⑤;不韋⑥入秦,輔佐嬴政,奠定天下一統;子房運籌,千里決勝,遠揚智慧之名;陳寔荀淑⑦,聚賢友朋,流播德星之聲;魏武揮鞭,文武並用,成就霸主之功;建安風骨,辭采豐盈,平添彬彬之盛。又有葛天氏⑧編布織衣,樂舞同興;周襄王顛沛流離,受助襄城⑨;鄭莊公掘地見母,克段鄢陵⑩;關雲長⑪夜讀春秋,忠義仁勇;吳道子⑿獨步畫壇,衣帶當風;鍾繇、褚遂良、劉德升,鐵畫銀鉤,筆走蛇龍……縱觀千古,氣韻沉雄;橫覽八方,熱血沸騰。

壯哉許昌,吾家吾鄉!美哉許昌,大愛無疆!


今之許昌,熱土一方。櫛風沐雨,春華吐芳,我黨開啟宏圖,人民勠力擔當。欣逢太平盛世,自當續寫華章。沃土春耕冬植,麥浪滾滾;菸草搖曳飄香,遐邇傳聞;蠟梅凌寒暗香,天下一品;鈞瓷瑞彩千條,禮贈國賓;檔發走出國門,全球領軍;廢品回收再生,點土成金。更有諸多產業,形成集群,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民營經濟,冠絕群倫。再看城鄉建設,規劃引領,生態先行,建管並重。汙水淨化,河湖貫通,南引北調,水潤蓮城;植樹育草,四季常青,城區披翠,原野蔥蘢;高樓林立,錦廈華燈,道路寬敞,車水馬龍;廣場遊園,歌舞昇平,旅遊景點,人如潮湧;庭院小區,和暢惠風,鄰里互助,軍民雙擁;公共服務,設施完整,大眾閱讀,全民運動;國家榮譽,比肩接踵⒀,三山點贊,四海稱頌。實乃城市先進,鄉村振興,一派祥和,欣欣向榮。餘登高望遠,錦繡大地,麗日和風,生機勃勃,百業俱興,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揮毫而抒情。

壯哉許昌,吾家吾鄉!美哉許昌,大愛無疆!


許昌,環境優美,文化厚重,社會和諧,經濟繁榮,鍾靈毓秀,俊彥雲蒸,是為豪傑發奮之地,英雄用武之城。夏去秋來,冬走春還,日月光華,澤被山川;上承文明,風采依然,下開偉業,再譜新篇。

壯哉許昌,吾家吾鄉!

美哉許昌,大愛無疆!

壯哉許昌,吾家吾鄉!美哉許昌,大愛無疆!


註釋:

①2007年,在許昌市靈井鎮發掘出距今10萬年前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填補了東亞古人類進化鏈條上的空白,被評為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遺址被命名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②舜時期,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夏伯,封地在今許昌市禹州(大禹之州),並鑄九鼎,分封九州。

③相傳許昌市鄢陵是彭祖得道養生之地,壽命880歲。此地現有彭祖墓、彭祖祠、彭祖井、彭店鎮等古遺址和地名。

④據《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以秦地“500裡換安陵50裡”欲吞併小國安陵(今許昌市鄢陵),唐雎作為安陵國使者到秦國談判,有勇有理有力有節地拒絕了秦王的要求。

⑤《載馳》是《詩經·鄘風》中的一篇,作者許穆夫人是春秋時衛國衛文公的妹妹,嫁到許國(今許昌)。衛國被狄人攻破,衛文公在漕邑避難,許穆夫人前去救助,創作了這首飽含愛國情懷的詩歌。許穆夫人因此成為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⑥不韋,即呂不韋,戰國末期許昌市禹州人。早年經商,後幫助秦王奠定統一六國的基礎,被封為相國;子房,即張良,許昌市禹州人,漢朝開國功臣。

⑦陳寔、荀淑均為漢末潁川(今許昌)人,士家大族,德行高尚,東漢末年知識分子的典範,為世人所敬。據史書記載,陳寔曾帶子侄拜訪荀淑,被遠在洛陽都城的太史觀天象得知並上奏:“五百里賢人聚”。許昌西湖公園現建有“德星亭”以紀念。

⑧據《呂氏春秋·古樂篇》:葛天氏,傳說中遠古部落,提取葛中纖維編布織衣,併發明“樂舞”,是編布織衣和音樂舞蹈的始祖。其活動區域為今許昌市長葛一帶。

⑨周襄王時期,諸侯爭霸,又有外敵入侵,在鄭文公的幫助下,襄王在氾地(今許昌市襄城)築城避難,襄城也因此得名。

⑩據《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⑾關雲長,即關羽,下邳之戰為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依附曹操,在許昌夜讀春秋,成就其忠義仁勇的美名。

⑿畫聖吳道子、行書鼻祖劉德升、唐朝書法家褚遂良均為許昌市禹州人,楷書鼻祖鍾繇為許昌市長葛人。

⒀許昌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宜業宜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花木之都等榮譽稱號。

此文發表於光明日報(2020年1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