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公元前300年的某一天,燕国著名将领秦开率大军来到了浑河岸边,他指着眼前一片开阔地对手下的士兵们说:“我们就在这儿建一座新城吧。 ”彼时,秦开刚刚击败了侯国,为燕国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00多年后的某一天,考古工作者偶然在沈阳故宫附近发现了“侯城遗址”。由此,沈阳建城的时间被定格在2300多年前那一天。

沈阳,清朝时称“盛京”,民国时称“奉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此地,清太宗皇太极建都盛京城,并以此作为大清的都城,逐鹿中原。这是沈阳城的转折点,由一个小小的军事卫所一跃成为盛京皇城,逐渐开始成为东北的重要城市。新中国建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作为东北重要的重工业城市,从七千多年前的新乐文化到新中国成立,沈阳城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也迎来了众多的第一次,它们见证了沈阳城曾经的光辉岁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位皇帝

如果有人问你,沈阳从有历史可考之日算起,谁才是第一位来沈阳称帝的人呢?

大家可不要误以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噢!要论起对沈阳城建设贡献最大的皇帝,非辽代的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莫属。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9月6日),姓耶律,名亿,乳名啜里只,辽代开国君主,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乡耶律弥里人,辽德祖耶律撒剌的长子,生母为宣简皇后萧氏。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后改称辽代。彼时,沈阳称之为沈州。大约在汉光帝年间,东北地区的骑射民族放火烧毁了候城县。至辽代,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把从河北三河、蓟县掳来的民众,安置在这座古城内,并修建了“沈州”城,国民生产随之发展。当年,新建的“沈州”城城址与原有的古城城址几乎一致,而“沈州”城就是沈阳城的前身。以此来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当之无愧的来沈的首位皇帝陛下。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沈州”城

据史料记载:“神册六年10月,阿保机率军进居庸关,攻占古北口,攻略檀……三河……等十余城……”这里提到的三河,据考证的遗址就是在现在的沈阳大东区八家子。

首建砖石城

在明代以前,沈阳城还是夯土城墙的构造。1371年,明朝为了加强辽东的防御,开始修建长城和一大批军事工程。时任沈阳中卫城指挥使的辽阳人闵忠,向朝廷上奏书申请改建城墙。

朝廷获准之后,闵忠随即着手改建沈阳城墙。1386年8月,沈阳中卫、沈阳左卫同时建成,沈阳城成为明朝在辽东一个重要的连环式军事堡垒,沈阳城的城墙由土夯变成砖城。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护城河

改建后的城墙上宽一丈有余,可通行军旅、架设炮械;下宽两丈有余,横截面呈梯形,基础稳固坚实。城墙外设有两道护城河,引浑河水,但不行船,只是用于城垣外围屏障。

城墙四面各设一座城门:东为“永宁门”,西为“永昌门”,南为“保安门”,北为“安定门”。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闵忠还在城外南侧另设了“南关小城”,作为“沈阳中卫”城池的军事互动设施。“沈阳中卫城”的结构,主要还是出于军事卫戍功能的需要。元末明初,战乱频繁,人口大量流失,而明朝刚刚占领辽东,还没有移民,致使此地人口稀少。而在明朝之前,辽河流域一直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农业地区,可以说是中原文化在东北地区的代表和象征,当时的沈阳卫正好充当防御体系前沿位置。

首次陪都

盛京即沈阳,在清太宗皇太极统治时期是清朝的国都。为清王朝逐鹿中原,定鼎天下提供了坚实的后盾。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盛京因为是清王朝的发源地,便成为了清朝的陪都,这也是沈阳历史上的首次被定为陪都。

1644年9月,顺治帝由盛京出发,迁都北京。同时废明朝陪都南京,正式以盛京作为清王朝的陪都。当时清朝在权利中枢设立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陪都盛京有五部:户、礼、兵、刑、工。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大政殿和十王亭

古代王朝对于陪都的选择是相当讲究的。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经过清太祖、清太宗两代30余年的努力经营,盛京地区已经成为满族统治者稳固的根据地,又是“八旗”兵的故乡及兵源补充地。

对于一个人口极少的民族,统治一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后方的稳固发展对于巩固中心政权至关重要,尤其在入关初期更是如此。因此选盛京为陪都是很非常明智的做法。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康熙年间的小西关门

康熙年间,在沈阳城外筑起郭墙,设有8个关门。其中小西关门是历代清帝来盛京必经之路,铁制关门上立有“陪都重镇”匾额,门椽上有二龙戏珠图案,民间称之为龙门。

迁都北京后,清朝统治者可谓是倾全部精锐兵丁及家属入主帝都。同时也对镇守盛京作了适当安排。史料记载:“分命何洛会等统兵镇守盛京等处,以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为盛京总管”。此后,陪都还成为皇家“后库”,许多重要的典籍、珍宝都被送回盛京“敬谨恭贮”。

首修沙石路

在沈阳北部,有两处颇具古意的地方——大御路和永安桥。

大御路,曾经是清代北京到沈阳的重要陆上交通大道。而有着370多年历史的永安桥,则是大御路上的必经之处。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永安桥

永安桥

此路刚开始时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土路。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战略目标直指辽西和关内明朝中央政权。但是当时的蒲河、辽河水流湍急,到雨季更是泛滥,附近都成了泥淖,行进非常困难。想要从沈阳进攻关中,必须从辽阳、海城及牛庄绕路而行。

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努尔哈赤便下令修筑沈阳至辽河的大道,又称叠道。崇德六年,皇太极又下令在蒲河上修建永安桥,又将叠道延伸至广宁(北镇),这便是初具规模的大御路。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大御路从北京出发,经由黑山、兴隆台、新民等地区,到达沈阳。修路的时候先是均匀的铺上黄土,再洒上净水,把路压平后再撒上黄沙,这条路便成了沈阳的首条沙石路。

清帝自顺治元年(1644)入主中原后,先后曾有4位皇帝共10次东巡,16次走在大御路上。其中康熙帝3次东巡,乾隆帝4次东巡,嘉庆帝2次东巡,道光帝1次东巡。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在沈阳北塔法轮寺内有一幅《清帝东巡图》,从图上看皇帝祭祖的队伍十分庞大:皇舆、坐骑、车辆、差役、御卫队、辎重、祭品等,浩浩荡荡,好不威风。

首位翰林

在沈阳的历史上,有一位文学巨匠,叫缪公恩,曾出任盛京礼部右翼官学助教,后主讲沈阳萃升书院,培养了一批非常有名的文人。当时在沈阳书院留学的朝鲜国学生,学成归国后多在朝鲜文人中享有威望,仍念念不忘缪公恩的教诲之恩。

缪公恩有个曾孙,叫缪润绂,是沈阳的首位翰林,沈阳著名的翰林路就是因缪翰林而命名。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缪润绂14岁开始创作,年轻时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才华,与韩小窗和喜晓峰并称为“沈阳三才子”。24岁时考中举人,26岁时出版《陪京杂述》和《沈阳百咏》两部专著。

之后,曾多次赴京会考,但均名落孙山。于是,他便在沈阳八王寺内借读,潜心攻读3年后,终于在42岁时中壬辰科进士,授中宪大夫、翰林院庶吉士。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缪翰林在出仕前一直在现今的沈河区翰林路居住。沈阳著名的

“盛京八景”就是出自缪润绂所著的《陪京杂述》。

首任市长

东北王张作霖主政东北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的督府。1923年4月30日,奉天省长公署令委任曾有翼为奉天市(1929年4月奉天市改称沈阳市)市长,其为沈阳历史上首位市长。

曾有翼上任后开始计划市政要事,1923年8月成立奉天市政公所,使沈阳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市”的建制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不仅如此,曾有翼还是首位考上北大的沈阳人。1907年他顺利成为京师大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

首建兵工厂

沈阳首座兵工厂,是东三省兵工厂(今黎明公司)。这里早期以生产枪支和步兵炮闻名,建国后,以生产飞机发动机以及相关配件为主,曾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1921年左右, 张作霖在造币厂内设立修械及制造枪弹工厂,称之为奉天军械厂,由丁超任厂长。1922年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 重新修建枪、 炮弹、炮等三厂。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1923年,韩麟春任总办,增加会办一职,由翁之麟担任。增建枪弹、炮弹二厂。所有机器均购自日本,并聘请日本技师,担任设计指导。并增建炼钢厂、机器厂、锅炉房、水塔及水道等设备。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日本92式重机枪

沈阳兵工厂为1946年3月至11月间短暂名称,以此为通称。1947年成立辽阳、文官屯、抚顺三个分厂。位于大东区长安路,产权归黎明机械制造厂所有。

沈阳城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历史你都知道吗?

水塔

此上这些都是沈阳历史上的首次,无论是政治还是工业,对于沈阳来说都是曾经光辉岁月的历史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