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語言,是有溫度的。

Papi醬曾在某期視頻裡吐槽過:和不會聊天的人說話,感覺就是在

上刑。正如我國俗語所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冷漠的語言,不會在身體上留下傷痕,卻會在心上扎進一根難以拔出的刺。沒有任何痕跡,卻具有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力量。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相信不少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對成人是如此,更何況是對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可偏偏許多父母並不以為意,壓根意識不到語言也能成為一種暴力。有時候一生氣,無意識地就說出了一些過分嚴重的責罵和侮辱。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心理研究調查顯示:對六歲之前的孩子,經常說一些具有傷害性的話語,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冷酷、自我否定的心理,進而影響到情緒控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等。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也曾作出這樣的定論:“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01

和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實驗吧:一盆健康的植物被活生生“罵”死了。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事情發生在阿聯酋,實驗者挑了兩株生長情況一樣的綠植。給兩棵綠植裝上保護套,放在學校大廳裡,每天接受一樣的光照、一樣的澆水施肥。唯一不同的是:學生對它們的態度。

左邊綠植被貼上標籤:“這株植物被霸凌”。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右邊綠植被貼上標籤:“這株植物被

褒獎”。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學生通過現場錄音的形式,留下積極或消極的話參與實驗,這些話每天在綠植“耳邊”被循環播放。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左邊綠植每天聽著惡狠狠的辱罵: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你看起來像快爛了一樣”

“沒人喜歡你!”

“你就是廢物,你一無是處!”


右邊的綠植則每天接受讚美: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你真的很美!”

“一見你我就特開心。”

“我喜歡你做自己的樣子。”

在錄音循環播放了30天后,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左邊那棵被言語霸凌的植物,葉子枯黃、垂頭喪氣、形態萎靡;而右邊那棵飽受稱讚的植物,卻生機勃勃、朝氣十足。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一位參與試驗的小女孩說:如果植物都能被影響,那麼我想人一定也會。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她說得很對。

02.

語言暴力是一把兇器

足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語言暴力,是指使用嘲笑、誹謗、詆譭、歧視、蔑視等侮辱性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上遭受到侵犯和傷害。

調查顯示:平均每20個人就有1個人遭受過語言暴力。每50個人中就有1個人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輕者患有社交障礙,重者有殺人和自殺行為。

語言暴力在家庭中也並不罕見,只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進行的所謂批評、糾正、管教,其實已經構成「語言暴力」了。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佈過一組這樣的海報: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

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

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

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海報的製作人,把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性話語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傷疤一樣,也許這輩子都無法抹去。

前幾年在泰國發生過這麼一個悲劇:一位父親看到兒子在玩遊戲,憤怒地跟孩子說道:“有種你就別活了!”隨後把槍拍到了桌上。孩子聽了父親的指責,直接舉起槍對準自己太陽穴,扣下了扳機……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報告發現:在中國,67.1%的家長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語言羞辱孩子,或是沒有底線地批評孩子。

這些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常用話術,正披著愛的外殼刺入孩子的心:

  • 再哭就把你扔出去。
  • 還有臉哭,你都快成廢物了,還好意思哭?
  • 吃那麼多飯,你真是隻長肉不長腦子。
  • 我造了什麼孽,當初真不該生你。
  • 怎麼養了你這麼個東西,淨給我丟人!
  • 考這麼點分數,你還好意思回家。
  • 就你這樣子,長大了也沒出息!
  • 豬都比你聰明,整天上學不知道學了些什麼!
  • 要你有什麼用,學習學不好,一點兒小事也辦不好,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你滿嘴是愛,卻面目猙獰!

父母不經意間的語言暴力,會成為孩子一生的枷鎖。

孩子總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家長對孩子有多否定,孩子對這個世界就有多否定。正如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圖片來源:美劇《小謝爾頓》

2014年,導演謝勇憑藉《語言暴力》一組作品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他把幾個與語言暴力相關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做成了“武器”。他採訪了瀋陽市少管所的幾位少年犯,揭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研究:中國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遭受語言暴力之間有強烈的聯繫

“廢物”變成了一把長槍: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丟人”變成了一把斧頭: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豬腦子“變成了一把手槍: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怎麼不去死”變成了一把利刀: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採訪中一個16歲的男孩說:“我12歲的時候爸媽就離婚了,我媽從來沒誇過我,每天罵我豬腦子,廢物。”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謝勇說:

“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將這句話變成兇器,目的就是要告訴家長、老師們立即停止語言暴力。”

“語言是有能量的,積極的溫暖的語言能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而攻擊性、傷害性的語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語言暴力就像是一把尖刀,謀殺了孩子的尊嚴和人生。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曾發現:語言暴力會損傷孩子的大腦,最突出的是對大腦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的負面影響。

還記得去年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一起跳橋事故嗎?一17歲高二男生,因與母親發生口角,突然跑出車門跳下大橋,短短不過幾秒,悲劇發生。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或許很多人覺得,現在的孩子也太矯情了,怎麼罵兩句就吃不消了?跳橋的孩子確實太沖動,可他到底是個未成年的孩子啊!我們終究不是他,無法感同身受地感知那幾句話對他的傷害到底有多深。

密歇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做過一項實驗:“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也就是說,辱罵給孩子精神上造成的疼痛不亞於身體受到的傷害

如果說體罰是外傷,終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恢復,那麼語言暴力造成的就是“殺人於無形”的內傷,一點點累積起來的負面情緒不僅會傷害親子感情,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對世界的認知,造成無法磨滅的負面影響。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03.

因為愛孩子

才更要好好說話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出:

“大多數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衝突歸咎於對方”。

“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他給出了一種和諧的親子溝通方式,也就是非暴力溝通,其中有幾大要素:包括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和反饋。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家長可以藉助非暴力溝通中的幾個要素誠實的表達自己,同時,藉助它們進行關切的傾聽,表達自己或傾聽他人,都是好的開端。起點君基於這些要素,給父母提幾個小小的建議:

1)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避免給ta下定義

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仔細觀察,客觀地陳述觀察的結果,溝通的時候避免給他下定義。

比如孩子把碗給摔了,父母別一上火就責罵他:“你怎麼把碗給打了?!”而是客觀地描述孩子的行為結果:“怎麼會把碗給打了?”這時候孩子就會覆盤自己剛剛的行為,是因為碗底有水太滑了沒抓住,還是因為自己不小心,父母再進行下一步的教育。

別期望完美的孩子,誰在成長道路上不會犯錯呢?我們做家長的,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2)與孩子分享真實的感受,不胡亂指責。

永遠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心情。

孩子早上賴床又磨磨蹭蹭,眼看著就要遲到,媽媽的脾氣就快爆發:“快點啊,你一天天地在磨蹭什麼呢?!”或者直接給孩子扣上“懶鬼”的帽子。孩子一頭霧水:“為什麼媽媽發這麼大的火?”

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直接表明:我們要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你磨蹭拖拉會影響做事效率,媽媽不希望你這樣,你的懶惰會讓媽媽感到失望。

這時候孩子才可能會表達出自己的真正需求:“媽媽,我沒有懶,我覺得早飯不好吃才不肯吃的……”

看,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3)提出具體的要求

簡單點!比起抽象的評價和建議,具體的請求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和理解。

舉例來說,家長反覆催促讓孩子去寫作業,可他盯著作業本半天也沒寫幾個字,先別忙著罵他“笨”“懶”“不上進”,一昧的批評並不能使孩子乖乖聽話,反而還可能給激起他的逆反心理。這種情況下,直接提出:“10分鐘內完成第1頁,媽媽會來檢查正確率。”,並輔以鬧鐘計時,這就是具體的要求。

4)把否定換成鼓勵和肯定

家長不妨把關注的重點從結果轉移到過程上來。比如倒數第一的娃通過努力進入了班級中游,就值得鼓勵,而不是潑他一盆冷水,非要他看清自己和前三名的學霸還相差多少。

孩子的自尊心敏感又脆弱,說白了他的小腦瓜子是很難理解好成績對他來說究竟有什麼作用,不過是想博得家長的表揚和讚許而已。他都這麼努力了,我們不能把到嘴的否定換成鼓勵嗎?

如果您對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感興趣,我們還有專項讀書會供大家學習。歡迎關注贏在起點早教學園公眾號,進入公眾號點擊菜單欄下方左側“學院福利”——“讀書會”——“第三期”,即可免費獲得課程資源。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才罵了30天,怎麼就死了?”被語言暴力毀掉的孩子有多痛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牆,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END-


*注: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贏在起點早教學園出品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