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內地“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眾所周知,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那麼,我們內地的北上深三個城市,和香港比來,差距在哪,優勢又在哪呢。我們可以客觀地分析一下,先看看下面的圖。

內地“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我們可以最直觀的看到他們的面積做比較,上海還不到北京的一半大,深圳更是不到北京面積的1/8,而香港比深圳還要小一半。但是我們不難發現,香港面積本來就那麼小,城建使用面積的比例也沒有因此多一些。這是為什麼呢。

香港是有1014平方公里土地,但是分成了240多個島嶼,90%是山地,香港的山很陡峭,開發成本很高。但是並非是開發天塹。山地並非很難開發,大陸深圳的南山布吉也是山地,卻是深圳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更別說重慶了。佔香港面積80%的新界,是1898年向清政府租的,為了討好新界原住民,給了很多特權,所以新界很多土地是屬於原住民私用的,土地也做了很多使用的限制,並不能隨意開發。這種特權延續到現在快一百年了,要修改困難重重,新界原居民大多數是政府的支持者,不好得罪的。另外,香港把65%土地闢為郊野公園,不能開發。富人和中產人士每年只去幾次的郊野公園,得它留著,這些人能量和聲音巨大,所以大多中下層人民只有擠在小屋子裡。 或許填海是香港最方便的土地來源了,但是富人和地產商暗地支持一些保育人士,堅決反對填海。不過大多數香港人也是非常環保,覺得開發那些地方就是破壞生態,也支持這麼做。

內地“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所以,有很多人說,主要還是上層壟斷土地供應,那麼多荒地不用來建樓就是想造成樓市供不應求的感覺,這會影響很多人,特別是大地產商的利益。人都住豬籠了,推山推田園推公園還有填海又能怎樣?都擠成那個鬼樣子了,還不準開發土地?說香港是政府控制地價收割工薪階層的典型。

其實無論是為了環境還是為了樓市,這個做法對與錯,我們都無法判斷,但香港的發展我們是有目共睹的,直至今天2019年,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都是北京和上海還無法超越的(2017年被深圳超越過,2018年香港反超深圳,回到第一的位置)。而無論他開發多少土地,他的土地肯定是稀缺的,而且是非常稀缺的。

緊靠著香港的深圳也是因為土地稀缺,成立了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啟了“飛地經濟”。隨著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香港特首也有意在大灣區的土地上為香港建一個飛地的居住之城,前後去了中山,惠州等地多次深入地考察,如果此事將來可以落實,我們也許可以重新審視,香港政府對於土地開發的控制?

所以,土地,也是北京上海非常明顯的優勢所在,有大把的土地可以開發。而且經過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的發展,實力早就不容小覷。

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內地“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內地“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北京和上海是目前中國城市規模最大的兩個城市。有人說北京文化,教育,互聯網,科技,傳媒等最繁華,有種厚重感。外表粗糙,但內在實力強橫。畢竟權力政治的中心在北京。相比較上海而言,北京在城市資金總量、世界500強總部數量以及企業所得稅三個數據上確實領先。但是在GDP總量、規模以上工業總價值、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值、進出口總額、稅收總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金融業增加值這七個方面,上海還是強於北京的。

別忘了,還有一個年輕的城市,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一個從小漁村脫變成國際大都市的地方,叫深圳。國務院定位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內地“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目前,我國擁有證券交易所的城市只有兩個,一個是上海,一個就是深圳。近幾年,網上一篇文章《魏達志:上海不是深圳的對手,浦東也幹不過前海!》引發了觀察家們的熱議,包括在上海工作的老媒體秦朔的關注,並在其公眾號秦朔朋友圈作了回應:“上海到底比深圳差在哪裡?”

上海的所有制結構為央企:地方國企:外資企業:民企比重為1:1:1:1,最具活力和最具創新能力的民營企業的比重僅為上海產業結構的1/4,央企和地方國企的由於機制問題創新的動力是不足的,外資企業即便是有創新成果,也是外國企業的成果,與上海無關。而最具活力的民營企業,由於在資本,市場,人才方面都受限於大環境的影響,所以即使有創新的動能,但也很難發揮出來。上海本地品牌幾乎微乎其微,深圳卻走出了華為,中興,騰訊,萬科,平安,大疆,比亞迪等一大批全球著名企業。與上海相對比,深圳的所有制機構卻極為簡單,90%的都是民營企業或者個體企業,國企,央企和外企企業所佔的比重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一直以來深圳的營商環境競爭是最充分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夢想之城。

內地“北上深”與香港相比,有什麼優勢?

就像秦朔所說的,上海不是深圳,很多方面也做不了深圳,但上海可以借鑑深圳在一個更為充分的競爭環境中,那股敢想敢幹、不怕失敗的精氣神,以及絕不小富即安、勇攀創新高峰的狠勁與自信。如果上海能把這種精神用於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必能不斷帶給中國驚喜。

為了中國的明天打好這兩張牌。這是波瀾不驚的黃浦江,那是大鵬飛翔的深圳灣,天水一線,天空正藍。我不想論龍頭所繫,不想論天命垂青,我看到的中國經濟未來,既需要有深圳這樣的最佳創新者、無畏的開拓者,也需要上海這樣的最可信賴的受託人和管理者。這是21世紀中國能力的最佳組合。若國運如此,天下誰懼!

當然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勢。要細分下去比較個高低,永遠也比不完,他們同樣作為中國的龍頭城市,我們只希望看到他們越來越好。也希望京津冀,雄安新區,海南自貿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這些國家戰略,能使我們國家的格局越來越大,實力越做越強。

【本文由“事成財經”發佈,2019年02月0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