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雍正刻薄寡恩?非要置年羹于死地吗?

黄淑辰


分析年羹尧失宠获罪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尧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之风日甚一日。他在官场往来中趾高气扬、气势凌人: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把同官视为下属;甚至蒙古扎萨克郡王额附阿宝见他,也要行跪拜礼。

对于朝廷派来的御前侍卫,理应优待,但年把他们留在身边当作“前后导引,执鞭坠镫”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谕到达地方,地方大员必须迎诏,行三跪九叩大礼,跪请圣安,但雍正的恩诏两次到西宁,年羹尧竟“不行宣读晓谕”。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进呈其出资刻印的《陆宣公奏议》,雍正打算亲自撰写序言,尚未写出,年羹尧自己竟拟出一篇,并要雍正帝认可。年羹尧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第二,结党营私。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排斥异己,任用私人。

许多混迹官场的拍马钻营之辈眼见年羹尧势头正劲、权力日益膨胀,遂竞相奔走其门。而年羹尧也是个注重培植私人势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亲信,“异己者屏斥,趋赴者荐拔”。比如他弹劾直隶巡抚赵之垣“庸劣纨绔”、“断不可令为巡抚”,而举荐其私人李维钧。赵之垣因此而丢官,于是转而投靠年羹尧门下,先后送给他价值达20万两之巨的珠宝。年羹尧就借雍正二年进京之机,特地将赵带到北京,“再四恳求引见”,力保其人可用。遭年参劾降职的江苏按察使葛继孔也两次送上各种珍贵古玩,年羹尧于是答应日后对他“留心照看”。此外,年羹尧还借用兵之机,虚冒军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别当上了直隶道员和署理副将的官职。

第三,贪敛财富。年羹尧贪赃受贿、侵蚀钱粮,累计达数百万两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顿吏治、惩治贪赃枉法是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在这种节骨眼上,雍正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钰冉升起


雍正需要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为了顺利平叛,给予年羹尧极大的权利,说是西北王丝毫不过分。年羹尧势力的膨胀,引起了雍正的警惕,最终下定决心清理门户。同样是门人,李卫和田文镜就好多了,对于年羹尧的下场,雍正要负一定的责任,但年羹尧也是罪有应得。


雨果的爸爸


雍正非要置年羹尧于死地,不是因为雍正刻薄寡恩,很大程度上是年羹尧自己作死。小编不才,理由如下:

1·雍正其实并不刻薄寡恩,而且很是优待那些国之栋梁。

比如雍正对始终支持他的十三弟胤祥,就很是优待。胤祥,在水利、军事、审案等方面,大有成就。大清共有铁帽子王12位,而胤祥是雍正时期唯一的一位铁帽子王。

三朝元老张廷玉对稳定当时大清的社会秩序,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他安抚流民,收复民心;他跪请宽限赋税,给百姓争取了一段缓冲期。张廷玉作为大清唯一可享太庙的汉臣(雍正遗诏),他不受雍正优待吗?

受雍正优待的臣子还有好多,比如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等等。

2·嚣张的年羹尧屡次触碰雍正的底线,以至于落得被赐死的下场。

(1)年羹尧卖官鬻爵,权势已威胁到君权。

当时关于朝廷上文武官员的任用,作为大将军的年羹尧很是喜欢插上一脚。一些职位甚至明码标价,只要是年羹尧推荐的人,兵部一律优先任用。此等权势,作为皇帝,雍正能不急眼吗?有句话是这样子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2)非常时期,年羹尧贪污受贿,且数量颇大。

康熙末年,大清国库只有2000多万两存银。雍正初期国库财政更加紧缺,方方面面都急需白花花的银两。因此雍正帝极其厌恶贪污受贿的臣子,对这些国家蛀虫惩戒起来也是好不手软。这时候,年羹尧还不知收敛,继续顶风作案,敛财达数百万银两之多。年羹尧这时候贪财,不是正好给了雍正帝杀鸡儆猴的机会吗?

3·作威作福的年羹尧得罪了太多人,情商堪忧啊。

年羹尧若赠送东西给下属官员,下属收到礼物后还需叩谢跪恩。下属也是人,好得也算是个官,他们也要面子的呀。额,此操作得罪下属一波。

年羹尧喜欢把同级官员看作下属,发个平行公文,还号称什么“令谕”。能做到高位的大臣,谁没有几分傲气与脾气,由得你年羹尧作威作福。

对于雍正身边的那些宦官和御前侍卫们,年羹尧依然毫不犹豫选择得罪。年羹尧也不想想他们虽职位卑微,但向雍正帝进言的机会多啊。毋庸置疑,年羹尧愉快地飞奔在得罪人的道路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年羹尧的凄惨下场,他自身得负主要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