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与耐心,毁于急躁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别人的拒绝。他们只要略一受阻,就会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是和别人争吵闹翻,要么是拂袖而去,不再回头。从表面上来看,这种人很有几分“你不给办就拉倒”的“骨气”,其实这是过分脆弱的表现,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对事业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我们在找人办事时,既要有自尊,又不要抱着自尊不放。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有必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着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应该全力去争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个人如果有这种顽强的意志,将会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倘若你的观点是对的,一时说不服人家,你很可能会犯过分心急的毛病。当然,倘若人家听了你的说服的话,立刻点头叫好,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对方改变看法也绝非一日之功。

相反,即使他当时表示了心悦诚服,你还要让他回去好好考虑。因为积习难改,当面服了,回去细想可能还会出现反复。假如是这样的话,千万不能指责对方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没有耐心是办不成事的,更不用说办大事。在说服中,具有耐心,善于使用拖延战术,以达到控制说服节奏的目的,将使你在说服中占据主动,然后在适当时机答应对方一些条件,则容易达成协议。

总而言之,一项说服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成。除了使用说服技巧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就是任何公平可行的协议,不论其对双方具有多么大的好处,双方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理解它。当我们抛弃旧有的理念去接受新鲜事物时会有很大的阻力,所以想要让他人最后接受新鲜事物,必须给别人充足的时间让他慢慢去理解。

成与耐心,毁于急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