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溺愛是父母對孩子是一種畸形的愛,遇事不分青紅皂白,就上前進行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會明辨是非,自私自利,缺乏責任感。

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爸媽課堂】懂比愛更重要,過猶不及的暴力和溺愛都害孩子

如果家長真正從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就會理解孩子的種種幼稚,知道他們需要什麼,而不是一味的灌輸自己的思想。已經走進溺愛誤區的父母怎麼及時糾正呢?

1.正確引導孩子

身為父母不要給孩子強加觀念,不讓孩子做這個不給碰那個的,從生活習慣到興趣愛好,甚至孩子和同學朋友之間的相處都強制性指導,只允許孩子跟成績優秀的人玩,父母的"自以為是"的做法只是把孩子的選擇權利給剝奪了,導致孩子變得毫無獨立性。給孩子有限的選擇,如果孩子想要玩,可以讓孩子選擇現在是看電視還是想和外面的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現在我們應該來做什麼",在合適合理的範圍內給孩子幾個可選擇的方向,這樣不論孩子選擇什麼,都在合理的規則之中。

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2.、不要輕易滿足要求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會有情緒的,當孩子需求得不到滿足,對於孩子的撒嬌和撒潑,不能有求必應,要幫助孩子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家庭中有些父母把孩子的地位擺在第一,只要孩子想要的二話不說就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樣的孩子會變得理所當然,不會懂得跟人分享,更不珍惜所擁有的物品。如果孩子想要,父母不給買,孩子就開始撒嬌大哭,於是父母心疼的就妥協了,長期以往,會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了從而變得自私自利、不珍惜愛的個性特徵。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父母以身作則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學習能力極強,而跟孩子相處最久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而此時家長的一些生活習慣和行為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在家庭中,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孩子要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遇到熟人要禮貌打招呼,出行時要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在外愛護公共設施及衛生,以自身行為去影響孩子。


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以前,一位同事家的孩子特別招人喜歡,因為他特別乖,見到人就"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的打招呼,別人給他買東西吃就會說謝謝,他媽媽加班時,他就乖乖在旁邊看書,讓人感覺特別的乖巧懂事,但是能看出來這些行為不是父母逼得,而是就像與生俱來的,你再看看他的媽媽就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了。這位女同事與人交往就是特別的禮貌隨和,"謝謝"天天掛嘴邊,說話聲音也不是特別的大,正好夠讓和她交談的人聽到,跟孩子說話時也特別的溫柔,孩子就像他媽媽複製出來的一樣,這就是父母的影響力,因為孩子會不知不覺的學習父母的一言一行,當你休息在家,你無聊時會翻出一本書看,而不是在一旁打遊戲刷抖音,你的孩子也會拿出他的書和你一起看,閱讀的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大聲呵責逼出來的。


4.學會鼓勵孩子

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風,從小對孩子嚴格苛刻,孩子成績好,有些家長不但不會誇獎還給孩子上各種補習班,保證名列前茅,使孩子沒有遊戲時間。孩子成績不好,家長就開始打罵,說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的。

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家長這樣的行為只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發展,作為家長,應及時鼓勵孩子,孩子有進步,家長可以對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比如給他買一個一直想要的某個玩具,或者用開心的表情對孩子的表現表示贊同。而孩子犯錯誤或有不好表現時,也不要對孩子拳腳相向說狠話,這樣會對孩子帶來傷害。就像小時候爸爸打我的情形我永遠記得,雖然我不討厭我的爸爸,但是打就像一個陰影,讓我害怕我的爸爸。我記得我小學時期特別調皮,經常打架,成績也不是特別好,爸爸就天天打我,那是怎樣一種打呢,就是把我摁在地上,用鐵衣架打,直到屁股上全是血印子,鐵衣架打斷才結束。只要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就不敢回家,放學就在外面瞎逛,害怕回家被打。小時候我以為我是撿來的,不是父母的親生孩子,不然哪有父母這樣打孩子,就想著趕快長大離開這個家庭。大人都說小孩子不懂事不理解大人說的話,如果什麼都不懂,那小小的我怎麼會有逃離家庭的想法,也許有人說小編我早熟也有可能。知道父母是愛我的,是因為有一次我去同學家玩,也不提前跟爸媽打招呼,一玩就忘了時間,直到晚上 7 點都不見我回家,我爸爸媽媽還有叔叔就大街小巷的找,以我被人販子拐賣了,最後就報警了,讓警察幫忙找。直到我同學的爸爸出來買東西看到我叔叔在找人,問了我叔叔找誰時,才告訴叔叔我在他家跟他孩子玩,而他並不知道我出來玩沒告訴家裡人。當我叔叔帶著我回家,站在家門口時我是害怕的,我害怕回家被打,但是看到爸爸媽媽那一刻,我哭了,那不是兩張生氣的臉,而是滿是淚痕的臉,媽媽一見到我就把我緊緊抱在懷裡,爸爸看著我嘆息的說了一句"回來就好"。


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我永遠記得這一句話,也是因為這一句話我不再害怕我爸爸,因為我知道爸爸是愛我的,因為我的"失蹤",他擔心、害怕、哭泣。所以語言是有殺傷力的,它可以溫暖人心,也可以傷害人心。家長應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講道理,問他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引導他該怎麼做,孩子及時改正後,家長應對他知錯就改的行為進行表這都是一種肯定和鼓勵。作為父母,光有母雞式的護愛是不夠的,應深刻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內心需要,正確引導孩子,幫助他們處理負面情緒,只有這樣才能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愛和信任的橋樑,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這樣的夫妻關係才可以更好的育兒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

他們是懵懂無知的,孩子之後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以及性格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去培養出來的。我們會發現一個孩子在溫馨充滿愛的環境下所長大,他的性格也會變得非常的溫和友好,會更願意去展現自己,別人也會更願意去靠近他。但是如果家庭不和諧,夫妻離婚,孩子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的話,他所遭受到的痛苦,是之後用一生的時間都很難去撫平的。

  • 案例:

大學時期有一個同學特別孤僻,在班級不怎麼說話,也不和同學坐在一起,一個人躲在角落裡面,幹什麼事都是獨來獨往,打掃衛生就幹自己的事,幹完就走了,也不說幫助別人,同學聚會也不參加。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而且在離婚的那一段時間裡,頻繁的爆發爭吵,並且他的父母更是當著他的面說,誰也不想帶著他這個拖油瓶。這一段回憶在他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即便是到了現在,他進入了社會,有了自己的工作,但是性格卻始終無法改變,覺得自己對於別人來說就是一個累贅,使得自己難有作為。由於經歷過了這樣的成長環境,所以變得懦弱,自卑,不願意展現自我,不敢付出,不敢和別的女孩交往。看到同學這個典型的例子之後,我深深地認識到了家庭關係、夫妻關係,對於孩子性格是有的至關重要的影響,會直接的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我曾經看到一段話很有道理,說"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關係擺在第一,孩子擺第二,父母在第三,只有夫妻關係和諧,這個家庭才充滿愛,孩子在愛下變得懂事孝順,父母才能安心健康長壽,這個大家庭才幸福"。這是一個正確的家庭成員排序,有些家庭正是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才鬧得家庭不和,雞犬不寧,孩子失教。

《禮記·大學》中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安家 、治國、 平天下, 為什麼不是平天下 ,在治國完,在安家。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知識者的最高理想。換之小來說,家事一切的維繫,甚至影響很多人。


※夫妻有六不:


一家醜不可外揚

二吵架不能分局

三說話不帶髒字

四生氣不摔東西

五拌嘴不翻舊賬

六爭論不計大小


你也有困惑嗎?不如來關注我,讓萍姐來幫你答疑解惑。

你是不是愛孩子愛成了溺愛?毫無底線的溺愛,就是給孩子喂毒藥!

@卿言萍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