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稅收大數據助力產業鏈加速“轉動”

企業是經濟運行的細胞,企業運轉起來才有流通和消費。江蘇是製造業大省,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面對疫情衝擊,儘快讓產業鏈“轉起來”,讓經濟循環暢通起來,對於鞏固江蘇製造競爭優勢、穩住經濟基本盤、助力“六保”“六穩”尤為關鍵。

江蘇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大數據優勢,從企業生產經營、政策落實、資本市場等多個維度入手,精準排查企業涉稅需求,集成“鎖”定優惠目標企業,打通企業在產業鏈、資金鍊上的痛點、堵點,為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

精準施策助力復工達產

作為風電產業鏈條上的關鍵一環,電機企業復產狀況事關整個產業鏈能否順利運轉。特別是在上下游配套企業復工復產進度不一的情況下,如何合理調配產力,成為擺在江蘇中車電機面前的一道難題。

鹽城市大豐區稅務部門瞭解到企業的困境後,第一時間安排專人對接服務,組成經濟稅收分析團隊,充分利用消費稅、增值稅等稅收大數據,幫助企業在產業鏈復工率方面下功夫,在產能恢復率方面下力氣,摸清上下游哪個環節有問題、難在哪裡,及時疏通相關堵點,把脈企業上下游復工復產狀況。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幫助企業迅速調整原料採購需求、優化產品種類、掌控生產進度,實時安排銷售計劃,全面提升復工復產質量。

“稅收大數據幫助我們調整了復工復產節奏,優化了產能調配,公司一季度銷售收入逆勢而上達15.5餘億元,較上年度同比增長23.16%。”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許聲環說。

疫情發生以來,江蘇健爾康醫用敷料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將生產重點由紗布墊、手術巾等轉向酒精棉片、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生產,生產壓力急劇加大。

“為提高一次性醫用口罩產量,我們先後追加了2000萬元購置專用設備,但關鍵生產原料醫用無紡布存在9噸的缺口,導致多條生產線空轉,每天面臨著數萬元的經營損失。”企業負責人陳國平介紹。

常州市稅務部門主動對接企業需求,運用稅收大數據平臺,對醫用無紡布等關鍵詞以及經營範圍、稅目等關鍵字段進行檢索,初步篩選出幾十家生產企業,在此基礎上通過財務數據信息對比分析,最終聯繫到連雲港市灌雲縣步金服飾有限公司,為健爾康生產抗疫物資提供了有力的原料支持。

政策落地減輕企業負擔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療保障物資的需求大幅增長,其中專業防護服缺口巨大。作為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的毛紡企業,江蘇陽光集團迅速調整三條生產線,轉產防護服。

“這次轉產,佔了我們近八分之一的產能,每天可以生產2000件普通防護服。戰疫情、促發展,我們責無旁貸。”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表示。

作為國家重點企業集團和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排頭兵,陽光集團在做好物資保障的同時,全面復工復產,企業開票需求大大增加。為保障企業的用票需求,江陰市稅務部門為陽光集團開通了發票供應綠色通道,智能分析對比企業開票數據,及時在線響應企業增量擴版申請,並通過O2O發票配送中心第一時間把發票郵寄上門,全程“非接觸”,用票“零延時”。

“疫情發生後,國家以空前的力度迅速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預計可為集團新增減稅降費紅利600餘萬元。”陳麗芬表示,稅收政策紅利的疊加有效緩解了疫情期間企業現金流緊張的局面,陽光集團也將會針對疫情的發展,靈活調整生產計劃,為地方經濟發展多做貢獻。

同樣有此感受的還有江蘇核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兆華。“稅務部門長期以來對江蘇核電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稅務部門通過網絡、電話等多種形式精準宣傳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確保了稅收優惠政策及時落地,有力促進了企業的復工復產。”劉兆華表示。

真金白銀注入源頭活水

資金鍊是企業的“生命線”。為保障企業資金鍊不斷裂、產業鏈不受損,江蘇稅務部門在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出口退稅辦理等方面,打出了快落實、網上報、提速批、遠程核、容缺辦的“組合拳”。

“感謝稅務部門3天就為我們退了1199萬元的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沒有這筆退稅,我們的產能就不能那麼快恢復。”近日,揚州市邗江區稅務局再次調研羅思韋爾電器有限公司復工復產情況時,公司董事長周祥東感慨地說道。

在南通啟東,神通閥門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經具備了與世界一流閥門企業同臺競爭的技術能力。目前,該企業產能已全面恢復,在手訂單已排至下半年。

“去年企業僅增值稅一項減稅就達720萬元,今年社保費等階段性減免、公益捐贈支出稅前扣除等政策讓企業減少支出300多萬元,為企業向智能化升級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江蘇省人大代表、江蘇神通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新說。

記者瞭解到,江蘇依託“銀稅互動”機制,大力推廣線上“金融街”平臺,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貸款信用,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在線快速純信用貸款,幫助企業獲得更加多樣化的融資服務。許多中小企業疫情期間資金壓力很大,藉助“銀稅互動”,憑藉良好的納稅信用申請到了信用貸款,可謂雪中送炭。

在南通海門,稅務部門結合聯海生物科技公司的納稅信用等級情況,及時啟動“銀稅互動”,會同農商行為其提供了600萬元“稅e融”流動貸款,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沒想到納稅信用能換取‘銀行信用’,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真是太好了!”公司財務負責人陳賽龍高興地說。

稅收服務“跑在前”,企業復工“轉得快”。當前,江蘇稅務部門正瞄準企業在復工復產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幫助企業穩住生產、守好優勢、佈局長遠,全力以赴促進產業鏈循環暢通,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貢獻稅務力量。(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