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藏娘社

4

這是一棟殘缺不全的老房子,每一處細節都在向我們釋放它來自久遠年代的信息。我們跟隨著房主人,看他小心翼翼打開院落木門鏽跡斑斑的大鐵鎖。門楣上堆積的陳年泥土,長滿蒿草,成為鳥族的愛巢。日月輪迴,代代相傳,房主人也說不上這祖屋的準確年份了。但高大的院牆,坐落的氣勢,都明示了房主人曾擁有的顯赫地位。如今院子裡只堆放著一些廢棄的日常用品,空寂的老屋人跡荒疏,我們來回走動,日積月累的塵土撲面飛揚。可以看出,時代的變換會消弭許多歷史痕跡,但老屋格局距今並無二致。佛堂在整個院落地位尊貴,如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凋敗的殘垣斷壁間,惟有它完好如初。光線幽暗,藉助手機電筒的光亮,那木樑上精美的彩繪和牆上的壁畫,帶著遠去時代的印記浮現在我們眼前。欣喜的是,村民現在有了保護文化遺存的自覺意識,讓它們留了下來。

夜色濃濃,村莊陷入了靜寂與黑暗,這靜與黑的空前,是我們在燈火繚繞和噪音紛繁的城市無法感受的。如同某位作家形容:連空氣都是黑暗的。尼瑪家的客廳,我們圍攏在一起聊天,燃燒牛糞的爐火將溫暖傳遞給我們。屋頂節能燈散發的微弱光亮,讓我在筆記本上做點記錄都很困難,這光源取自太陽能蓄電池。尼瑪解釋說,附近那個太陽能小發電站的電不夠用,這些年村民的生活提高很快,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讓用電量大大增加,村裡只好採取分片供電的辦法,我們正好趕上他家停電三天的日子。一週時間裡,有一半是在無電狀態,這在我們的生活裡已難以想像。

幽暗的燈光並不影響我和尼瑪一家的談話。尼瑪早飯後要趕回培訓學校授課,因而這個夜晚對我十分珍貴,我有大把的問題想問,卻被語言交流的障礙滯留在了心裡。通過翻譯的交流是受限被動的,這讓我感到沮喪。尼瑪的家庭現在是六口人,一對兒女,女兒已經出嫁,兒子也娶妻生子。當了爺爺的尼瑪其實只有50歲出頭,他的妻子還不滿50歲,24歲的兒媳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生活方式的不同決定了我們之間人生階段的錯位,這也許是我們生活得與失的錯位。在整個村落,尼瑪家的生活算是寬裕。尼瑪是藏娘唐卡藝人,在當地享有很大名氣。他從祖輩傳承下來的技藝,如今被兒子接了過去。自己把精力放在了培養年輕唐卡藝人的身上,每年也有可觀的收入。我沒有見到尼瑪的兒子,他幾天前被一所寺院請去畫壁畫了,看來唐卡技藝也達到了較高水準。除了唐卡,蟲草是當地家家戶戶的主要經濟來源。近十年來,蟲草價格一路飆升,加之玉樹蟲草品質賣相遠近聞名,銷路旺盛,完全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條件。藏娘社所屬的草山,多年來被村民小心呵護,蟲草優良的長勢綿延不絕。尼瑪說,今年他們社平均每人挖到了1500根。這時,尼瑪的兒媳白瑪興奮地插話說,她一個人就挖了2400根。

2400根?按當下的價格,那該是多大的一筆收入啊,大大超過了我的年工資,我感到吃驚的一刻,也深感保護自然資源有多麼重要。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老房子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藏式碉樓

5

早晨7點整,外屋的鐵皮烤箱開始發出聲響。起初輕手輕腳,之後就越來越大。當爐膛的餘灰被掏淨後,新添的幹牛糞迅速燃燒起來,接著,一隻沉重的鋁鍋蓋住了躥起的火苗。我趕緊翻身而起,我知道接下來尼瑪的妻子布毛才讓會走進我們睡覺的房間,重複剛才的動作。其實進屋前,布毛才讓已經在牛棚裡忙碌了兩個時辰左右了。她先要依次給犛牛擠奶,清理牛棚,再把犛牛交給放牧員,這才準備用剛擠下的牛奶煮奶茶。

尼瑪家養了5頭犛牛,擠下的牛奶足夠一家人食用。奶製品是藏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藏娘社家家戶戶都養有犛牛,草場有限,最多的也不過十餘頭。為節省勞力,社裡採用集體放牧的方式,即把犛牛集中後,由各家每月輪流放牧。每天傍晚,暮歸的犛牛從山上慢悠悠走來,女主人就會出去領回自家的犛牛,犛牛的歸圈給一天的生活劃上了圓滿。村落的每一幅場景,都讓我讀出了盎然詩意。

早餐是奶茶和糌粑,在藏地,這種飲食習慣不知延續了多少歲月。許多年裡,這個村落始終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田地生長的青稞,草場上吃草的犛牛,它們的貢獻被分別製作成了手抓肉、糌粑、酥油、奶茶、酸奶等,日復一日滋養著在高寒地域繁衍生息的民族壯實的肌體。不同的是,過去食物完全出自手工,天然、純粹,沒有半點現代工業的汙染。而今那些一片金黃的青稞地空空蕩蕩,連飛鳥都不來光顧了。藏娘社沒有大片平坦的田地,無法動用機械耕種收割,靠人工成本太高。村民說,勞碌一年不如買現成的青稞粉合算。像尼瑪一家,每年買250公斤青稞就夠了。生活中沒有了耕種青稞的勞作與收穫,曾經依偎在村旁溪水上的幾盤老水磨,也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布毛才讓在我放青稞炒麵的碗裡添加了一大塊酥油,這是用他們家的犛牛奶製作的,鮮嫩的黃色,散發出醇厚的乳香,誘惑著我們被各種添加劑麻木過的腸胃。將酥油、青稞炒麵和滾燙的奶茶自然地融為糌粑,並不容易。我數次深入藏地,仍然不能得心應手,最終還是攪成了一碗糊狀。尼瑪的兒媳掩嘴偷樂,布毛才讓卻見怪不怪,拿來一隻湯勺,讓我舀著吃。這個家庭的溫和氣息讓我覺得貼心踏實。

☞【夜讀】梔子花開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一)

圖文/唐涓

刊發於2017年4月21日《青海日報》第12版

責編/喬文俊

監製/鍾自珍 總監製/劉蓉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夜讀」通天河畔藏娘社(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