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古裝電視劇《清平樂》熱播,該劇以北宋為背景,該劇對北宋歷史的還原度也非常高。尤其是對服飾的考究,導演細緻縝密,幾乎看不出瑕疵來。上次說了一下平民老百姓的服飾,我們就來說一說,北宋帝王和官員們所穿的服飾,看《清平樂》裡面對北宋服飾的還原度有多高?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清平樂》宋仁宗

北宋皇帝服飾

北宋皇帝有“六服”,都是按照周天子時期的禮儀傳下來的。“六服”分別為:1.大裘冕、 2.袞冕、3.通天冠、絳紗袍、4.履袍、5.衫袍、6.窄袍。其中,皇帝在冬天祭祀的時候“穿大裘,戴冕冠”;夏天祭祀的時候穿“袞服,戴冕冠”,車駕外出祭祀的路上或者大朝會時穿通天冠、絳紗袍;到了祭祀那一天,按照四季的變化,冬天穿“大裘冕”,夏天穿“袞冕”。皇帝祭祀回宮不能穿“大裘冕”和“袞冕”,必須換穿“履袍”乘坐大輦回宮,朝會宴會時穿“衫袍”、日常理政穿“窄袍”。

  • 大裘冕:“大裘,青表纁(淺紅色)裡,黑羔皮為領、褾、襈,朱裳,被以袞服。”冬至祭祀昊天上帝、立冬祭祀黑帝、立冬後祭天地神祇都穿大裘冕。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章獻皇后劉娥穿袞冕服祭祖

  • 袞冕:“袞冕”即天子服,是“袞”和“冕”的合稱。“袞服”為青色,日、月、星、山、龍、雉、虎蜼七章。紅裙,藻、火、粉米、黼、黻五章。“冠冕”為廣一尺二寸,長二尺四寸,前後十二旒,二纊,並貫真珠。又有翠旒十二,碧鳳御之,在珠旒外。在祭天地宗廟,朝太清宮、宴會玉清昭應宮景靈宮、受冊尊號、元日受朝、冊皇太子所穿的服。《清平樂》中,章獻皇后劉娥(吳越飾演)在祭祀祖廟的時候所穿的服飾就是袞服,並頭戴冠冕。在我國曆史上除了武則天,幾乎沒有那個女性穿袞服祭祀的。皇太后穿袞服祭祀本來不符合禮制,不過宋仁宗為了表示孝道,讓大臣商議對袞冕進行了修改,完成了皇太后穿袞冕祭祖的心願。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大朝會時戴通天冠,穿絳紗袍

  • 通天冠、絳紗袍:“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蟬十二,高廣各一尺。外面為青色,裡為紅色,首施珠翠,黑介幘,組纓翠緌,玉犀簪導。“絳紗袍”織成雲龍紅金條紗,紅裡,皂褾、襈、裾,絳紗裙,蔽膝如袍飾,並皂褾、襈。白紗為裡衣,紅色的領、褾、襈、裾。白羅方心曲領。白襪,黑舄,佩綬如袞。“通天冠、絳紗袍”在大祭祀致齋、元旦冬至五月朔(農曆每月初一)大朝會、大冊命、親耕籍田時所穿。馬瑞臨在《文獻通考》中記載:“今朝服有方心曲領,以白羅為之,方二寸許,綴於圓領之上,以繫於頸後結之或者袷之。”在《清平樂》當中,宋仁宗(王凱飾演)在元旦大朝會時所穿的服飾,就是通天冠、絳紗袍。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宋仁宗履袍像

  • 履袍:袍為紅色紗羅,折上巾,通犀金玉帶。系履(鞋),因此叫“履袍”;如果穿靴,則叫“靴袍”。履和靴皆用黑色皮革,在四孟(一年四季的頭一個月)朝獻景靈宮、郊祀、明堂,詣宮、宿廟、進胙(祭肉),上壽兩宮及端門肆赦,所穿。大禮完以後回宮,乘坐平輦(平頭輦),也穿履袍。若乘坐大輦,則穿通天、絳紗。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白衫袍

  • 衫袍:赭黃(黃中帶紅的顏色)、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皂(黑色)文鞸,大宴時所穿。還有赭黃、淡黃袍,紅衫袍,日常朝服。
  • 窄袍:在後宮日常理政時所穿的便服。全部以黑紗折上巾,通犀金玉環帶。窄袍又叫“御烏紗帽”。

除了“六服”,皇帝在閱兵的時候還有“御閱服”,金屬鎧甲,乘馬閱兵時所穿。宋朝初期,皇帝大祭祀、大朝會,還要執圭(玉器),後代又修改了尺寸,宋徽宗時改為玄圭。宋高宗時期改執圭為執笏,皇帝手中執圭笏一般是祭祀,或者冊封的時候才攜帶,平時不會攜帶圭笏。

北宋后妃的服飾

北宋后妃的服飾分別為:“禕衣、朱衣、禮衣、鞠衣。”皇后的首飾花有十二株,小花和大花的數量一樣,兩邊博鬢各三個,寇飾有九龍四鳳。皇后受冊、朝謁景靈宮時穿“禕衣”,衣服為深青色,上有翟(一種長尾雉雞)紋圖案,五種顏色共十二等。衣領上繡有黑白相間的花紋,袖口和衣邊用紅色的羅鑲邊。腰見有大帶,帶與衣色相同。身上還有白玉佩一對,黑色的寬絲帶,一對大綬,小綬三個,中間施玉環三個,青襪、舄(鞋),舄用金作為裝飾。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清平樂》皇后服飾

皇后養蠶的時候穿鞠衣,用黃羅製成,蔽膝、大帶、革舄和禕衣相同,但無翬翟(雉雞)圖案。平常宴會賓客時穿鈿釵禮衣,顏色不限。皇后穿禕衣時,頭上盛妝打扮,戴華麗的九龍四鳳冠,插十二株金花,兩鬢做寬;穿日常的鈿釵禮衣時,頭上只戴鈿釵,一切從簡。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高度還原了歷史

北宋的皇妃,在受冊時穿“褕翟”,首飾大花有九株,小花和大花相同,兩鬢做寬,冠飾以九翬、四鳳。褕翟(又稱翟衣),青羅繡為搖翟的形狀,編織在衣服上,色彩為青質,一共五種顏色九等。穿在裡面的素紗,有黑白相間的衣領,綺羅綾縠裝飾袖口和邊緣,蔽膝的顏色和裙子的顏色相同,以青赤色為領緣,以搖翟為章,分為兩等。大帶和衣服的顏色相同,沒有硃紅色的裡子和布帛絲縷點綴,其餘和皇后的冠服相仿。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清平樂》張貴妃

太子妃的禮服與皇妃的“褕翟”規格是一樣的,不過養蠶時穿的“鞠衣”,顏色為黃色羅紗,蔽膝、大帶、革帶何衣服的顏色相同,其它的與褕翟一樣,唯獨沒有翟紋。命婦穿“翟衣”,青羅繡翟紋,編次於衣服及裙子上面。不同品級的命婦,穿著也不一樣。不過她們都戴花釵冠,皆施兩博鬢,以寶石鑲嵌裝飾。

比如,一品命婦頭上的花釵頭飾九株,珠寶鑲嵌準花數,翟紋九等;第二品,花釵頭飾八株,翟紋八等;第三品,花釵頭飾七株,翟紋七等;第四品,花釵頭飾六株,翟紋六等;第五品,花釵頭飾五株,翟紋五等。二品以下的素紗禪衣,以黑白相間的顏色為領緣,硃紅色鑲邊袖口和衣裳的邊飾,羅縠與蔽膝和裙子的顏色相同,以黑中帶紅的顏色為領緣,繡上雉雞花紋,共二等章服。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朝會

北宋官員的服飾

北宋建國之初,大臣的服飾按照唐朝制度來制定的,唐代的大臣祭祀時的袞冕(禮帽)九旒,鷩冕八旒,毳冕七旒,絺冕六旒,玄冕五旒。北宋初年,省掉了八旒和六旒冕,只留了九旒冕、七旒冕和五旒冕。

  • 親王、中書門下祭祀服(戴九旒冕):青羅衣(繡有山、龍、雉、火、虎五章圖案)、緋羅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圖案)、緋蔽膝(繡山、火二章圖案),身上有玉裝劍、佩、革帶、暈錦綬、二玉環、緋白羅大帶、緋羅襪、履。
  • 三公祭祀服(戴九旒冕):三公的冠冕無額花,玄衣纁裳(玄衣是黑色上衣,纁裳是絳色圍裳),悉畫,小白綾中單,師子錦綬,二銀環。
  • 九卿祭祀服(七旒冕):犀角簪導,衣畫虎蜼、藻、粉米三章,裳畫黼、黻二章,銀裝佩、劍,革帶。
  • 四品、五品獻官祭祀服(五旒冕):青羅衣裳,無章,銅裝佩、劍,革帶。
  • 御史、博士服(五旒冕):六品以下的御史、博士無劍、佩、綬;紫檀衣,朱裳,羅為之,皂大綾綬,銅裝劍、佩。
  • 太祝、奉禮服(平冕無旒):太祝、奉禮,平冕無旒,青衣纁裳,無劍、佩、綬。目前,在古籍畫像當中沒有看見大臣戴旒冕的形象,所以《清平樂》當中也沒有出現官員戴旒冕祭祀。

宋仁宗在位期間,於慶曆三年(1043年)對朝廷官員祭祀時的穿戴作了調整。除了皇帝親自祠堂寺廟及朝會大禮穿袞冕外,其他朝會不再戴冕。每年的祭祀,三公大臣祭祀服一品九旒冕,九卿祭祀服三品七旒冕,穿戴品服,不再以宗祠的大小作區分。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大朝會

掌祭祀的小獻官,以公服祭祀已經不符合典禮。四品以下的小獻官,不再享有五旒冕。皇祐四年(1052年),當時監祭使、監禮冠五旒冕,衣裳無章,顏色以紫檀。因不符合禮制,被下令取消,監祭使開始戴獬豸冠,監禮戴進賢冠。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從服飾顏色看官員品級

北宋官員的朝服,根據不同的品級,穿戴不同的服飾。官員朝服頭上戴的禮帽有三種,一為“進賢冠”,二為“貂蟬冠”,三為“獬豸冠”,全部被穿紅色衣裳。進賢五梁冠,為一品、二品官跟從皇帝祭祀或大朝會時所穿之服,中書門下則加籠巾戴貂蟬冠。在《清平樂》當中,宋仁宗元旦大朝會的時候,宰相頭上戴的就是“五梁進賢冠”。三梁冠,三品、御史臺四品、兩省五品官跟從皇帝祭祀或大朝會時所穿之服,御史中丞則戴獬豸冠。兩梁冠,四品、五品官跟從皇帝祭祀或大朝會所穿之服,六品沒有劍、佩、綬,御史戴獬豸冠。六品以下無中單(裡衣),沒有劍、佩、綬帶。御史的冠有獬豸神獸角,衣有中單。

《清平樂》中的皇帝、后妃、官員服飾,是否還原了北宋歷史?

《清平樂》穿公服的宋朝官員

除了朝服還有公服,和現在公務員平時所穿的制服差不多。公服根據顏色來劃分品級,宋朝初期規定,三品以上官服紫色,五品以上服硃色,七品以上服綠色,九品以上服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