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一生立下軍功無數,為什麼司馬遷不願意,承認他的功績?

霍去病一生立下軍功無數,為什麼司馬遷不願意,承認他的功績?

文章由小馬哥說歷史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你的閱讀

霍去病是天生的戰神,霍去病確實是一個天生的戰爭之神,霍去病用兵不據擬與兵法而行事,而是大膽的依據當時的戰場形勢來用最符合戰爭的規律來做出最合理的戰術,可以說霍去病既是一個戰略大師,同時也是一個戰術大師。因為匈奴的那些戰將謀臣和軍爺們也都是精兵勁旅個個也都是老謀深算兵王,可他們生不逢時,就讓他們遇到了這個千古一遇的無敵戰神,真是他們匈奴的噩夢,因為上天實在是看不下去匈奴的兇悍,就降戰神與大漢王朝來消滅匈奴這個狂徒。近現代戰爭,有好多都充分利用了霍去病的閃電戰,左右穿插,迂迴包抄。其實漢初名將韓信打仗就已經使用這樣的戰法了,什麼左右穿插,迂迴包抄。打仗不光是排兵佈陣,還要有非凡的冒險精神,這一點韓信和霍去病有一點頗為相似,就是都是單身無牽無掛,有的是拼命三郎的勁,有五六分把握就要抓住戰機,等到有十分把握的時候敵方也有準備了。所以李廣難封也是有自身原因的,有了後顧之憂就很難大展拳腳。但是在近現代戰爭裡,偵察兵,特種兵執行特殊任務時把這些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是讓人欣慰的。

霍去病一生立下軍功無數,為什麼司馬遷不願意,承認他的功績?

衛青初出茅廬時打仗也和霍去病差不多,後來肩上重任越來越大以後就變得謹慎了。霍去病如果多活幾十年,後面估計也會謹慎起來。閃電戰只適合某一段時期,當敵人熟悉了以後,可能就不靈了,孤軍深入稍有失算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霍去病的對付遊牧民族的戰術是最好的,以前,所有的對付遊牧騎兵的方法就是修城牆,完全的被動防守,遊牧騎兵處於不敗境地。霍去病採取主動出擊,以精銳騎兵閃電襲擊遊牧騎兵部落,以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為目的,由於大漢財力雄厚,可以常年的突擊攻擊遊牧部落,遊牧部落無法進行生產,人口大幅下降,如此循環,很快就被摧毀!只有往歐洲方向逃亡,可惜大宋、大明都沒有霍去病這樣的虎將和有膽識的皇帝。

霍去病一生立下軍功無數,為什麼司馬遷不願意,承認他的功績?

漢武帝對霍去病寵愛有加,從霍去病很小,漢武帝就把他帶在身邊訓練,他們在御花園用戰略戰術狩獵,訓練出大量的年輕將官。通過狩獵過程中戰略的演練,漢武帝早早發現了霍去病的軍事天分。霍去病豪情萬丈,不像衛青那樣簡小慎微。漢武帝甚至是故意的縱容霍去病的驕恃,培養他的霸氣與戰略思維。霍去病是偉大的軍事家,而劉徹就是他的知音和伯樂。霍去病的騎兵就是漢武帝包裝的特種部隊,以一國之力包裝三千騎兵,還是一人三馬,這樣的霍去病不強才怪。關於,霍去病英年早逝一說,大概是他運氣提前用光了,又染上瘟疫的緣故。霍去病的前六次戰匈奴非常的神奇,茫茫大草原上,只要他往一個方向跑,就能發現匈奴的大魚。匈奴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還能被霍去病找到,無意於大海撈針,還是撈到六次。

霍去病一生立下軍功無數,為什麼司馬遷不願意,承認他的功績?

可能很多人不知,如果沒有霍去病,那麼,可能就沒有如今的漢族。他六戰以拓疆土,這對於漢朝來講,做出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從那開始,中原的人們才用漢族來自稱。可以說,如若沒有霍去病,那麼,可能如今的漢族要改稱唐族了。十七歲的時候,霍去病第一次隨軍出征,當時的將軍正是著名將領衛青。霍去病為衛青的副手,正是此戰,霍去病一戰成名,只率騎兵八百,直衝敵軍腹地,殲敵軍兩千餘人,之後,漢武帝親自賜予他"冠軍侯"。漢武帝對此戰十分滿意,要以府邸來賞賜他,他卻說出了一句豪氣沖天的話:"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如今,我們再讀這樣的話,這是何等的英雄之語。十九歲時,第2次率軍出戰征討匈奴,之後,便被賜為驃騎將軍,兩次河西戰爭均取得勝利,河西授降。作為軍隊的統領,霍去病僅一人闖入譁變的的萬人匈奴軍營裡,愣是讓這些驍勇善戰的匈奴人歸降了漢朝,收復了整個河西走廊,包括甘州、涼州、酒泉等地。

霍去病一生立下軍功無數,為什麼司馬遷不願意,承認他的功績?

司馬遷的文筆比較好,寫史還是摻進了個人愛好,比如對霍去病的描寫就有點侮辱性的。《史記》為什麼貶低霍去病,這其實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夾帶個人恩怨的結果。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而受宮刑,必然怨恨漢武帝同情李陵及其家族。而衛霍乃漢武帝重用之人而且與李陵祖父李廣和父親李敢存在恩怨,故司馬遷故意壓低衛霍抬高李廣就不奇怪了。大家可以認真研究下衛霍的數次戰爭表現及成果,再與李廣的表現及成果對比下,相信會得出李廣根本就不能與衛霍相提並論的結論。司馬遷被漢武帝宮刑,在寫史的過程中夾帶私貨報復一下漢武帝,凡是漢武帝重視喜歡的人,重視的事,都得小小的寫點負面的內容。因為司馬遷本身就是一個喜歡感情用事的人,否則也不會被漢武帝宮刑。霍去病早亡是一個好結局,他的性格不似衛青,日後必定受到猜忌,武帝連竇嬰養賓客也受不了,以霍去病的性格,在武帝晚年必定死得很慘。

霍去病一生立下軍功無數,為什麼司馬遷不願意,承認他的功績?

霍去病射殺李廣之子李敢(關內候),漢武帝為其辯解:"為雄鹿觸殺之";李廣之孫李陵(騎兵都尉)率五千精兵與匈奴交戰中兵敗逃往浚稽山,漢武帝要依律滅其三族,公仇私冤致使李陵投降匈奴。司馬遷由於為李陵說情又被武帝處以腐刑,其實根子都源於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偏袒,以及因此所造成的對李家的打擊、傷害和對司馬遷的連累。司馬遷對李家感情一直都很好,而李家三代中兩代都因衛霍而亡,所以對衛霍就沒那麼好心情去歌功頌德,更何況後來衛家還被抄個底朝天,更沒那個必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