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采写 | 华佳宁 谢春红 陈翊思

文中图片来自受访者及网络截图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1月23日,浙江省率先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杭州抗击疫情的战斗随之打响。曾经热闹的城市,猝不及防地安静下来;曾经熙熙攘攘的求是园也变得空荡荡的。虽然大多数人都在寒假伊始赶回了家,但这里有一群留校的浙大人,在疫情之下,他们注定度过一个特别的寒假。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寒假期间的月牙楼

大四的小白和许多早早加入春运抢票大战的同学不同,1月18日寒假开始时,他并没有急着购买回老家湖北黄冈的车票,而是将归程定在了1月22日。从新闻报道中得知武汉疫情的他考虑到了归程的风险,但当时,他依然抱着疫情短期内被控制的希望,将车票改签到了大年初五(1月29日)。

登车前的日子看似短暂,小白却过得格外漫长,一天天攀升的患病人数让他心惊。是冒着风险回家,还是为了安全留校?在两者的权衡中,他设了一个临界点,“如果武汉确诊人数到一千,我就不回家了。”但很快,患病人数就破千了。几天后,经过或到达湖北境内的列车全部停运或调整,小白的车次被取消,他最终不得不留在了学校度过这个假期。

宿永杰从马来西亚回到杭州时,已经是1月23日了。一周前,他踏上了去往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校区的交流旅程。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进展会是如此迅猛。

临近回国时,他开始关注国内疫情的动态。新增确诊病例的不断飙升让他隐约感觉到,这是一场不可小觑的传染病。经过一番考虑,宿永杰选择不返回家乡兰州,而是留在学校。第一次假期留校的他,拖着行李在蓝田学院北边的港湾29栋一楼住了下来。

和他们一起住下的,还有一批自愿留在学校过年的学生,小珊就是其中之一。对她而言,寒假就是两次横跨中国的旅途,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想到要在车上度过枯燥而又磨人的三天两夜,她决定还是待在学校,为下个学期的课程做一些准备,“所幸父母也很支持我的决定,让我能够安心留校。”

来自新疆喀什的大二学生小柯和李曼也是如此,乘飞机回家费用高昂,而且需要花费十来个小时,火车虽然便宜,但要花上三四天,不如一起留下,也可以互相照应。两人不约而同地计划起来,想要趁此机会考驾照,尝试做兼职。让假期变得充裕起来,“空余时间说不定还能在杭州周边短途旅游。”小柯想。但2020年的寒假并没有在她们充实而美好的计划中铺展开来。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小柯假期返校所购车票

寒假开始的第六天,浙江省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杭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随之打响。曾经热闹的城市,猝不及防地安静下来。而求是园里的生活,仍在继续。

双向的担忧

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视频通话已远远不能缓解父母的担忧。无法陪伴在小柯身边的父母被迫学会像侦探一般,在蛛丝马迹中还原孩子的生活轨迹。

当小柯的微信步数要高于平常时,他们就会紧张,“为什么她今天走了那么多路?是不是出校门了?会不会不安全?”直至小柯将禁止出校门的规定告知父母,这样的“质问”才告一段落。即便如此,父母每次看到视频画面中的小柯,开场语也总是“为什么不带上口罩”或者“今天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希望视频另一端的叮嘱能够穿越千里,代替自己来到小柯身边安抚她的慌乱。

担忧也是双向的。

家乡黄冈因疫情严重而封城,留守紫金港的小白,心始终高悬着。1月24日,黄冈宣布封城。在微博上看到信息时,他的脑子一片空白,来不及思索便拨通了母亲的电话。面对小白的叮嘱,身在黄冈的母亲却将信将疑,甚至告诫儿子不要听信谣言。一边是因离家千里而被放大的忧虑,一边是因信息滞后而过于松懈的应对,小白在电话一旁急躁得不知所措。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黄冈封城通告截图

雪上加霜的是,在疫情日渐严重的时候,他的家人因为其他疾病住进了医院。为了照顾家人的父母不得不时常往医院跑。“我当时满脑子都在想,要是交叉感染怎么办,太危险了!”此后,他愈加频繁地与家人视频通话,但电话那头的母亲始终保持着镇定的态度。在确认家人所住的医院并非定点医院之后,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不知不觉间,他养成了起床刷微博看新闻的习惯,隔三差五就点开黄冈本地公众号,逐字逐句地研究起家乡的疫情动态。但这些信息带给他的却是更多的不安,他为买不到口罩的父母焦急,也为身处物价疯涨的农村的舅舅感到忧虑。与家乡所发生的一切尽可能产生共情,是远在异乡的小白,唯一能够做的事。

隔离:10天

由于湖北籍贯,再加上疫情初期的外出经历,小白被迫开启了为期十天的宿舍隔离。

在此期间,他的早餐是之前囤好的一箱面包,其余两餐则需要宿管阿姨的帮助。每天中午十一点,小白会准时通过微信告知阿姨自己想要的饭菜。十五分钟后,热乎乎的午餐就会被送到宿舍门口,同时阿姨会对他进行体温测量。等到下午五点钟,新一轮的送餐又会重复上演。

在枯燥的隔离期间,阿姨每日的送餐几乎成为他最期待的事情。因为无法购买除食堂以外的饭菜,习惯吃外卖的他惊讶地发现,食堂的饭菜原来很合他的胃口。

在隔离的日子里,他常常感觉时间停滞了。对着窗户发呆不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相反,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带给他的不紧不慢的惬意。吃过晚饭,他坐在窗边观察外面的世界:远处平顶房楼顶上跑步锻炼的夫妻,近处小院菜地上奔跑的大白狗,天空中打着转儿飞来飞去的群鸟……这些他平日里无心留意的景象,在这漫长的隔离时光中,变得充满生机与新奇。看着对面的支付宝大楼,从一片漆黑到慢慢亮起一个个小窗子,他将目光收回宿舍里,按部就班地开始晚间的安排:一小时塑身锻炼,之后打开B站观看编程的教学视频,九点准时与对象通电话。日子虽有些孤寂,却也充实自在

心态的转变发生在隔离的第六天,“我突然很想要出门,很想跟别人有面对面的交流,很想呼吸新鲜空气”。他的脑海中情不自禁浮现出《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离开监狱的画面,幻想着自己在解禁的那一天,也能迫不及待冲出宿舍,兴奋地大喊大叫。他开始满怀期待地倒数,等待越来越接近的“自由之日”。

但如同高考结束一样,在解禁那天,没有想象中的放纵与解脱,小白出乎意料地平静。他缓缓走出宿舍楼,环顾四周片刻,取完快递后又回到宿舍。校园内冷清的景象提醒着他,新冠肺炎这一场仗依然没有结束,彻底的解脱依然没有到来。

虚惊

疫情期间,学校设置了严格的“关卡”,戴口罩、测体温从来不马虎。这一系列措施让小珊觉得待在学校特别安心。她以为自己的留校生活会一直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一个突如其来的体温数字,打破了这种平静。

2月6号下午,她和往常一样去东区食堂吃晚饭。在食堂门口测量体温时,她被拦了下来,体温枪上出现了三十七点几的数字。即使这一天里,她都没有不适的感觉,食堂的工作人员还是谨慎地把她拦在了食堂外面,她只得转身走回宿舍。一路上她的心情很沉重,既夹杂着关于体温偏高原因的种种乐观或是悲观的猜想,又因为“被当作病人挡在门口”的经历心生不忿。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3月中旬紫金港东二食堂就餐场景

在经过宿舍的门禁时,她注意到显示屏上的体温正常,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以为这场虚惊到这里便结束了。但是没多久,宿舍的门便被敲响,小珊刚打开门就看到阿姨关切又焦急的面孔。阿姨不停地问她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这几天是否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念叨着“你可千万不能出问题啊”。看着阿姨焦急的样子,反倒是小珊淡定地安慰起阿姨,表示自己身体没有感觉异样,猜测是食堂门口体温测量仪的误差。尽管如此,小珊仍不敢松懈,

遵照阿姨的叮嘱每隔半小时就下楼测体温,前前后后一共去了三次,结果都显示体温正常。

期间,校医院的医生也给小珊打来两个电话,反复询问她是否有不适症状,并且建议她到校医院做最终确认。小珊坦言,在晚上接近十点接到电话后,她原本平静的内心又产生了些许波澜,她不理解为何在宿舍反复测出来的正常体温仍然得不到医生的“信任”。但挂掉电话后,她细想了一会儿,明白医护人员的担忧与谨慎,于是在朋友的陪同下往校医院走去。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寒假期间的紫金港校医院

当天晚上校医院的大厅空荡荡的,只有一两个病人。她们刚进去,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就走上前来,在靠近正门的地方帮她测量了体温——依旧正常。小珊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场虚惊也终于画上句号。

如今回想起那段小插曲,与新冠肺炎患者的身份擦肩而过的经历让她心有余悸。但当时的焦躁与烦心已经消散,对学校后勤和校医院严谨小心的处理,反而多了一份理解与敬意。

孤独·陪伴

学校每年除夕都会为留校生准备年夜饭,校长还会亲自给大家发压岁钱,这是小珊期待了许久的活动,今年她更成为了这场活动的策划者之一。从采购游园会所需的物资,到请广告公司设计和布置现场,这场准备活动进展得非常顺利。

很快,大西区研究生新大楼门前便立起了“金鼠送福”的大红匾额,大厅内四处张贴着红火喜庆的主题海报,天花板上吊挂着的鼠型大红灯笼更增添了几分春节的氛围,大厅的地板上还用贴纸划分出中国学生和留学生领取红包的场所。

一切就绪,大家都在期待着除夕夜的到来。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今年除夕游园会的场地布置

令人始料不及的疫情扰乱了计划。出于安全考虑,年夜饭和游园会都被临时取消,改成了以发放粮票取餐的形式,并建议同学们打包回宿舍享用。学校分发的套餐依然和往年一样丰盛,“光是肉类就有三种,还发了装着可乐、苹果、瓜子和糖果的零食袋”。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除夕当天学校为同学们准备的年夜饭

但相比于往年,今年,来食堂吃年夜饭的人少了许多,布置好的游园会场所也因为无人光临而显得有些落寞,小珊心里也免不了沮丧与失落。除夕夜发红包的传统虽然保留下来了,但线下的红包改成了由辅导员直接微信转账,“最后的一点年味儿也被冲散得一干二净了。”

小珊告诉自己,在这并不太如意的2020年,

最好的祝福就是健康,最大的心愿就是平安。

而这两样,她都有了。

对中国人而言,除夕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漂泊在外的游子也会不辞万里,归乡团圆,陪伴家人。而这个除夕迎来的新岁,注定由留校生的互相陪伴开始。

同是天涯“留校人”,小柯和李曼很幸运能在这段日子中彼此陪伴,相互为对方驱散孤独。

二月中旬,宿管开始给留校生免费分发口罩,每周五个。充足的口罩存量为外出制造了机会。无论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或是凉风习习的夜晚,她们常常一起在校园里散步,不知不觉已经用脚丈量遍了紫金港。偌大的校园里,她们走很久都不会遇到人,往日人满为患的紫金港此刻显得格外空旷。“路上很少看见有其他人,学校太安静了,感觉我们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

随着研究生的返校,校园里才渐渐恢复生气。恰逢学校里的郁金香、樱花和油菜花应景地绽开了,阳光下,她们散步的旅途不再无趣,心情也愈发明媚。转念一想,也是难得可以惬意地欣赏着这片独特的春景。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紫金港春日的樱花

就算碰上下雨天,被困在宿舍的她们也没闲下来,而是在宿舍走廊的空地上,跟着手机软件keep开始了健身的旅程。为了让留校的生活更有趣一些,她们尝试着提高自己的厨艺。小柯从网上下单了紫菜和工具,从北街的超市购回金针菇、胡萝卜、青椒和辣条,又在食堂里打回来一些米饭,在宿舍享受着自制寿司的快乐。

在这场疫情中,能够和同伴在一起,保持一份自娱自乐的心态,小柯和李曼感到尤为宝贵

虽然真正意义上的寒假早已结束,但是他们的留校生活还在继续,只是原来因疫情带来的压抑感正逐渐消散。和许多仍在居家学习的同学一样,他们也在期盼着早日开学,回到以前那种稍嫌拥挤、人来人往的校园生活中

注:除宿永杰外,其余受访者皆采用化名

聚焦 | 疫情下的留校生活:沉寂的三个月

责任编辑 | 吴轶雨

版面编辑 | 谢春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