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权利的隐蔽角落

1.不理解请尊重

前段时间,在一个工作组聊天中,偶然涉及了同性群体话题,某同事讲到在街边看到一幕景象,大概是情人节还是520什么的,两位男性在上海街头拥吻。一位律师评价说,真恶心,然后掀起了一阵争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生活在上海这个国际化都市的、年轻有为的体面律师,说出这种评价,我其实是有点惊讶的。有些事情,你可以不支持,但请尽量去理解,如果实在理解不了,那就尽量去尊重。

同性权利的隐蔽角落

从一些在综艺中出名的同性群体,到我接触过的一些同性朋友,他们身上没有一丝跟粗俗、恶心的关联,反而都是非常精致、品位不俗、工作体面、见识超群。当然他们也仅仅是同性群体的冰山一角,不能代表全部,但我想说的是,这个群体其实很庞大,他们不止在八卦里,在综艺上,在影视剧中,他们也生活在我们身边。在根本不了解他们的情况下,不要妄下评判。

2.爱过才知无权

因为工作原因,我曾参加过一个关于意定监护主题的讨论会,活动主办方是一个同性群体的亲友会,参加活动的除了律师、公证员,更多的是同性恋群体和他们的亲友团,浩浩荡荡大约小一百人。在互动环节的一些提问,尤其是来自于父母的提问,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他们的矛盾和纠结、关注信息的及时、思考问题的深度,复杂的超乎我的想象。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

同性权利的隐蔽角落

首先,关于同性婚姻,结论是至今在我国是不受法律认可的。很多人为此做过努力,2000年修改《婚姻法》时征询专家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知名学者李银河首次提出同性恋在婚姻方面应享有与异性恋同等的权利。2015年两会上,李银河老师又再次提交关于同性婚姻的提案。很遗憾,我们最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成果。

但是,同性恋群体本身又有组织家庭的意愿。在这次亲友会上,我感受到了这种意愿很强烈,来参加活动的很多人都是成双成对。他们的关注点基本聚焦在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各个方面,比如同性爱人之间的财产继承问题、子女收养和代孕、对老人的赡养义务等。

最后,对同性群体来说,一旦他们组成家庭生活,其实在财产分割、抚养、扶养、继承等问题的需求上与异性恋没有什么区别。但法律上对异性恋来说那些天经地义的权利,确实同性恋要小心翼翼争取和期盼的东西。

3.爱子女则计深远

那次讨论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阿姨,年龄怎么着也有70多了。开放提问阶段,她是最后一个站起来的,这位阿姨说,我知道自己儿子是同性恋的时候,我开始真的想死了算了,经历过跟儿子很多次谈心,儿子给我找了很多关于同性恋的知识,法律,我开始慢慢去了解这个群体,后来我知道这不是我儿子的问题,他的人生他开心就可以了。想通之后我慢慢的接受了并且变成了热线的志愿者,去劝导那些想不开的家长,然后我们一起变成子女的亲友团。

同性权利的隐蔽角落

她讲到这里,大家都开始鼓掌,觉得这个儿子很幸运,有一个理解和支持他的妈妈。但我更想给阿姨下面这段话鼓掌。

因为阿姨接着说,我儿子有权利追求他的幸福,但我也有权利考虑我的幸福,如果我儿子找到了爱人,组成了家庭,我就想问问各位专家下面这几个问题怎么解决:

1、他们如果想要孩子,国家会不会允许他们收养?

2、如果我儿子发生不幸,他的另一半会不会跟我抢遗产?

3、我儿子的另一半,对我有没有赡养义务?

4、如果我儿子病到不行了,谁有权决定拔管?

最后专家们也只能探讨这些问题,因为现阶段没有答案,但是,能理性的思考,勇敢的提出,大方的去讨论,本身比答案有更大的意义。

4.他们的认可和期盼

有人会说,有真爱就行了,婚姻不就是一纸证书吗,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或者说,你看那些明星,很多不都是只生活在一起,没有结婚证吗,也不影响他们恩爱啊。恩,这事要是硬杠就无休无止了,那你上学要毕业证书干嘛,学到知识不就行了。你工作要劳动合同干嘛,每天干活就行了。孩子跟姓干嘛,是你养大的不就行了。

存在必有其合理性。第一,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有时候就是需要依靠和归属感;第二,名分这个东西,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中国人喜欢讲出师有名,古语就有名不正言不顺则致事不成的说法,很多时候,有没有这张纸,真的有天壤之别;第三,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看,人是需要被认可的,上面那位阿姨的认可是基于亲情,而一纸证书,就是社会和法律的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