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暑假。某大老板受邀参会,携儿同往。一路上,儿神色焦虑忐忑。

晚上宾客散,问:”儿子,你咋了,不舒服?” 没有,爸爸,只是有点不安。”不安?”嗯,今早出门:乘飞机,头等舱;下飞机,大奔驰;住宾馆,总统套房。"

"记得师父跟我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父亲一时无语。

”爸爸,您为众生劳顿奔波,有德,所以叔叔阿姨们这样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还是个学生,还没为社会作过任何贡献,享受这样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后恐有灾殃?” ”儿子,爸爸太高兴了!”父亲激动,摸了摸儿子的头,”爸爸放心了,长大了!凭你这番话,你这辈子就不会有大的灾祸!”

父亲太高兴,高兴得流泪:”儿子,这样: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请做义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这下我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

为什么有些官员一升官就得重病?

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

为什么?

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

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

厚德才能承载万物。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载就是承载;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

相反是那句话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打个比方说,这有一张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给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们看这个桌子怎么样?它就开始发抖,它就开始变形了,出现崩溃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们要明白古训“厚德载物”。

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载的了吗?

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比如有当父母的,你要经常把珍惜福报这句话跟自己的孩子讲,对他非常有好处。

福报,福报就是我们的享受。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万的不穿一千的,能吃十万的我不吃两万的,这些都叫福报。

中国人讲惜食、惜衣,你要珍惜它,人贵惜福。

你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过去有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太重要了。生死还是存亡?

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里、装不下的东西,这就是惹祸。会惹得一身麻烦、财富也会随之失去、甚至有牢狱之灾。

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驰、宝马、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

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

现在很多人、都是疯狂地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完全不懂得道德,结果会如何呢?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现在的孩子也是那样。他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就是要最好的。你现在一分钱不赚,你就要最好的,谁教的?电视教的,社会在教,家长也在教,老师也在教;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么样?我们老祖宗讲的,这会折你的福报。我们老年人过去讲“折福折寿”,是有道理的。

寿命和福报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我们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常理知识的。你越爱,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

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去世的那么多?三十多岁,突发疾病为什么那么多?因为他的福报、能量快速消耗了。所以吃的简朴、用的简朴,真有好处。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你才敢消受。

再说一句《周易》里的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你看着人家发财,你看着人家出名,你看人家当老板,当领导……你心里不平,但你有没有想过人家的祖上有多大的德行。你有没有?

你就不知道想想,人家有什么样的德行和福报,他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才能坐的安稳。

古人说“德不配位”,也说“有德配位”。

我们说一个人:别人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很和谐,很太平,为什么你坐上这个位置以后,单位就接二连三地出问题,内部也不和谐呢?通常我们会说这个人的福报不够。什么是福报?德行就是福报,一个人的德行够了,福报就够了。可是,我们宁愿承认自己的福报不够,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有些经理人带着他的团队干得很开心,团队很和谐,大家的收入很不错;即便工作量大,大家也不抱怨。换了一个经理人,他一心想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且不让大家累着。可是为什么大家却不愿意跟着他干,很多人还想造他的反呢?还是他的德行不够,德不配位。如果他的德行够,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定是内部和谐,外部平安。

有些人发了大财,结果自己却生了大病,或者家人生了病。我们都说这是福报不够。实际上就是德行不够,德不配位。一个人敢承认自己的德行不够,而不是福报不够,再通过一种方法修德,当德行提升到一定高度,就配位了。如果德行不够,坐在一个高位上,不仅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手下的团队也像热锅上的蚂蚁,彼此都坐卧不安。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修德惜福”

一个人的德行从哪方面体现出来呢?如何证明他的德行呢?一个德行够的人首先一定心量大。心量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为自己考虑,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的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感受,他的心量、胸襟自然就大。胸襟够了,才能容纳万物。既然胸中包含了万物,需要什么时,自然就会拥有。

一个有德行的人一定能忍辱负重。不能忍辱负重,说明他的德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个有德的人做事肯定不会从自我出发,而是从大局着想。比如你是一个部门经理,你首先考虑的是你这个部门员工的利益和感受。你是一个总经理,你会考虑整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利益。只有处处考虑大家的利益和感受,大家才会接纳你,拥护你。

我们如何完善自己的德行呢?必须通过积极行善,积极帮助别人,否则我们的德行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完善。如果一个人的德行还没有建立起来,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位置和影响力,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单凭我们的能力是很难让世人信服的。别人即便表面上服你,也是带着不屑一顾、贡高我慢的心态,是不得不服你。古人说如果以能力服人,别人会造你的反;如果以德服人,别人绝对不会造你的反,甚至会效忠你,为你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一个人被人喜欢,或者不被人喜欢,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不喜欢一个人,也是有原因的。大家可以问一问自己:老板为什么不喜欢我?你可能会说:“老板有眼无珠,老板偏心。”老板为什么会偏心呢?实际上没有一个老板是傻子,每个老板对属下都很了解,只不过不说而已。凡是能达到一定层次的老板,他的心量比一般人都会大一些。有时候你不认可你的老板,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他的缺点,没有看到他的优点。如果你的老板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他不可能坐在那个位置上。如果你真的像你所说的那么有能耐,为什么会久居人下,没有坐在某个位置上,而且还一直在抱怨呢?

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单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能称之为人才的。尤其是只有专业知识技能、没有德行的人,绝对不能用,他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德行比学识、能力、技能更重要。有学识,有能力,有专业技能,没有德行,永远也找不到立足的空间。除非他先以德立足,在立德的基础上把才华、能力施展出来。做世间事,很多人是凭手段,用心计,这些只能逞强一时,最终都会被识破,被推翻。

为什么有些人一见面就让人不喜欢,不接受呢?还是德行不够。如果你的德行够,为什么和众生没有善缘呢?善缘也是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纵观古今历史,很多人位高权重,显赫一时,但下场都很惨,这就是德不配位。很多人有知识、有学问、有能力、有头脑、有手段,通过这些爬到了一定高度。高位置容易爬上去,但是你坐在上面是否舒服呢?你面对的是和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你受到的是八面来风的攻击,还是八方来朝?

所以,在此奉劝大家一句:当你碰到别人不喜欢你的时候,你不要抱怨。你越抱怨,他越不会喜欢你,久而久之,你没办法接受他,他也没办法接受你。当你碰到你不喜欢的人,或者他不喜欢你的时候,你除了在心中真诚地、默默地反省自己,改自己的毛病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可以改变你们之间的逆缘。如果你和他有机缘一起共事,就不要处处把你的智慧、能力、才学显露出来,而要想办法把你的德培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有的人很有能力,做成了很多事,却遭到了同行的嫉妒、毁谤和陷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把精力都放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没有放在修德上。所以修德方为上,不是修智慧、修能力。其实当你把德修好了,自然会有能力、智慧。即便没有能力、智慧,也会有外援,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会向你靠拢,变成你的能力和智慧。所以你也不需要专门去修能力,修智慧。有德就拥有一切。无德,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会失去。即便你通过自己的智慧、能力、手段、计谋把想要的拿到手,你也没办法永久地拥有,没办法独享。

世间事就是这么微妙:你不想要的东西,大家都给你;你想要的东西,大家都不给你。你总想保护你个人的利益,如果你无知,就会损害别人的利益,结果大家都攻击你;如果你有智慧,换一个手法,维护别人的利益,最终你个人的利益也得到了保全。这就是有智慧与没有智慧做事的差别。

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会碰到竞争对手。刚开始竞争靠的是价格、质量、服务、信用。竞争到最后靠什么呢?就是人品,就是德行。没有过硬的德行,世间的竞争你无法立足。而且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团队。如何才能把一个优秀的团队凝聚在你的麾下呢?靠手段技巧,只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有用,过了这个时间空间就没有用了。但是有了德,在任何时间,到天下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用。

一个人到任何地方都要工作,都要付出,都要被约束。到任何地方,只要你付出了,也都会有收获。但是到任何地方你想要完全地自由自在,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完美的个体,需要另外一些因缘的辅助才能发挥十分的作用,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发挥五分六分、七分八分的作用。万事都要因缘具足才能发挥十分的作用。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把各种因缘聚集在一起,当因缘具足了,你的理想、他的理想、我的理想都能实现。

如何让众因缘和合具足呢?只要把我们的习气、嗜好、棱角砍掉,我们自身这个小缘很快就会和宇宙这个大缘聚在一起,众因缘就和合了。所以想培福修德,就不能有太多个人的主观意志,不能有太多的自我。只有一个人的自我不断地减少,降低,才能断恶行善,才能广结善缘,才能众缘和合。如果有“我”参杂进来,就不是真正的德。究竟圆满的德一定是不包含自我在内的,否则就是自我的表现、自我的需求。一切都不从自身考虑,不从自我出发,都是为了别人,这才是德的最高体现。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

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

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

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

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

喜欢占便宜,贫穷就越来越多;

喜欢布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

无论贫富贵贱、无论优秀与平庸,我们都可以于每个当下,修我们的德,惜我们的福。

过去做的,今天受。今天做的,明天受。今天修德惜福,明天厚德载物!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