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野性去哪了

最近心情一直波瀾不定,屁大點事都能刺激的小心臟血液亂流,所以趁這即將到來的寒流還沒有凍住思想之前,將些許idea一一記錄下來。 我不想一提筆就談“生活”二字,儘管它是那麼欠削,我卻不能因此落下一個“矯情”和“loser”的名聲,苦苦支撐數年的“顏面”可不能一朝疏忽而支離破碎。可偏偏,我們就是在生活,所有一切,盡在這其中。 前天晚上,百無聊賴,去郵箱撈了幾個漂流瓶,觀其內容,除了一部分發情找對象的,一部分哈哈大笑、罵人發洩的癲狂之徒,剩下的一個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是這麼說的:人為什麼會如此的累,是想太多,還是追求的太高?我看後瞬間覺得有事幹了,於是立刻化身為“隔壁老王”(“隔壁老王”是最近在微博上看的一篇文章的用語,意思就是愛管閒事,對別人的事情指手畫腳、高談闊論,覺得自己是有無數錦囊妙計的諸葛亮),用日照方言說,就是“大氣趴趴”的開始為人家指點江山,拿出一好友開導我時曾說的那句話:有這個思想,說明你還算是一個有志青年。對方很認可,然後幫人家分析:自己追求的太高,而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所以才出現這種“累”。如此你來我往,交流的不亦樂乎。可到最後,只以一個“生活不易,盡力而為”告終。不疼不癢,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意義,反倒讓我有了一個逆激的念頭:我們這麼委屈求全,我們的生活就好點了嗎?我們的野性去哪了? “我捧你時你是個玻璃杯子,我鬆手時,你就是堆玻璃碴子”。相信很多人都被這句話折服過,並用這句話稍許安慰一下被壓抑的內心 ,併為自己的軟弱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說辭。我們大部分人都在執行前半句話,後面的“鬆手”鮮少有人為之。其實這是值得讚揚的,因為誰的身後都有一堆人一堆事逼著我們直挺挺的立在那裡,不能“松”,反而要“捧”的更“緊”。然而,這樣的觀點又與我寫本文的立意相矛盾,所以,我所說的“野性”並不是自我放逐、隨心所欲,而是適當的反抗。不要被生活反覆蹂躪,還要去跪舔它的腳趾頭。 記得看《羋月傳》時,從頭到尾我一直在關注一個人:屈子。眾所周知,屈原胸懷大略,壯志未酬,留下絕唱,憤而投江。從大方面來說,屈原憂國憂民;從小方面來說,他承受不了生活的壓迫,命隕汨羅江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抗,是他骨子裡的“野性”。當然了,我們就是一個凡人,沒有偉人的覺悟,達不到他的高度,自然我們也無需以死明志。但我們必須明瞭,有些事,不是忍讓就能過去的。我們這悲催的一代,阻止不了房價高升,攔不住人民幣貶值,這些不忍都不行,但面對我們簡單的生活呢?聽過很多的朋友抱怨,自己的領導怎樣以“不是人”的作風行事,逼得大家是“肝腸寸斷”、“恨之入骨 ”,是啊,人家是領導,除非你辭職,否則就得受著,更何況,這年代,辭職後的新領導也都在我們意料之中,天下烏鴉畢竟都一個色。但是,無論換幾個工作,有個底線我們是必須要有的:我工作,出了錯,您批評開除我無話可說,但想無端找事,那對不起,我要出招了。這個“招”是個神奇的字,就要看各自修為了,出了高招,也許領導會退讓三分,出了損招?那哥們兒,咱們收拾收拾東西準備撤吧。呵呵,開個玩笑。咱們出招的目的不在於打敗領導,也不是撂攤子不幹了,而是讓對方知道,我並沒有什麼畏懼的,我要反饋自己的一個態度、一個立場,請您慎重而行。 工作如此,婚姻亦如此。有多少家庭處在一個不平衡的地位裡,一方無限忍讓,一方變本加厲,然後忍讓的一方可憐哭訴,另一方早已無動於衷。每每聽到這樣的事,我都氣憤之極,想問一句:“你是不是傻?是不是傻?”兩個人的相處,你可以盡你所能的去付出,付出愛,付出包容,但請不要一味的退讓,讓自己的“野性”消失,心是長在自己身上的,冷暖自己感知,你有權利去判斷自己是否得到了應得的並做出決定,保留瀟灑揮手說再見的力度,不要哭哭啼啼到處博得同情,事在“己”為,怨不得別人,也沒有人能幫得了你。 說了這麼些憤慨,其實我有一點心虛,為什麼?因為我反問自己:“你有什麼資本可以決定你在任何角色的去留?”是的,要想讓自己的野性不被消磨,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有實力在任一角色中做選擇,只有擁有了撼而不動的實力,才能讓自己野的任性,野的大氣磅礴,畢竟,有誰會認為那些唯唯諾諾的可憐蟲是很有本事的呢? 太多太多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這一成不變的日子裡寫下些文字能博得大家呵呵一笑,引起些許共鳴,就不枉我在這陰冷的天氣裡奮筆疾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