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縱使虐我千百遍,我自鐵骨錚錚然

劉禹錫:縱使虐我千百遍,我自鐵骨錚錚然


唐元和十年(815年),京城長安,有人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從內容看,這是首記事詩,描寫了京城玄都觀裡桃花盛開,人們爭相去觀賞,大路上車水馬龍,帶起的塵土飛揚,很是熱鬧。最後詩人解釋道:玄都觀裡那麼多桃樹,都是我劉郎離開京城期間栽種的!

詩中的“劉郎”,就是作者自己,他叫劉禹錫,而這首詩的題目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當我們看到題目後再來讀這首詩,此時是什麼感覺?顯然,會讀出詩中暗含的諷刺與不屑,讀出詩人的傲氣與不屈。那為什麼會這樣呢?讓我們回到十年以前。

劉禹錫:縱使虐我千百遍,我自鐵骨錚錚然


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即位。原太子侍讀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受到順宗信任而執掌朝中大權。劉禹錫、柳宗元等人因與王叔文交善,加之二人也富有才華,於是被委以重任,參與到國家治理中。劉柳二人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革新中,成為革新集團的核心人物。然而不久,因為革新派的進步措施觸犯了藩鎮、大官僚和宦官的利益,在保守派反撲下“永貞革新”宣告失敗。唐順宗讓位於太子,王叔文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被貶南方,這就是歷史上的“八司馬”事件。其中劉禹錫貶謫為湖南朗州司馬,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貶謫之路。

讀到這裡有人會問,去南方算是貶謫嗎?話說宋元以前,政治經濟中心都在北方,長江以南地區屬於蠻荒之地,自然環境惡劣,經濟落後。這裡就成為外放官員的貶謫之地。

我們再回到話題。在朗州的十年,正值劉禹錫的盛年,面對政治的失意,人生的變故,他沒有一味的低落消沉下去。在艱苦的環境裡,他讓自己融入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中,探幽訪勝、憑弔古蹟、交遊於百姓,努力感受異鄉的村居生活,體驗人們的思想感情,並創作了大量的詩文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此時他的詩文作品一改傳統遷謫詩文的哀怨與憂憤,更多的表達了自己豪邁、勵志、昂揚的精神境界,展現了自己面對挫折永不言敗、堅信勝利一定到來的決心和信心。其間創作的

《秋詞》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元和十年,劉禹錫奉召歸京,此時朝中仍然是保守派把持政權。眼見弊政難除,於是借題發揮,寫下了本文開頭我們所讀的詩,當朝宰相武元衡看到此詩,認為是對他們極大的諷刺,大怒。於是劉禹錫再遭貶謫,這次他去的是比朗州更為偏遠的廣東連州。

劉禹錫:縱使虐我千百遍,我自鐵骨錚錚然


劉禹錫在連州任職五年,後輾轉於四川夔州、安徽和州任職。在夔州期間寫下了“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在和州期間創作了勵志駢體銘文《陋室銘》。

唐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奉調回洛陽,任職於東都尚書省。到此時,二次被貶又經歷了13年。前有10年,後有13年,這23年足以摧垮一個人的精神,消磨掉一個人的意志,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打不死的劉夢得。有詩為證。

流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他堅信“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終究不會缺席”,強大的精神世界是誰也消滅不了的,錚錚鐵骨是用什麼方法也不能銷熔的。

唐大和二年(828年),劉禹錫由東都洛陽升遷回到長安。此時當年打壓他的人大勢已去,他重遊玄都觀後,感慨萬千,再題二十八字: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到此為止,我只想到了一個字:“牛”……

作者:杜朝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