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無力感”

人的一生,一定會碰到許多的困難,無病無災無挫折的度過一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面對困難時,往往怕的不是困難,而是失去了面對困難的信心。很多人並不是沒有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困境,而是沒有信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無力感”一直伴隨著左右。

稍微一留心,我們就會發現身邊的許多人都曾經或正陷入“無力感”中,比如在某一項事情上總是失敗,他就會放棄努力,甚至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肯定不行。

成年人的“無力感”,除了現實中學習與工作的挫折外,很大的一部分來源於小時候的成長。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孩子要聽話,要乖,不然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孩子天性肯定是自由奔放的,可面對父母的強權,要麼順從,要麼反抗,當一次次反抗,一次次被鎮壓之後,最後很有可能很早就變成了“習慣性”。

輕一點,成了一個好孩子,乖孩子,但肯定不能指望這種孩子有創造力,有領導力,最後當然也就成了萬千庸俗的一員。嚴重一點,厭學,逃課,甚至抑鬱症,最後走向自殺。

長期的失敗折磨造成了人的“無力感”,也是很多人一生碌碌為無,混日子的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機制的改革,智能化升級等趨勢有些人被下崗了。真的就沒有去處嗎?真的是自己的能力就不能適應社會了嗎?並不是,而是十幾二十年舒服安逸的工作早已混掉了自己的自信,讓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行為依然會帶來好結果。

我們願意去努力,是因為相信努力的行為會改變並帶來我們希望的結果,但如果一個人的信念是再怎麼努力,自己希望的結果也不會出現時,這種“無力感”會讓我們放棄所有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