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司機》眾人皆醉我獨醒

《出租車司機》是一部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斯碧爾·謝波德、朱迪·福斯特等主演的劇情電影,於1976年2月8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以一個出租車司機的視角講述發生在越戰結束後的紐約,這時美國上下都頗為尷尬迷茫。他每天開著出租汽車目睹著紐約的墮落,最後卻戲劇般成為了公眾英雄。1976年,馬丁·斯科塞斯憑藉該片獲得第29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出租車司機》眾人皆醉我獨醒

《出租車司機》一片最大的花絮是富家子弟欣克利在看了該片後,被其中飾演雛妓的朱迪-福斯特吸引到著了魔,他一連看了十四次這部電影,最後追求朱迪未果,竟然想通過刺殺里根總統來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這種電影外與電影中的某種看似巧合,卻正好反映了這部電影在最大意義上的成功。而我同樣覺得朱迪福斯特在其中的表演非常地好,鏡頭不多,僅是那個與拉維斯吃飯交談的場面,就足以讓她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出租車司機》眾人皆醉我獨醒

這部電影在營造壓抑氣氛上的電影表現語言非常令人信服,無論是拉維斯在出租車裡看到的那些刻意模糊的光影,或者是車窗外紛亂而骯髒的的種種社會時代特徵,再加上德尼羅細膩而微妙的面部表情,非常有說服力地營造出一個混亂的時代給人們造成的那種壓抑感。這種壓抑感的成功表現為主人公拉維斯在電影中心態與行為的一系列變化提供了堅實可信的敘事基礎。我堅信如果沒有開頭幾分鐘裡這種氛圍的成功到幾近完美的營造,這部電影將大打折扣。而事實上,西科塞斯在電影后半部上的把握上並不顯得更有信心,有些地方已經瀕臨了牽強的意味。

《出租車司機》眾人皆醉我獨醒

拉維斯在這種時代裡孤獨與無望的人生,並且試圖去改變生活的一系列的努力(與貝絲的愛情的破滅、以及想逃離這種地方而被告之無路可走)都遭到了失敗。將這個無法尋找到出路的人意圖通過暴力來拯救理想或者說是發洩情感的出租車司機,推到了對社會的對立面上。對總統候遠人的刺殺、對雛妓的拯救,都是為了試圖找到一個逃離現實的出口意圖上的英雄式幻想,而西科塞斯的高明之處,是使拉維斯的這種幻想又更有高潮意味地最終失敗。拉維斯並非一個英雄式的人物,他在刺殺帕拉汀的時候落荒而逃,充塞了挫折感的拉維斯最後殺死了控制雛妓的人,實際上仍然意味著他在欲圖拯救艾麗絲(雛妓)上的早先意圖(通過資助她讓她走上正道)並未獲得成功。而西科塞斯在處理最終的結局上,卻不是很成功。拉維斯殺了幾個人而最後竟然無罪釋放,艾麗絲也走上了拉維斯所希望她走上的正道,這種調和意味的意圖使這部電影在悲劇上並未得以削減。而在最後出租車上拉維斯與貝絲的不期而遇中的相對無言,亦在說明拉維斯仍然是電影開頭的那個拉維斯,而他對貝絲,此時只是一個路人與一個路人的關係,這意在說明拉維斯理想的一種實際上的破滅。他或許再也不會穿上那件紅西裝,去與貝絲約會了。

《出租車司機》眾人皆醉我獨醒

這部電影在前半部分的處理上,手法豐富,切奏緊湊。羅伯特德尼羅非常精彩地刻化了拉維斯這個角色的心理上的一系列變化。但在後半部分的處理上似乎與前半部分的銜接上並不是非常的水到渠成,而朱迪福斯特的出現卻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她與拉維斯的談話鏡頭是這部陰鬱壓抑的電影中比較明朗與溫暖的一幕,朱迪福斯特與羅伯特德尼羅的這幕對手戲也很好地加強了拉維斯的性格刻化,這個功勞很大程度上應該歸於朱迪福斯特身上。

而英雄主義的破滅是西科塞斯對這部電影主題的一種附加,表現了西科塞斯現實主義的思考,似乎於俗套中又表現了不俗的一種功力。影片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紐約籠罩在一種光怪陸離的氛圍中。場景多表現為黑夜,黑暗中燈光閃爍下的團團霧氣,街道上和汽車玻璃上的雨水,骯髒的路上晃動著的渣滓,觀眾的耳際響起陣陣不和諧的、節奏強烈的音樂聲,這些音響符號巧妙地托出這個城市的冷漠、迷亂和可憎。男主角特拉維斯居住的公寓黑暗、破損,暗示主人公的精神狀態。影片運用了大量的紅色,紅色的片名,紅色的霓紅燈、信號燈、尾燈無不隱含著暴力,直至結尾的暴力場面,特拉維斯的臉上、身上以及妓院的黑牆上都沾滿了腥紅的鮮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出租車司機》眾人皆醉我獨醒

至於結尾,經歷失戀痛苦的拉維斯感到了失落和迷茫。在繼續著自己苦悶無聊的生活的同時,他決定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意義。在準備刺殺帕蘭汀的時過程中,他又遇到了雛妓艾瑞斯,並決定幫她逃離淫窩。當未能刺殺帕蘭汀之後,特拉維斯來到易茲所處的妓院,將老鴇、房東以及嫖客一一打死,自己也身受重傷。在媒界的宣傳下,原本準備一死了之的特拉維斯卻成了拯救雛妓的英雄,他的事蹟成為紐約的新聞。這足夠黑色幽默。在前面也有所反應,候選人帕斯汀乘坐了拉維斯的車,他問及他“最關心”的出租車自己關於政治的看法,拉維斯發洩般的說出他對這個社會不關心社會低層人的不滿:總統就是要清理汙穢不堪的街道.可憐的拉維斯不知道他所要支持的候選人根本就是個偽君子,是個口口聲聲人道主義的上層社會的垃圾.他所關心的只是選票,是迫切期望到手的權利,至於真正的民眾生死,他們麻木不堪,足夠對美國當時政局的諷刺。而痊癒後的一天,特拉維斯發現貝絲走進他的出租汽車,但這次他拒絕了貝絲的好感,像以往一樣消失在紐約燈紅酒綠的街頭。

反傳統分體制的意義在片尾彰顯無疑,沒有像傳統好萊塢片一樣讓貝絲和特拉維斯擁吻街頭,而是離開,特拉維斯看上去又回到了原點,其實已經經歷了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