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骗母亲离家当兵,39岁成司令回乡探母,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国传统之孝道。但“忠孝两全”是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矛”与“盾”。19岁的贺健就遇此难题。

“国破山河在”,在刚刚成年的年纪,为了民族生死存亡,舍家报国,离家当兵,想要从列强手中打回江山。却至家中老母于鳏寡孤独之地,伶仃生活二十载。

他以胆识、拼劲,上阵杀敌,最终成为人上人,衣锦还乡,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只因“不孝”难以原谅。

19岁骗母亲离家当兵,39岁成司令回乡探母,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19岁离家为兵,母亲独自谋生

现今风驰电掣,从慕雪皑皑的延边到热情似火的海南,也只需半天不到。因而,儿女们出行少了些顾虑,总以为时间缩短了距离,父母依旧在身边。

当时也不如现今商业发达,自然经济结构之下,生养男孩甚至多生养男孩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的紧缺,家庭经济来源的迫切需要。

因而在交通不发达的曾经,家里顶梁柱的离开,对于年迈之人来说是多么重的打击,而这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是情感上的以泪洗面。

即使在现今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留下的在老家的老年人,依旧被视为鳏寡孤独,因为什么也跑不过年龄。

19岁的贺健哪会不知道欺瞒母亲离开家对家及母亲而言是多么沉重的打击。

但“忠”和“孝”的抉择落于他肩,对母亲之孝顺是盾,有家才有国,国却将不存;

对国家之忠诚便是盾,它令人离开,却是为了能成就更好的家。“以我之矛,攻我之盾”,无论选择哪方贺健在未来都会肩负对另一方的悔恨过活。

“好男儿,志在四方。”贺健并非甘于困于囚笼之徒,他有远大的志向,建功立业,更枉论在国家危难、炮火纷飞、殃及众生的年代,功业不仅仅是为家族谋福祉。

19岁骗母亲离家当兵,39岁成司令回乡探母,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更是人民千秋万代之英雄,他有何种理由留在家中?因而,他毅然决然选择离家当兵,实现胸中宏图,再衣锦还乡,报父母养育之恩。

但子女往往很难考虑到,父母所求并不是儿女的名气、俸禄、地位,而是每天见到儿女吃上三餐满足的微笑,生病时儿女的一声嘘寒问暖、端茶送水,肩上的担子缓缓卸下能安度的余生。

贺健的离开,贺母不得不自己求生,还要每日为儿子担惊受怕,怕他缺衣,怕他被欺,更担心和他生离死别。

为母则刚,这并不能打垮她。她虔诚地焚香,祈求着儿子平安归来,母子早日重逢。她未曾离开,她守着她们的家,苦苦等待。

孩子慢慢长大,总会新添很多身份,工作了成了工人,生儿育女了也成了父母,但父母却往往只有一个身份,那就只是父母。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求都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能够幸福安康。

19岁骗母亲离家当兵,39岁成司令回乡探母,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小兵7载成司令,衣锦还乡

志在四方的男儿憋着一股劲,闯出个名堂,不然有何颜面见在家乡的母亲和父老乡亲。1930年,在部队加入共青团的他,身处被改编的红一军之列。

军阀割据,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的内战在中原爆发。而两党不合以初见端倪,红一军趁着战乱,扩充军队,红一师扩展至一千五百人,消灭大量敌军,并斩获枪支弹药。

此“未雨绸缪”果真排上了用场,1930年7月中旬国民党就在鄂豫皖苏区掀起了抗击红军的风潮。

内忧外患之中,党派之争并未停息,反而愈演愈烈。中共与国民党彻底决裂,国民党对中共展开了围剿计划,而中共由于左倾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一行人展开了漫漫长征之路,贺健便也是其中一员。

24条大河波涛汹涌,后有截兵,火力雄厚,他无所畏惧,毅然冲锋在前;18座大山巍峨,林间豺狼虎豹,粮食紧缺,他靠意志,绝不退缩;

白雪皑皑,留下兄弟们火热的尸体,他没有被死亡吓退,肩负兄弟的使命继续前行;荒草不生,草地之上,饥肠辘辘,他咬牙坚持,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

如此之毅力与心性,自然被上级所赏识,1936年他被派进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有了军事理论的加持,拥有了丰富从军经验的他,在当时人才紧缺的中共军队之中扶摇直上,担任了八路军鲁南分区司令员,此时他才26岁。

不似张学良、马继援之辈,靠父辈的福荫,就能早早地掌管军队。

出生贫苦农家的他,是靠自己的一刀一枪,流血流泪,而奋斗来的光宗耀祖,更有无数个像他一样的士兵,在途中倒下,未得他的际遇。

他肩负着千千万万倒下的兄弟的寄托,也担当其手下的千千万万兄弟的性命,战斗每一个决策都决定了不止一人、不止一家人的命运与悲喜。

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19岁无知无畏的少年,他每天五点起床,每天听广播,对国内、国际大事了如指掌。闲暇之时,也在研究地图,学习军事部署知识。

他又担任了华东野战军师长,参加了鲁南、洛阳、开封、济南等战役,军功赫赫,成为国家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19岁骗母亲离家当兵,39岁成司令回乡探母,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少小离家老大回,为母喜悲俱有

白驹过隙,贺健一直被战事所羁绊,在此回到家乡时,已到不惑之年纪。春色正好,他望着田野间拙长成长的秧苗,满心欢喜,这是他与母亲再见面的日子,而远远望去,大别山送礼,在云雾缭绕间隐隐显现,山脊嶙峋,布满荆棘。

回到母亲的怀抱,却像回到抚慰孩子心灵的水世界,温柔而充满托起人的力量。贺健心想着,他一定会把这辈子她的都补上。

身高一米七二的贺健,在战场上的拼搏,他身材健硕,仅39岁就已为司令的他,眉宇间已经不是当初离家那个稚嫩少年,坚毅杀戮却依旧热烈的目光让他与人群中脱颖而出。

走到村前,他的内心充满忐忑,希望母亲能为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也担心母亲对他欺骗和离开的怨怼,那未配在母亲身边的二十年,是他的心头刺,更是母亲亲身经历的劫。

猛然抬头,他见以为白发苍苍的妇女,隆拱着背,站在田埂上,岁月已经压垮了她的身形,她不再是他记忆中体量健硕的母亲,而是个垂垂老矣的老人。

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是他的母亲,走上前去,轻身说,“娘,我回来了。”

她也想过再次相见的场景,要如何用眼光细细描绘二十年未见的儿子,要如何拉着他的手聊聊这些年的家长里短,问问他在战场上如何英勇杀敌。

19岁骗母亲离家当兵,39岁成司令回乡探母,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但没想到,心中的委屈在再见的那样一刻喷涌而出,手不听使唤地挥了一巴掌,打在儿子的身上,她骂道,“你个没良心的,你还知道有个家,你还知道有个娘。”

她再也忍不住了,掩面失声痛哭,这二十年家中没有儿子的把持而受到的邻居的闲言碎语,偶尔传来儿子战死沙场的消息的恐慌,这种种的一切,妇人像是要将所有的怨怼都在这一刻宣泄,在抬头,便是和儿子亲密的相见。

贺健搂上母亲的肩头,轻轻抚摸着母亲的脊背,安慰着,心中也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痛楚,他为建功立业而对母亲的伤害,这辈子不知该如何偿还。

母亲渐渐止住了哭声,她抬起头端详着自己的有出息的儿子。“大家都在等你哩。”将军的衣锦还乡在小小的村长是几辈子都不得遇见的大事,镇长、乡亲都想见一见这位大人物的风采,所以早早地就在老宅子里等着他的归来,母子两反而没有太多的时间叙旧。

望着满桌母亲亲手做的饭菜,他热泪盈眶,这是小时候的味道,是无忧无虑在田野上奔跑的时光,是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日子,是他在军营里魂牵梦绕的味道。

母亲却没有坐下,反而找其了铁具,看得一帮人都是一头雾水。她在墙上一敲,从中拿出一个包裹递给贺健。

贺健颤抖着手,缓缓打开,是他年少的影像。照片里的他穿着便服,梳着学生头,还没有经历过沧桑。他在战场上戎马一生,流血流汗不流泪,却在看到母亲精心保存的自己的照片的时候再也忍不住了。

19岁骗母亲离家当兵,39岁成司令回乡探母,却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他仿佛能看到,在他不在的岁月里,母亲在烛火下,抚摸着自己在照片上的脸庞,思念着他。

自古忠孝难两全,内忧外患之际,有志男儿为家国大义,舍生忘死,怀着对母亲的愧疚,上阵杀敌,是大义。

他戎马一生归来,赡养老人,弥补多年的缺憾也是孝顺,毕竟有国才有家,如若国灭,家也不在,那才是真正的忠孝两失。中华好男儿,志在四方,忠义两全,贺健是也,为人所称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