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潮之原因分析

全球降息潮之原因分析


全球开启降息浪潮

2019年,对于全球来说,可以说是降息年,全球已有近三十个国家或地区先后宣布降息:

1月28日,加纳下调基准利率100个基点至16%,打响央行降息潮的第一枪。

2月7日,印度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25%,主流国家加入降息行列。

3月份,埃及、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牙买加、巴拉圭、尼日利亚等一众国家央行也开始降息。

4月4日,印度央行再次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哈萨克斯坦、乌克兰、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等亚洲主要国家选择跟随。

5月8日,新西兰联储宣布降息,这是该国从2016年11月之后的首次降息,也正式拉开了发达国家降息的序幕。

6月6日,印度央行再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5.75%。

7月25日,土耳其一次性降息425个基点,成为降幅最大的国家。

最终,经过长达半年的酝酿,美联储如约在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2.00%-2.25%,这是美国10年以来首次降息,降息从零星个案逐渐到蔓延成潮,备受市场关注。

背后原因分析

全球经济放缓。2019年,全球范围内各项经济指标呈下行看衰状态,5月、6月、7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9.8、49.4、49.3,连续三个月下降且低于荣枯线。IMF在6月4日也再次下调了对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19、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3.5%。除此之外,降息的国家中,都呈现出了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如菲律宾二季度GDP增速为5.5%,为近四年最差;印度201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83%,为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泰国2019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3%,创2014年三季度以来最低;新加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1%,为10年来最低。

贸易摩擦升级。从南美地区看,以美国为主的贸易战线纷争不断,与加拿大、墨西哥的主要分歧集中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对日本、欧盟的主要分歧主要集中在钢铝、汽车、农产品等关税上;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更是一波三折;取消印度普惠制待遇,遭到印度加征农产品关税的报复;对越南特定钢铁产品加征最高达456%的进口关税。亚洲方面,日韩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继日本对出口韩国的三种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加强管制后,双方又将对方从出口“白名单”中移除,进而导致韩国出口已经连续8个月环比下滑。WTO预计2019年贸易增速仅为2.6%。

为了刺激消费,各国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本国消费力,并不约而同地扩大了对实体经济杠杆率的容忍区间。从凯恩斯经济增长模型来看,降息能够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除了促进消费之外,也能够扩大资金流入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等融资问题难题,弥补消费不足带来的影响。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虽然能够短期熨平经济周期,但是宽松的货币又极易造成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最终导致资本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提高,简单来说,就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导致的结果就是资产价格大幅提高,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对培育可持续消费能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