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健康副校长”补上学校“专业防疫”短板 | 新京报快评

通过引进专业力量,建立健全医校联系协作机制,避免校园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

让“健康副校长”补上学校“专业防疫”短板 | 新京报快评

4月18日,距离北京市高三学生开学不到10天,北京各学校对体温监测、如何就餐等内容进行模拟演练。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摄

文 | 戴先任

据报道,4月1日起,甘肃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为41所学校聘任“健康副校长”——从辖区医疗机构选聘41名卫健专业人才,专门负责每个学校开学防疫、学生健康等卫生工作,为复学保驾护航。

随着本土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各地中小学也陆续开学,结束了“史上最长寒假”。但与此同时,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也要求我们要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学校是人群聚集场所,防范开学后学校出现聚集性疫情,成了一个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

以此而言,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的做法值得肯定。通过选聘卫健专业人才担任“健康副校长”,来提升学校的卫生健康水平,加强学校的防疫工作。这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学校开学,既要抓好教育工作,又要抓好防疫工作,但学校的教职人员并不是防疫专业人才,而一所学校动辄数百上千甚至上万人,疫情防控并不容易。聘请卫健专业人才担任“健康副校长”,比如监督学生进校、讲授疫情防控知识、加强健康教育、检查各班消杀工作……无疑能让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更专业,降低聚集性疫情风险。

实际上,面临陆续开学,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对于疫情防控工作都较为重视。但也有一些地方或是有些“用力过猛”,或是显得有些懈怠。这也跟部分学校在防疫方面的“业余水平”有关。而这就容易造成错误防疫,不仅不利于学校防疫工作的开展,反倒把广大师生置于聚集性疫情危险中。

复课之后的学校疫情防控措施,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紧,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提升疫情防控的实效,各地也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为学校引进专业“外援”,补上学校“专业防疫”的短板。当然,学校管理方仍是校园疫情防控的责任方,仍然占据着校园疫情防控的“C位”,要避免以请“外援”为借口淡化其主体责任。

通过引进专业力量,建立健全医校联系协作机制,让校园成为阻遏疫情的坚固阵地、广大师生的“安全港”,而不是疫情防控大局中的薄弱环节,兰州市西固区教育局的做法值得借鉴。

□戴先任(时评人)

编辑:何睿 校对:刘越

高三师生“全封闭管理”,该置于防疫视角下考量|新京报快评

口罩材料厂发“最强势公告”,别只当段子看|新京报快评

一季度GDP降6.8%:稳住2020,需要“二次创业魄力”|新京报快评

真正要反省的是,“回归中国”式爽文为何屡试不爽?|新京报专栏

编外援鄂护士求入编,同意与否都要把道理“说透”|新京报快评

疫情过后,我们将进入一个“摇晃的全球化时代”|新京报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