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三公:在中國古代是僅次於王上(秦代以前)或皇帝的最尊貴,地位最顯赫的稱謂。

九卿:地位低於三公,一般指朝中掌管某部門事物的最高長官,不一定就是九個人。有列卿或眾卿之意。是古時中央政權中的高級別官員。

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漢高祖丞相 蕭何

周代:

三公 : 《太師、太傅、太保》 或 《司馬、司徒、司空》

九卿 : 《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秦漢:

三公: 秦代《丞相、太尉、御使大夫》

漢代 《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漢武帝時“太尉”更名“大司馬”,漢成帝時“御使大夫”更名“大司空”,漢哀帝時“丞相”更名“大司徒”。

丞相(大司徒):輔佐皇帝掌管全國事物,是最高行政長官。

太尉(大司馬):軍政長官,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隊,管理全國軍事事務。

御使大夫(大司空):監察全國文武百官,管理圖籍、奏章等。

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東漢末年權臣太師 董卓

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東漢末年司徒 王允

九卿:

奉常(太常):掌管宗廟祭祀禮儀,九卿之首

郎中令(光祿勳):掌管皇帝侍從警衛

衛尉(中大夫令):掌管宮廷警衛

太僕:掌管宮廷車馬和國家馬政

廷尉(大理):掌管司法審判

典客(大行令、大鴻臚):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宗正:掌管皇帝親族、宗室事務

治粟內史(太農令、大司農):掌管租稅錢穀和國家財政

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收入以及官府手工業。

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清朝太傅 武英殿大學士 曾國藩

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清朝太傅 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墓

隋唐九卿為太常、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少府)

明清時期九卿為六部尚書、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

東漢末年董卓為相國,居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上。公元208年,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操自為丞相。兩漢時實行了兩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終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依然位居極品,且開府置僚佐。但實權則進一步向尚書機構轉移。至隋,三公不再開府,完全變成虛銜或“優崇之位”。宋代以後,往往亦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但其虛銜性質不變,並漸次演化成加官、贈官。明、清時期也是加官賜銜的虛銜。雖然是虛銜,但也是皇帝親封,必然是國之重臣才可受之。

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 太保 張廷玉

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清朝保和殿大學士 太保 張廷玉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結構從秦朝一直沿用到兩晉,直至隋文帝創三省六部制(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此後,一直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廢掉中書省、尚書省及門下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中國古代歷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級制度才算壽終正寢。三公九卿這一制度沿用約達800年,並從結構上影響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據考古代大多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銜;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三師”從一品銜;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銜,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三少”正二品 。

古人所說“三公”“九卿”,地位顯赫。到底是指什麼官?

清乾隆保和殿大學士 太子太保 傅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